925x255  

他從二十五個人的貧窮教會,搖身一變成為華盛頓特區
擁有數萬人信眾的熱門主任牧師,這一切全都是因為……

《勇敢告訴神,讓祂成就你的夢想》
The Circle Maker: Praying Circles Around Your Biggest Dreams and Greatest Fears

從「太瘋狂」轉變為「這太棒了」 的夢想實踐法!

 

>>> 帶來驚喜的元素
我們家族有很多代代相傳的經典名言,那是我們家族傳說的一部分。我不確定這句是什麼時候傳下來的,但是我記得我祖母不只一次說到:「你絕對永遠有時候不會知道。」這句繞口令是個腦筋急轉彎,所以你可能需要讀兩次。翻譯在此:「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讓我回到這句名言,並給它一個運用於祈禱的範例。當你用祈禱圈住一個承諾,你絕對永遠有時候不會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你絕不會知道神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在什麼地方回應你的祈求。祈禱在你的生命中加入了一個驚喜的元素,它比一場驚喜派對、一份驚喜的禮物、一段驚喜的愛情故事還要美妙。事實上,祈禱會讓生活成為派對、禮物和愛情故事。

神讓我驚喜了好多次,以至於我已經不會再因祂給的驚喜而感到意外。那不代表我比較不喜歡驚喜了。我敬畏神,敬畏祂用各種奇妙和神秘的方式回應我們,但是我已經漸漸可以預期到那些無從預期的,因為神是可預知地不可預知。神永遠在祂至高的袖子裡保留了一個神聖的驚喜!我唯一可以斬釘截鐵地預期到的是:你祈禱得越多,就有越多神聖的驚喜會發生。

好幾個月前,神用一個在美國國家足球聯盟(NFL)的教堂裡講道的機會,讓我感到欣喜。我之前已經有過幾次類似經驗,但是這次是很特別的,因為這次是為我從小就一直支持的隊伍祝福。不僅如此,我最喜歡的球員,那個我在比賽的日子都會穿著他背號球衣的球員也在場。說實話,我有點緊張。在那麼一大群男人面前,他們個個板著臉孔、帶著鋼盔,會引發令人害怕的威脅感,而且他們的擒殺隊長就坐在最前排。

那天晚上我嘔心瀝血地佈道,因為老實說,我想要他們在隔天贏得比賽!但我也知道,那是神的決定,而我也感到一份特別的感召。神會挑選一個死忠的球迷來為這個隊伍講道,一定有祂的道理。之後,我跟球員們握了手,以為就這樣結束了,但是你絕對永遠有時候不會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球季結束以後,我跟我支持了整個比賽生涯的球員一起用晚餐。晚餐後我們站在餐廳的停車場,我忍不住咯咯發笑。我跟他說,我已__經為他祈禱過上千次,但是每次的祈禱都是關於美式足球。那天晚上,我是為他祈禱。

但不是為一個美式足球球員,而是為他個人。那就像神給人的感覺一樣,不是嗎?當你畫出一個祈禱圈,即使那個圓圈因為你的無知而變得有限,你絕不會知道神會如何或在何時或在何地回應它。一個祈禱會牽引出另一個,另一個再引出另一個,這些祈禱會帶你到哪裡,沒有人知道,只有獨一無二的全知之神知道。

過去一年來,我用很高的頻率重複同一個祈禱:「神啊,請祢做出令人無法預測、無法控制的作為吧!」那是個可怕的祈禱,尤其是對我這個控制狂來說。但是,那還不至於比「沒有神聖驚喜的生命」來得可怕。而且你不能兩者都要。如果你要神給你驚喜,你就要放棄你的控制欲。你會失去一些預知能力,但是你會開始看到神用無法控制的方式行動!

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


…以上摘錄自
《勇敢告訴神,讓祂成就你的夢想》

馬克.貝特森 著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25x255  

他從二十五個人的貧窮教會,搖身一變成為華盛頓特區
擁有數萬人信眾的熱門主任牧師,這一切全都是因為……

《勇敢告訴神,讓祂成就你的夢想》
The Circle Maker: Praying Circles Around Your Biggest Dreams and Greatest Fears

從「太瘋狂」轉變為「這太棒了」 的夢想實踐法!

 

>>> 祈禱的承諾
二○○六年三月十五日,我們在國會山的咖啡屋開張了。打造「以便以謝咖啡屋」的總花費超過三百萬美元,我們的不動產抵押是兩百萬美元。一天,我在祈求神的恩時,突然想到要為一個兩百萬元的奇蹟祈禱。首先,我必須釐清這個靈感是來自我自己想要擺脫債務的欲望,抑或是聖靈把這個承諾放到我的心裡。要分辨自私人欲望跟神聖旨意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大概百分之九十可以確定,是聖靈將那份承諾放進我心裡。我不知道神會怎麼做,但是我知道我必須用祈禱圈住那份承諾。

我跟幾個畫圈人提到我想要祈求一個兩百萬的奇蹟,他們也開始跟我一起為此禱告。當然,有時會有幾個星期或是幾個月的時間,我忘記或沒有為這個承諾禱告,但是這四年來,我們一直斷斷續續地圈著那個兩百萬的承諾。

在神給我那個承諾一年以後,我以為自己想到了一個兩百萬的主意,就是創立一個網路公司GodiPod.com。蘿拉和我投注了一些資金來創業,但那個兩百萬的點子,最後卻變成一筆一萬五千美元的個人損失。回想起來,我那時是想要「幫」神創造奇蹟。那不也是我們常常試圖去做的嗎?當神沒有馬上回應我們的祈求,我們就試著代替祂回應。就像那天摩西打算自己解決事情,殺了一個埃及工頭,那樣我們就超前了神。但是,當我們試著幫神做祂的事情,最後終究會變成反效果。試著超前神,讓摩西付出了四十年的代價。當然,儘管如此,神還是救贖了摩西,祂讓摩西度過了看守羊群的四十年流浪生涯,並以此作為看守祂的羊群—也就是以色列子民—的準備。只要我們懺悔,神就會回收我們的過錯。

說到我們創業失敗,好的一面是我學到了一些關於祈禱未被回應的寶貴教訓,那些教訓的價值遠比我們因為Godipod.com損失的一萬五千美元來得珍貴。首先,我謙卑地認為,因為我們並不是全知的,所以我們的祈禱常常會被誤導。我第一個要承認,我曾經為了錯的原因,在錯的事情上面畫了祈禱圈,而神並沒有依照我希望祂回應我的方式給我承諾!如果我們絕對地坦誠,就必須承認我們大部分的祈求都有主觀、個人企圖安逸的取向,而不是為了神的榮耀。如果神應許了那些自私的祈求,那它們將會阻礙神放在我們生命中的目標。我們會無法學習神要教導我們的事物,也無法培養出神要在我們裡面塑造出來的人格。

我學到的第二個教訓是「不」未必永遠表示「不」,有時候「不」只是表示「還沒」。當神沒有在我們希望的時候、用我們希望的方式回應我們的祈禱,我們都太快就放棄祂了。也許你的期限並不吻合神的時間表,也許「不」只是代表「還沒」,也許那是個神聖的延緩。

最後我學到,我們不應該像找尋神那樣,熱切地找尋答案。這樣我們會過於焦慮,因為我們只想加速找到自己的答案,而不是信任神的時機。這裡有個重要的提醒:如果你尋找答案,你就會找不到答案;但如果你尋找神,答案就會自然找上你。在你不顧一切地祈禱到某個程度之後,你必須放下,讓神來做工。如何放下?透過抵抗誘惑,不要一直想要製造答案來回應你自己的祈求。

在GodiPod.com失敗之後,要抽回資金、放棄那兩百萬的承諾是很容易的,但我沒有,我仍持續圈著那個承諾。我仍然相信,神終究會用某種方式,在某個時間點回應那個祈禱。我永遠不可能猜到,那個回饋會發生在一個談論教會管理的會面,但是我停止製造我自己的答案,只是信任神會在我準備好的時候給我答覆。然後在一個下午,大約三點鐘的時候,神就這樣憑空出現,帶著一個神聖的驚喜,來兌現祂的承諾。


…以上摘錄自
《勇敢告訴神,讓祂成就你的夢想》

馬克.貝特森 著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25x255  

他從二十五個人的貧窮教會,搖身一變成為華盛頓特區
擁有數萬人信眾的熱門主任牧師,這一切全都是因為……

《勇敢告訴神,讓祂成就你的夢想》
The Circle Maker: Praying Circles Around Your Biggest Dreams and Greatest Fears

從「太瘋狂」轉變為「這太棒了」 的夢想實踐法!

 

>>> 寫下屬於你的成功定義

隨著逛街的人在路上來來往往,我在餐巾紙上潦草地寫下我個人的成功定義。那張餐巾紙也可以是神在西奈山上用手指寫下文字的石板。神重新定義成功,幫助我在那張餐巾紙上寫了下來。就像在字典裡描述一個字有不同層面的意義那樣,我記下了「成功」的三種不同的定義。

第一個定義看起來也許很普通,但是它在任何一個情況下都是很具體的:

1.在你所處的環境中,以你所擁有的資源,盡你所能全力以赴。成功不是看情況的。我們常會把重點放在我們在做什麼事或是我們要去什麼地方,但是神最關心的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常說要「實行」神的旨意,但是比起「實行」神的旨意,更重要的是在本質上成為那樣的人。重點不是要在對的時候,處於對的地方,而是即使你身處於一個錯的環境中,你還是要當對的人。成功跟你有多天才或是多有辦法沒有關係,它跟你在任何情況中都能盡可能利用它來榮耀神,才最有關係。「成功」可寫成「服務事工」,而「服務事工」可寫成「成功」。

我寫下的第二個定義,掌握了我的本分。不管是我在寫作、講道或是教育時,這是我的生命動力:

2.協助人們將天賜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潛能是神給我們的恩賜,我們用它來做的事,就是對神的回報。協助人們極致發揮神賜給他們的潛能,是神讓我存在這星球上的原因。那是讓我早上早起、晚上晚睡的原因。再也沒有別的事能比看到人們在神賜給他們的天分中成長,更令我欣喜了。

第三個定義,揭露出我心裡最深處的渴望:

3.我的渴望是,最懂我的人,能夠最尊重我。成功不是用我牧道了多少人數,或是我賣了多少本書來衡量。成功是要用那樣真實的完整自我活著,因而那些最懂我的人,事實上也最尊重我。我一點都不在乎外在的名或利,我只想要在我自己的家中有名。那就是最大的財富。

如果你沒有一個你自己對成功的定義,你可能會在錯的事情上面成功。你會走到生命的盡頭,然後發現你寫下了錯的成功。而如果你寫錯了,你就會有所誤解。你必須圈出神要你去追求的目標、神要你去要求的承諾、神要你去追尋的夢想。一旦你寫出了你的耶利哥,你就必須用祈禱去圈住它。然後,你必須持續不斷地畫圈,直到城牆倒下。


…以上摘錄自
《勇敢告訴神,讓祂成就你的夢想》

馬克.貝特森 著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25x255  

他從二十五個人的貧窮教會,搖身一變成為華盛頓特區
擁有數萬人信眾的熱門主任牧師,這一切全都是因為……

《勇敢告訴神,讓祂成就你的夢想》
The Circle Maker: Praying Circles Around Your Biggest Dreams and Greatest Fears

從「太瘋狂」轉變為「這太棒了」 的夢想實踐法!



>>> 好文分享

我差點拒絕了一項奇蹟。

一對剛加入全國社區教會的夫婦要求跟我見面,而我差點拒絕了那個請求,因為他們說要跟我談談教會管理。我非常喜愛談論傳道和教會的理念,教會管理?那就沒那麼喜歡了!況且,我那時有緊迫的截稿壓力,我的行程也沒有太多空檔,因此我差點拒絕了,而且如果我真的拒絕了,我就會錯過一次神蹟。

我們坐在我位於以便以謝咖啡屋(Ebenezer)上方的辦公室裡,他們用關於法規、經費支票、收支平衡、決策擬定等相關的問題轟炸我。雖然那時候我覺得有點受到攻擊,但現在我了解他們只是在實行他們理應確認的功課,就像投資人在買股票之前,會先研究那家公司的營運一樣,他們只是想要確認自己的投資會有好的回報。

在花了將近九十分鐘回答他們的問題之後,他們最後問我,我們教會的願景是什麼。在講完了政策跟協定這些很壓抑情緒的話題之後,我就開始滔滔不絕地回答。我分享了我們想在第八區建立「夢想中心」的計畫,第八區是我們城市裡最貧窮的區域,也是把我們的國家首都變成殺人首都的地方。我講到我們想把在國會山的咖啡屋變成一個連鎖咖啡屋,把它所有的淨收入都用在傳道工作上。我還講到我們打算在德國柏林創立第一所國際分區。接下來,我分享了我們想要在大華盛頓區的各個地鐵站電影院設立許多分區。最後,在有點尷尬的情況下,這次面談很倉促地結束了。他們說想要投資給全國社區教會,但是沒有說如何進行或是投資多少。他們離開了,留下我一個人摸不著頭緒。

我不確定那次會面會不會有什麼結果,但是幾個星期後,他們跟我的助理聯絡,預約了一次電話會談。在一個原本沒什麼事的星期三下午,大約在美東時間下午三點左右,我接到了此生最難忘的幾通電話之一。

「馬克牧師,我們想要接續上次會面的議題,讓你知道我們想要捐贈一份禮物給全國社區教會。」

我的心跳馬上開始加速。

我們教會的會友一向慷慨地令人驚喜,但是他們的平均年齡是二十八歲,而且將近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單身,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會友都還沒有到達他們收入能力的最高點。他們是國會山的上班族、城裡的學校教師或是咖啡屋的店員,即使他們很虔誠地捐出收入的十分之一,但是他們沒有足夠多的收入或儲蓄可以讓他們奉獻大額的款項。他們得專心繳學貸,或是籌備婚禮費用。

在那之前,我們收到最大筆的單額款項,是來自一筆房屋出售的什一奉獻—四萬兩千美元,我不禁懷疑這次的捐贈會不會超過那一次。畢竟,如果這份禮物不值一提,你應該不會特別提出來,不是嗎?

「我們想要捐贈一筆款項,不過上面不會標記文字。但是,在我告訴你我們要捐贈多少錢之前,我想要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捐這筆錢。我們奉獻這筆錢,是因為你們的視野超越了你們的資源。」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句話:「你們的視野超越了你們的資源。

那份禮物背後的道理,就跟禮物本身一樣深具意義。那個理論也啟發我們持續地編織看似不合理的夢想。這幾個字,你們的視野超越了你們的資源,已經變成了全國社區教會內部的慣用語。我們拒絕讓經費多寡決定我們的視野。用左腦主導的方法是用錯地方的方法,因為它拘泥於我們有限的物資,而不是倚靠神的無限恩澤。信仰可以讓你用神所賜的視野,來決定你的經費。那當然不表示你可以濫用經費、揮霍無度,然後弄得負債累累。這表示,當你在信仰裡更進一步,神會給你一個視野,而你因為相信給你這個視野的神,所以你自然會有所準備。記住,既然這個視野是來自於神,它就必定會超越你的能力所及。

「擁有超越你現有資源的視野」跟「擁有偉大的夢想」是一樣的意思。那會讓你覺得好像會讓自己面臨失敗,但事實上,你正在為神準備施展神蹟的機會。神要如何施展神蹟,是祂的工作;而你的工作,是要在神賜的夢想周圍畫圈。如果你做好了你的工作,你也許就會發現自己已經站在淹沒到腰際、三呎深的鵪鶉海裡頭。

「我們想要捐給教會三百萬美元。」

我講不出話來。即便我是個講道者。

那是個時光靜止的神聖時刻。我耳朵聽到了,但是我無法相信。我被這份禮物嚇得措手不及。就像那陣帶來一億五百萬隻鵪鶉進到帳棚裡的風,神的恩澤是憑空出現的。那個時候,我們甚至還沒進行任何宣傳活動!

人為的計畫不能撼動全能之神,能感動全能之神的,是偉大的夢想和勇敢的祈禱。在我說不出話來的一片寂靜中,我聽到聖靈微小低沉的聲音。聖靈按下了迴轉鍵,讓我想起我四年前曾經畫過的那個祈禱圈。

讓我娓娓道來關於那個圈的故事......

 

…以上摘錄自《勇敢告訴神,讓祂成就你的夢想》

馬克.貝特森 著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25x255  

他從二十五個人的貧窮教會,搖身一變成為華盛頓特區
擁有數萬人信眾的熱門主任牧師,這一切全都是因為……

《勇敢告訴神,讓祂成就你的夢想》
The Circle Maker: Praying Circles Around Your Biggest Dreams and Greatest Fears

從「太瘋狂」轉變為「這太棒了」 的夢想實踐法!



>>> 好文分享
我一直都堅信著祈禱的力量。事實上,祈禱是我從我祖父母那裡得來的精神遺產。我的祖父會在夜晚時跪在他的床邊,拿掉助聽器,然後為他的家人禱告。他沒有戴助聽器是聽不到自己聲音的,但是家裡的其他人卻都可以聽到。很少有事情能比聽到有人信實地為你發聲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了。

他 在我六歲時就過世了,但他的祈禱並沒有隨之逝去。我們的祈禱是不死的。在我的生命中,聖靈曾經對我說過:「馬克,你祖父的祈禱現在正在你的生命中得到回 應。」那些時刻,是我生命中最謙遜的時刻。在發現畫圈人何尼的故事之後,我終於了解到,我的祖父在我根本還沒出生之前,就已經為我畫了祈禱圈。

畫 圈人何尼的故事,就像是對祈禱能量的啟發。它讓我有了新的辭彙、新的意象、新的方法。它不僅激發我大膽說出我的祈求,同時也幫助我更加堅定地祈禱。我開始 在祈禱中為所有的人事物畫圈。在聖經故事當中,耶利哥(耶里哥)之役特別讓我有所啟發。在這場戰役中,神讓以色列人獲得了進入應許之地的第一場勝利,也藉 此實現了一個四百年的承諾。雖然這故事並沒有明確提到人們祈禱的細節,但是我肯定,那些以色列人在繞城的時候也一邊在祈禱著。那不就是你在面對一個遠超過 你能力所及的挑戰時,自然而然會做的事嗎?以色列人連續七天繞著耶利哥城行進的景象,就是畫祈禱圈的活生生實例。這也正是本書的背景故事。



耶利哥繞城之行
初次看到耶利哥城的感覺,是令人敬畏和膽顫心驚的。以色列子民流浪了四十年,從沒見過像耶利哥城的城牆那樣高聳入雲、彷彿直上天際的事物。他們越接近,就越覺得自己渺小。他們終於了解,為何他們的祖先會像蚱蜢一樣,因為恐懼而無法進入應許之地。

一 道下半部寬達六呎、上半部高達五十呎的城牆,緊緊環抱著那座古老的城市。用泥塊和磚塊砌成的城牆又高又厚,讓這座面積十二英畝的城市成為一座難以攻下的城 堡。神似乎承諾了一件不可能達成的事,而祂的戰略看起來也同樣荒謬無稽:「你要率領軍隊,每天繞著城走一週,連續六天。到第七天,你要率領軍隊繞城七 週。」

軍隊裡的每個士兵都難免疑惑。為什麼不動用攻城槌?為什麼不攀越城牆?為什麼不切斷城內的水源或是用火苗箭射進城裡?相反地,神要以色列軍隊安靜地繞城行走。並且祂承諾,在他們七天之內繞了城牆十三次以後,城牆就會倒下。

在 繞城第一圈的時候,士兵們必定感到有些愚蠢。然而,隨著他們每走一圈,他們的腳步就變得更加持久、有力。他們每畫出一個圈,他們就感受到靈魂深處升起一股 越來越強烈的神聖信心。到了第七天的時候,他們的信念已經滿溢而出。他們在天未亮的時候就起來作息,早上六點就開始繞城畫圈。他們用每小時三英里的速度行 走,而繞行這座城市的路途是一.五英里,所以每一圈要花半個小時。九點鐘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走最後一圈。他們遵守著神的規定,在六天內都沒有說半句話, 只是靜靜地圈出這個承諾。然後,祭師吹著號角,伴隨著群眾的吶喊,六十萬以色列人發出堪比芮氏地震規模的神聖叫喊聲,終於,城牆坍塌了。

在進行了七天的耶利哥繞城之行以後,神實現了一個四百年的古老承諾。祂再次證明,祂的承諾並沒有有效期限。峨然矗立的耶利哥城倒塌了,這見證著一個簡單的真理:只要你堅持圈住承諾,神終究會實現它。

 
你要圈住的是什麼?
這個神蹟是一個縮影。它不僅揭露出神展現這項神蹟的方式,也建立起一個供我們遵循的模式。它激勵我們要信心滿滿地對神給我們的承諾畫圈。同時,它挑起了一個疑問:你的耶利哥是什麼?

對以色列人來說,耶利哥象徵著一個源於亞伯拉罕(亞巴郎)的夢想終於實現。那是要求應許之地的第一步,那是他們企盼許久、等待了一生的神蹟。

那麼,你要圈住的耶利哥是什麼?你在祈禱的是什麼?你要繞著走的是什麼樣的神蹟?你的生命圍繞著什麼樣的夢想在打轉?

畫 出祈禱圈,要從認定你的耶利哥開始。你必須先找出神要你懷抱的承諾、神要你相信的奇蹟,以及神要你追求的夢想。然後你要持續地畫圈,直到神給你祂想給你 的、祂要給你的,那就是我們的目標。現在問題來了:我們大部分人都得不到我們想要的,只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要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從未圈過神的承諾,從未寫 下我們生命目標的清單。我們從來沒有為自己找到成功的意義,而我們的夢想,就像密布的烏雲一樣朦朧不清。我們畫的不是圈,我們畫的是空白。


你想要的是什麼?
在 耶利哥的神蹟發生後一千多年,在同樣的地點,發生了另外一件神蹟。當時,耶穌正要離開耶利哥城,有兩個瞎眼的男人像招計程車一樣喊住祂:「主啊,大衛之 子,可憐我們吧!」耶穌的門徒們只把這當成世俗之人的打擾,耶穌卻把它視為神的指示。於是他停下腳步,用直接的問句回應他們:「你們要我為你們做什麼?」

老 實說,這個問題根本不需要問吧?他們想要的東西不是很明顯嗎?他們瞎眼、看不見。但是,耶穌強迫他們準確地說出他們要他做什麼。耶穌要他們用言語說出他們 的渴求。他要他們一字一句地說出來,但並不是因為耶穌不知道他們要的是什麼,他想要確定他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那就是我們開始畫祈禱圈時要做的事:知 道你要圈住的是什麼。

假如耶穌問你這個同樣的問題:「你要我為你做什麼?」你能夠說出神放在你心裡的承諾、神蹟和夢想嗎?恐怕我們很多人根本說不出來。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要神為我們做什麼。當然,最諷刺的是,如果我們不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的心靈就和那兩個瞎眼的男人一樣盲目。

儘 管神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一定會幫助我們,大部分人還是不知道我們到底要神為我們做什麼。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祈禱不只對我們來說枯燥乏味,對神來說也毫無 意義的原因。如果信仰是「確定我們所希望的」,那麼「不確定我們期望什麼」不就是信仰的相反?發展良好的信仰會帶來清楚明確的祈禱,清楚明確的祈禱會帶來 豐富喜樂的生活。

如果你讀這本書時,還是無法回答這個問題,那麼你會錯過最重要的一點。就像那兩個耶利哥城外的盲人,你需要遇見神子耶穌。你需要回答他仍舊在詢問的這個問題:你要我為你做什麼?

很明顯地,這個問題的答案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我們在不同的生命狀態,會需要不同的神蹟。我們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會追求不同的夢想。我們在不同的情況下,會要求不同的承諾。這個是浮動的目標,但你必須從某個地方開始。那麼,何不從此時此地開始?

不要只是閱讀聖經,要開始圈住承諾。
不要只是許願,要寫下一連串能榮耀神的生活目標。
不要只是祈禱,要養成寫祈禱日記的習慣。

定義你的夢想。
要求你的承諾。
寫下你渴求的神蹟。

 

…以上摘錄自《勇敢告訴神,讓祂成就你的夢想》

馬克.貝特森 著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的生命共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奠定我們的身分和地位,在這個階段中,我們追求的是現實的成就,包括學業、事業、婚姻、個人表現和自我定位……等等。到了生命的第二階段,則是追求靈性的發展,我們將找出隱藏已久的真實自我,尋得人生真正的意義與價值,讓心靈獲得永恆的平靜與自由。

 

許多人一輩子都活在第一階段,而不知第二階段的存在,更不知該如何踏上更進一步的旅途,抵達人生的第二階段。隨著年紀增長,人生的各種困境接踵而至:身體病痛、壓力倦怠、情緒低潮、心靈空乏……但是,正是這些「必要的苦難」拉著我們脫離安逸已久的舒適圈,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

 

如果有所謂人類可達的完美,那想必是從處理我們身上隨處可見的不完美開始。上主將聖潔隱藏在讓人意想不到之處,唯有謙卑和誠摯者才能發掘。最後,一個「完美」的人,是能出自真心地原諒、接納不完美,而非自以為高於、超越了不完美的人。一旦你大聲地說出口,一切就會顯而易見了。事實上我會說:「要求完美,正是善美的最大敵人。」完美是個數學或超凡的概念,善美則是一個囊括我們大家美麗人性的概念。

 

否認自己的痛苦、避開該有的失敗,讓許多人與自己的靈性深度隔絕了,也因此遠離了他們的靈性高度。強調「第一階段人生」的宗教總是離不開各種類型的純潔法規,或是豎立種種「你不可」規則,來確保我們向上、明確、潔淨而團結一致,就好像童子軍一樣。某種程度的「純淨」和「自制」相當有用,至少短暫地在第一階段的人生是如此──一如猶太妥拉經(Torah)完美地展現。在我十歲時,我曾經是星級童子軍、天主教輔祭,一大早就騎著腳踏車去進行清晨六點的彌撒服侍。我希望你和我一樣對此感到印象深刻。

 

沒有人希望自己在成長的路上,因為不完美、刻意搜尋、甚至懷疑而走上一條向下的道路,所以我們必須受到權威的「神聖啟示」。於是耶穌讓此成為核心定律:在這段路途上,走在「最後」的確實比「最先」的早一步出發了,而那些花太多時間想要當「最先」的人,反而永遠都到不了(瑪竇/馬太福音20:16)。耶穌早已在聖經中多處用許多比喻清楚地闡明這一點,即使仍走在第一階段人生旅途的我們完全聽不進去,認為那些純粹是宗教的玩意兒──就如大多數西方歷史所明白指出的。我們對於這個道理的抗拒大到幾乎可以稱之為否定它的存在了──就連在虔誠的基督徒當中也是如此。人類的自我寧可接受任何東西,也不要墜落或是改變或是死亡。「自我」就是我們內在熱愛維持現狀(就算現狀已經行不通了)的那個部分。它緊緊地附著在過去和現在上,並且恐懼著未來。

 

當你處於第一階段的人生時,你會無法接受任何失敗或是死亡的可能,即使那是必須經歷或是為了你好(根據耶穌的說法,那些生命從來不曾向上的人,例如貧困者和社會邊緣人,或許真的在屬靈上起步得更早)。但是通常,我們必須先看到一些很好的成功範例,來建構我們的自我結構和信心,然後才能繼續前進。神很慈悲地將年輕人腦子裡關於死亡的想法隱藏起來,然後很遺憾地,我們會在年紀增長後不斷地閃躲,直到被迫接受死亡的現實。厄尼斯.貝克爾(Ernest Becker)曾經說過,推動世界的不是愛,而是「拒斥死亡」。或許他說的沒錯?

 

有些人稱這種為了向上要先向下的原則是一種「屬靈上的不完美」或是「受創者的道路」。在基督宗教中,聖女小德蘭(St. Therese of Lisieux)的《小道》(Little Way)、聖方濟(St. Francis)的安貧以及「戒酒無名會」(Alcoholic Anonymous)都一再確定了這個說法。聖保祿(保羅)以他神祕的「因為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格林多/歌林多後書12:10)傳達了這個不受歡迎的訊息。當然,當他這麼說的時候,不過是闡述他所謂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愚行」──一場荒謬的悲劇,而後轉而復生的的死亡。

 

就像溜冰一樣,我們必須透過不斷地左右橫行才得以向前進。這種現象正是我研究男性成人禮時的核心,而且這種原理在宇宙中反映得更清楚,尤其是在物理和生物方面的龐大模式:持續的消逝與重生、死亡與轉換、型態與力量的改變,有些甚至可以從混沌理論來理解:「例外」就是唯一的規則,然後他們創造新的規則。聽起來很可怕,不是嗎?

 

會否定這種模式存在的,通常是一般實質上的無神論者,或是選擇無知的信徒和神職人員。許多人選擇了在西方基督宗教中常見、遍及世界各地又平易近人的自我安撫宗教、人類成長模式,或是「亨通福音」(Prosperity Gospel)。我們確實成長、增強了,但走的卻遠非來自我們自我所想像的道路。個中道理,唯有靈魂知道、理解。

 

我希望藉由這本小書,不用強制說服任何人,就能讓兩個人生階段的順序、任務和方向更加清晰。然後,你可以自行下結論。這就是我為什麼稱之為「向上墜落」的原因。那些準備好的人,就會明白這個顯而易見的道理:那些已經向「下」的人,才是唯一了解什麼是「上」的人。那些為了某種原因而狠狠墜落過,並且有從中好好學習過的人,才是唯一能向上而不濫用「上」的人。我想讓你們知道,在第二階段的人生中,所謂的「上」是什麼模樣──以及它可以是什麼模樣!我更想探索我們是如何從這一端進入那一端──這絕非靠著自我意志或完美德性就可以成就的。它將和我們之前的想像大不相同,我們也不可能自己設計出來。我們只能等著遭遇它。

 

如果這樣說恰當的話,我再提醒一件事:你無法確定我說的這件事是否真確,直到你抵達了「上」的那一端;你也絕對不敢想像這是真的,直到你經歷過「向下」的過程,並以更茁壯的型態走出來。你一定是受到「從高處而來」的命運、環境、愛,以及神的推動,若非如此,你不會想要相信或是經歷這一切。「向上墜落」是靈魂的「秘密」,不能經由思考或是證明來理解,只有當你冒著失去靈魂的風險(至少一次),你才能真正地理解。試著讓自己被帶領吧──一次也好!那些曾讓自己被帶領的人都明白這是真的,雖然他們都是經歷過後才有所了解。

 

這可能就是耶穌稱讚信心、信任甚至超過愛的原因。經歷了「向下」或失敗卻不因此而支離破碎,這需要穩固的信任基礎。當你等待、期待並且相信時,只有信心握住你,與你同在。然後,唯有那時,更深刻的愛才會浮現。英文中(聽說在其它語言中也是如此)說「戀愛」是「墮入」情網(falling in love),誠如上述,這種說法也就毫不令人驚訝了。我想那是前往那裡的唯一一個方式。沒有人自願要去,如果我們早知道「愛」對我們會有什麼樣的要求。人類信心的基礎,就是在持續不斷地發掘愛的需求的過程中累積而成的。不要懷疑:真正偉大的愛,一定是一種發現、一種啟示、一種神奇的驚喜、一種墜入某種比我們更偉大、更深奧、更超越的存在之中的過程。

 

以上摘錄自《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
Falling Upward A Spirituality for the Two Halves of Life
作者:理查.羅爾 Richard Rohr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