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新書上架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靜觀,找到人生的出路│台北醫學大學精神醫學副教授 林式穀 專文推薦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醫學部主任、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精神醫學兼任副教授)
 
這是一齣令人迴盪的連續劇,也是一首時代的青春悲喜曲。劇中四位主角各司其職,在時空交錯與冰火共源的情結下,作者鋪陳現代心理治療如何引領他們,從悽慘憂傷與困惑混沌中,走向平安與喜樂的結局。鮮明的角色在文字的描述下,活靈活現地要讀者共同與他們一起經歷這場冰火交鋒的心靈歷程。
 
人的一生就是一場對抗,抗拒引誘與貪婪,抗拒凌虐與蹂躪,抗拒安全與快樂,抗拒成長與幸福。在心靈療癒的過程中,治療者同時也是被治療者,患者同時也是導師,於悠悠漫長的心理治療旅途,尋求生命的出口,成長自己。沒有必定的結果,卻也沒有命定的必然。沒有走過幽暗與冰冷,無法體會陽光的明亮與溫煦。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朵尚未綻放的花朵,在尋求自我、肯定自我,漫漫人生旅程中,燦爛的展現出來。
 
賽局理論告訴我們,靜觀其變再變,謀定而後動,這是作者希翼讀者經歷這段旅程後,能夠達到如此境界。任何時代的智者,也都是經歷困頓苦難之後,才能說出發人深省的話語。我們幽幽平凡眾生,每個人都有自已的課題與磨練,如何在如此短暫的生命周期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發揮上天賦予的本能與才幹,也驗證是否有所福報。
 
既來之,則安之,人生幻滅無常,命運之神的眷顧無法強求,自我追尋與成長,端乎一心。如果你幸運能細讀此書,在過程中靜靜回想自己的過去,不管是豐功偉績或是乖背違離,慢慢地學習、領悟,讓自己有機會成為自己的心靈導師。藉由書中所提的靜觀,好好的管理自已的情緒,開發自己的視野,馴服自己脫韁的原我,乃至於超脫自己原始的欲求,智慧灑地邁向超我,找到人生的出路。
 
郭約瑟醫師學養豐富之外,人生的歷練更是超乎常人。這樣起伏情節與專業知識交錯的一本故事書,出自他的手中,好像也是命定的。與他亦師亦友,能夠推薦寫序,也倍感光榮與快樂。
 
 

找回感受關愛的能力│作家 林靜如(律師娘)專文推薦
 
(本文作者為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媽媽經專欄作家、Mamibuy 駐站作家、今周刊電子媒體專欄作家)
       
 

現代的人不缺創傷,常常在自己的寂寞裡舔血,走得出來的人,重新找回自己的幸福快樂;走不出來的人,可能不是持續傷害自己,就是持續傷害身邊的人。
 
自我療癒說來輕巧,但如果沒有外在力量的介入,往往只能在舊有的思想圈裡打轉。
 
外在力量不見得是人,可以是宗教、可以是一本書、可以是一句話,不論是什麼樣的形式,重要的是打破原有的慣性,製造新的思維與思想格局。
 
這本書裏的男女主角,在某個契機下,分別遇見了改變自己人生的心理治療師,各自展開一段探索自我的療癒之旅。然後,意外相遇,從此生命有所不同。
 
就跟這兩位主角一樣,每個人都要在某個階段,遇到難以承受的失去。遺憾的是,從事法律工作幾年來,看過上千個案例,願意去尋求心理治療的人卻寥寥可數。或許是傳統的觀念裡,把心理治療當作精神疾病的醫治,總覺得去做心理治療是不是就代表自己生病了。
 
其實,不管需要心理治療的人算不算生病,但是既然感冒會看耳鼻喉科醫生,扭傷會找物理治療師,為什麼多數的人卻不願意為心理的創傷尋求專業的治療呢?我猜想,是不願意這麼血淋淋的面對自己的脆弱吧!
 
我自己的母親也曾經遭受嚴重的精神創傷,當時負責照顧她的我,在兩年的時間裡,仔細地研究了她的成因、病發歷程,並全程陪伴她走過。雖不是專業的心理治療師,但我相信,除了尋求醫學的治療之外,創傷還是需要醫學之外的傾聽、觀察與支持,有趣的地方在於,人的創傷往往來自於人,於是治癒的過程,卻也缺不了人。
 
我們通常因為失去關愛而陷入心理混亂中,因為再度能感受關愛而有了療癒的機會。我自己喜歡透過創作與書寫,找回自己感受關愛的能力,其實身邊的愛都還在,只是你失去了洞察。
 
一杯沁涼的飲料、一餐美味的料理、一句經典的名言,只要在適當的時候出現,就會有機會讓我們遇見新的契機。前提是,你願意嘗試去體會,然後妳會發現多走出去一步,你就看到多一道陽光。
 
我想,沒有人可以徹底體會另一個人的痛苦,但我們可以試著去理解,處在相同的情境可能會需要的幫助。
 
就像書裡說的,傷者需要誠摯的接納與高度的尊重,這何嘗不是一場對生命意義的冒險呢?
 
饒恕並非是忘記創傷,相反的是,我們透過審視自己的脆弱,找到下一次不受傷的方法,勇敢地再接受挑戰,你的茁壯,也會因而提升,心靈也能因而得到自由。
 
「最近過得好不好?」記得時時惦記著自己,了解自己的獨特。生活中,難免感到冰冷,你得先擁抱自已,覺察自己心理當下的樣貌,才有機會洗滌自己的心靈,重新感受溫度,這就是療癒的旅程。
 
最終,我們還是要透過真實,才能得到救贖。
 
 
 

▌▌
強力推薦 郭約瑟醫生精彩作品▌▌
 
《沙漠玫瑰花正開》
修復傷痕、尋回真我,一段擁抱幸福的療癒旅程   
 

羅東聖母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
《靈醫會之光》總編輯 郭約瑟 最新溫情力作


 

為所有心靈受傷的人療傷止痛的一本書
專業精神科醫師郭約瑟帶你找回自己、重新被愛
 
這是一本關於兩個受困於過去創傷的破碎心靈,
在不同契機下,分別遇見了帶來轉機的心理治療師,
一個偶然,讓兩段探索與療癒之旅有了交會點,生命從此轉變,讓愛重新啟動的故事。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林靜如(律師娘、作家)、林式穀(台北醫學大學精神醫學副教授)、瑪那熊(諮商心理師)、賴佩霞(魅麗雜誌創辦人)——溫情推薦

 郭約瑟 著│定價330元  
>>>看更多試閱
 
 
 

《讓此生,成為世界的祝福》
12堂心靈祕境的重生旅程

 

這是一部能協助你逆轉人生、並完整調和身心靈健康的經典著作!
 
讀者隨著劇中人阿魯經歷12堂心靈祕境的珍貴課程,
將會習得各領域貼切實用的心理學技巧,領悟書中所探討的靈性實相,
陪伴讀者由內至外,一一檢視並整合失序或失調的身心功能、
價值觀、人際關係與大自然資源的使用觀念。
 
郭約瑟 著│定價330
>>>看更多試閱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東聖母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靈醫會之光》總編輯 郭約瑟 最新溫情力作

《沙漠玫瑰花正開》
修復傷痕、尋回真我,一段擁抱幸福的療癒旅程
 
為所有心靈受傷的人療傷止痛的一本書
專業精神科醫師帶你找回自己、重新被愛
 

人生有如拼圖,我們手上只有一片片圖塊,卻不知最後能拼出什麼。
當手中握滿全是漆黑的圖塊時,更難以想像未來的遠景。
心理治療的過程就是重整生命的碎片,等待機會完成圓滿的人生拼圖。
最終你會發現,原來那些漆黑的圖塊,竟是美麗圖像構成中最關鍵的部分。
 
兩個受困於過去創傷的破碎心靈,
在不同契機下,分別遇見了帶來轉機的心理治療師,
一個偶然,讓兩段探索與療癒之旅有了交會點,生命從此不同……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林靜如(律師娘、作家)、林式穀(台北醫學大學精神醫學副教授)、瑪那熊(諮商心理師)、賴佩霞(魅麗雜誌創辦人)——溫情推薦

>>>看更多

 
作者簡介
郭約瑟
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研究所碩士(EMBA)、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中心社區精神醫學研究;曾任台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前羅東聖母醫院行政副院長,現任羅東聖母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醫管中心副主任、《靈醫會之光》總編輯
 
著有:《解開現代人的心結》《走出憂鬱王國》、《原來,幸福離我那麼近》、《下一個轉彎處,遇見微笑》、《讓此生,成為世界的祝福:12堂心靈祕境的重生旅程》。

 
>>>諮商心理師 瑪那熊 專文推薦:
 
《沙漠玫瑰花正開》這本書,以小說形式讓讀者用輕鬆簡單的角度進入心理諮商世界:書中兩位主角「小倩」與「翰陽」有著獨特背景、過往、創傷及心結,影響了此刻的生活。角色雖是作者虛構,但我們多少能在他們身上,看到部分與自己相似的地方;隨著故事的開展,彷彿逐漸能同理、瞭解主角們的難處與心情。
 
透過故事中心理治療的對話進程,我們像是陪著主角走過療癒旅程,在迎向終點時,驀然發現埋藏自己心中深處的某塊傷口,彷彿也得到了照顧。
 
我會推薦您閱讀本書的速度放緩,別急著想知道「後續發展」,而是試著想像兩位主角遭遇的困境,並練習感受他們的情緒變化、覺察頓悟,相信更能從故事得到力量,將主角的成長也轉為自身的前進。
 
這本書對於想瞭解心理諮商歷程的讀者,也是極有幫助。「心理諮商到底在做什麼?」、「只是兩邊在聊天而已嗎?」、「心理師都在想些什麼呢?」」「為什麼心理師在諮商中說這些話?」等好奇、疑問,都能透過作者精心設計的對話來得到解答,除了看到治療模式與經過(如基本的晤談對話,或是冥想),也能幫我們瞭解心理師的思考與評估,以後設的角度對心理治療有更深一層認識。因此,此書也很適合正在從事諮商或輔導工作的新手、老手,從中得到學習並融入自身的治療模式裡。這是一本結合心理治療內涵的小說,同時具有自助手冊性質,讓我們在閱讀故事時也得到協助。
 
 

>>>《沙漠玫瑰花正開》內容試閱:
 
如果我不為自己,那麼誰來為我?
如果我單為自己,那麼我是誰?
又如果不是此刻,那麼在何時?
──猶太公案

又來到靜觀訓練的治療室,小倩帶著滿心期待,希望能有更多的收穫,學到更多
自我療癒的技巧。

進到室內,發現牆上有一幅新的掛圖,上面有一段精彩文字,標題為「珍愛自我
宣言」,內容讓小倩深思:

我就是我,獨一無二。
從我而來的,完全屬我,都是個人的選擇。
我擁有完整的自己,所有的感受與言行,無論得失成敗,夢幻、盼望或恐懼。
擁有一切的我,更懂親密地認識、愛自己,友善地對待自己,以不侵犯他人權益為前提,盡其所能為自己做最好的打算。
即使心中依然存在迷惑與未知,也會友善地關愛自己,勇敢探索、認清更深層的自我。
無論視聽、言行與思受,都能日益精進,呈現一致且真實的自我。
我有很棒的生存能力,能建立親密關係、貢獻社會、明察規則與意義。
我擁有我自己,並能自由展現。
我就是我,其實,我真的還不錯。
──維琴尼亞.薩提爾

一回神,發現原本排成圓圈的椅子都已被挪開,每個人依老師的指示,隔著較為寬鬆的距離、同樣圍著圈圈坐了下來。賈老師請大家先進行五分鐘的呼吸訓練,讓自己的思緒稍微平靜下來。

「你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賈老師問了一個簡單、但必須思考的問題。

「我討厭自己,總是如此脆弱!」

「我非常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而我的表現總是讓人失望。」

「我總是在討好別人,希望別人能對我好一些。」

「從小,我就一直被欺負、鄙視,這世界應該沒有人會真心愛我。」

「我會這麼勤奮上進,都是為了符合父母的期待,但無論我獲得什麼樣的成就,似乎都得不到他們的肯定。不幸失敗的時候,他們會露出鄙視的眼神,還會請出一些親友的名號,說他們是如何地有成就,而你卻……

「我呢,廢材一塊! 經過各階段人生關卡的認證,所以才會出現在這裡。」

賈老師並不回應,只是用眼神依序掃過學員,似乎要讓每位學員都能說說對自己的看法。

「除了設計工作之外,我一無是處,如今才會落得孤家寡人一個。」

小倩也發表了看法。
 

>>>看更多試閱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目錄下載連結 https://goo.gl/OiB9rI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1).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2).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3).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4).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5).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6).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7).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8).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9).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10).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11).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12).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13).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14).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15).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16).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17).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18).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19).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20).jpg

啟示出版目錄 201606 (21).jpg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N20160303.jpg

帶來新應許的門徒》作者  吉米.伯恩斯  序言
Francis, Pope of Good Promise by Jimmy Burns

二○一三年十一月,在羅馬,一個晴朗而舒適的禮拜三早上,冷冽寒冬到來之前的涼秋之末,我見到了教宗方濟各,離他就任教宗才幾個月而已。我帶著一張票和主業會友人的建議,早早到了人還不多的聖伯多祿廣場,站在教宗會經過的路線挺前面的位置。雖然站在人群裡不可能和他好好說上話,但能親眼見到我的研究對象還是值得。

一個小時不到,廣場便擠滿了人,我幾乎被人潮沖走,擠在一家子阿根廷人和另一群興奮的義大利年輕學生之間。人們揮著國旗,或是自己學校、神學院或組織的旗幟。大多數人似乎是天主教徒,講的多半是西班牙文或義大利文,但仔細去聽,還是能聽出其他語言,我匆匆一瞥,也看到幾個其他信仰的團體。在興奮期待的人潮中,我發現一對義大利夫婦也擠在人群裡,媽媽小心翼翼地抱著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嬰兒。他們站的位置挺後面,不太可能近距離看到教宗,於是我開口叫他們,跟他們說等教宗到了,乾脆把孩子傳到前面來讓我幫忙抱。

於是,等到教宗站在敞篷車上進廣場、往我的方向駛來時,我手上多了個嬰兒。大家小心地把他傳到我懷裡,像是遞包裹一樣。我欠這孩子一個大大的人情,因為他的關係,教宗在這裡待得比我預期中久:教宗看到我抱著孩子,便請車子停下,我將孩子高高舉起,讓教宗俯身親吻、祝福了他。那幾秒鐘裡,廣場像是空了一樣,只剩我、孩子和教宗親密地聚在一起。全場就我抱著別人的孩子,就算這不是奇蹟,也是天意—我很早就被宣告無法生育,我為此悶悶不樂了好一陣子,後來太太和我一起決定領養小孩,才讓我稍微釋懷,生命也因此多了很多喜悅。教宗當然不知道這件事,但當他和我四目相接時,我霎時覺得受到鼓勵、獲得認同,一切壓力與心結都消失了。他離去前對著我微笑、也祝福了我,我深深被他發自內在的美善觸動,望著他迎向幾千個等待他的人。

這樣的畫面我稍早也看過。那年夏天,是他第一次以教宗身分跨洲出訪,前往巴西主持世界青年日(World Youth Day),我也跟了過去。一路上,每當教宗方濟各與人潮中的個別人士互動,似乎總是散發出超乎尋常的同理心。我在羅馬秋日的那次經驗,從他就任之後很多人都體驗過。

教宗方濟各用來解釋這種轉化性相會(transformative encounters)的詞語之一,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俗話「nos primerea」,字面意思是「他先於我們」,這是教宗跟他支持的聖老楞佐足球隊學來的。阿根廷球迷看到神射入門時常喊這句話,稱讚球員「遙遙領先」或「先馳得點」。

我和教宗的轉化性相會,十分切合天主教徒從小認識的教宗形象:教宗是基督在世間的代表。不過,不論是過去的伯格里奧,或是現在的教宗方濟各,顯然複雜得多,不能就這樣一句話帶過。我的目標不是勾勒一位完美無瑕的聖徒,而是講述一名深具人性的神父如何與艱困的環境奮鬥,真摯地為自己的信仰做見證。他不追求高位,也沒預料會接任教宗,但他卻在教會與世界陷入政治、經濟危機時,被推為天主教會最高領袖。

本書將以伯格里奧接受的耶穌會信念為經,阿根廷紛亂不安的政治為緯,講述這些背景如何形塑他成為獨樹一格的神父、主教。我也想探討他社會意識的形成,究竟受阿根廷爭議民粹總統璜.裴隆(Juan Perón)將軍及其妻艾維塔(Evita)影響多深? 還有,當阿根廷軍政府對異議人士發動「骯髒戰爭」(Dirty War),數千人遭受酷刑、殺害、下落不明時,他的道德立場何在呢?

畢竟當時有人怪罪他努力不夠,沒有盡全力營救包括耶穌會神父在內的受害者。不過,這些指控也應放在更廣闊的脈絡中看,對照教會歷史脈絡、政治與宗教權利的競合,以及現實政治的運作,並試著理解:即使是最屬靈的人,有時似乎也不得不遷就現實,施展某種程度的政治手腕。伯格里奧當時謹慎避免公開譴責人權罪行,但私下與當局協商,低調保護、救援異議人士。結果他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確實挽救了某些人的生命。

軍事執政結束後,他也自我轉化為更積極的社會公義倡議者,他的謙遜贏得國人尊敬,他也不懈地抨擊政治及其他層面的腐敗劣行。在挑戰繼任總統、銀行家、企業、甚至教會領袖時,伯格里奧向全世界的墮落體制釋放一個訊息:我們身處的時代,無論是靈性或政治都必須更新。

教宗方濟各已具全球影響力,但他在任還不夠久,世人對他的了解還不夠深,所以各界對他有不同期許,對他的決定也常霧裡看花、各有解讀。教宗選舉後一度出現大量關於他的報導和討論,以放大鏡挑剔他的一言一行。在這個方面,我頗認同教宗的環保顧問、巴西神學家李奧納多.波夫(Leonardo Boff)的看法:「重要的不是伯格里奧和他的過去,而是方濟各和他的未來。」

不過我也認為:不仔細了解他幾十年的耶穌會神父經歷,不熟悉阿根廷這段時間的文化與歷史,我們將很難了解這本書的主人翁。為了好好敘述接下來的故事,我也會深入探究梵蒂岡裡對教宗具有影響力的重要人物,以及教宗對整體世界──不僅止於天主教徒──的影響。

這本書不僅是傳記,也是場個人旅程。我帶著自己的特殊背景動筆:我是天主教徒,我所接受的耶穌會教育向各式信仰表述與實踐開放,從密契主義到大眾信仰,從儀式到社會、政治行動,盡皆包容;在此同時,我也是專業記者,曾長年派駐布宜諾斯艾利斯報導南美情勢;而現在,我的身分是教宗方濟各的傳記作者,我將深入調查伯格里奧在羅馬和其他地方的作為,踏遍各洲訪問他生命中不同階段的重要人士。

我曾為足球巨星馬拉杜納(Diego Maradona)和我老父作傳,兩次都不是容易的工作。但為教宗作傳又特別有挑戰性,就像我朋友說的:「吉米,要寫天主一定很難吧?」天主教教理說教宗是「主教們和信友群眾的一個永久而可見的統一中心與基礎」,作為基督代表及全體教會的司牧,他「對教會有完全的、最高的、普遍的權力,能時常自由地使用」。

不過,我不是以天主教作者的身分來寫這本書,而是單純以作者的立場出發,但也不刻意壓抑自己的天主教徒身分。我在寫作過程中,可能難免會受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影響,但我絕不會只是歌功頌德,將這本書寫成聖徒傳。

我因良知而相信:如果要讓這本書具有意義,我就該持平納入不同的資訊與評論,將自己的疑慮與信心都寫進去。畢竟,這是趟透過懷疑尋求真理的旅程,我有義務客觀訪查那位成為教宗之人的腳蹤—雖然方濟各本人刻意迴避「教宗」這個頭銜,更偏好「羅馬主教」這個更謙遜而具學術氣息的職稱。馬拉基(Malachy)預言說他是最後一位教宗,或許是真的也說不定—誰知道呢?也許方濟各之後的教宗也都用「羅馬主教」這個頭銜,馬拉基預言就這樣應驗了。

在採訪、寫作的過程裡,我始終堅信:了解伯格里奧和方濟各的關鍵,就在於掌握他是耶穌會士的事實。對耶穌會會祖聖依納爵.羅耀拉(St Ignatius of Loyola)而言,最大的靈修信念之一就是「在萬物中發現天主」。依納爵深信,上主絕不侷限於天主教會之內,在每一刻、每個人身上,你都能找到祂。與這個概念密不可分的是:不論信仰、文化或背景,正面覺察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除了惡行以外)都有益處。依納爵靈修的另一個目標則是「在行動中默觀」(contemplation in action),換句話說,就是在緊湊的生活中開放心胸傾聽的能力。與此相關的還有言行保持彈性,隨時以專注、創意的精神面對每個情境,不囿於教條而逕行排拒或譴責。這也是我為何甘冒不諱取了這個書名:帶來新應許的教宗。

少有教宗選舉如這次一般引人注意,畢竟,豪爾赫.伯格里奧樞機是第一位來自美洲的教宗,也是一千年來第一位出身歐洲之外的教宗。我想他會繼續引起廣大關注與爭議,也明白自己的主要挑戰是超越種族和國籍,成為引領世界的導師、先知與傳道人。伯格里奧一定相當清楚自己任務艱鉅,因為他獲選教宗時呼求的亞西西的聖方濟,不就是因為高聲呼籲的謙卑與改革被教會漠視,最後黯然辭去自己一手創立的修會會長之職嗎?

雖然我出身天主教家庭,但我希望這本書不只能打動教友,也能引起非教友的共鳴,讓讀者進一步認識這位當代宗教領袖,因為他的政治、社會影響很可能超越教會,遍及全世界。......節錄

 

立體書封-小.jpg

帶來新應許的門徒:看守世界的心靈革命家
Francis, Pope of Good Promise


這不僅是教宗方濟各的傳記,更是一場透過懷疑尋找真理的旅程。
這場旅程沒有地圖,但絕不欠缺希望。


光啟文化事業社長 甘國棟、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李家同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 吳伯仁、台大哲學系教授 孫效智  ──鄭重推薦

== 全省各大實體書局,網路書店好評熱賣中 ==
博客來 金石堂 誠品 讀書花園 讀冊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髮飛行少年記者會

I59C6939
(由左至右:台北少年觀護所鄭翠芬所長,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先生,矯正署長吳憲璋署長,黃明鎮牧師,主持人陳凱倫)
I59C7052
(由左至右:黃明鎮牧師夫婦、張俊雄前院長、紀寶如、基督教論壇基金會董事長洪善群先生,主持人陳凱倫)
I59C7057

I59C7117

IMG_4946

台北少年觀護所今日有場空前創舉,第一次有出版社在少觀所舉行新書記者會,書中主角就是握過上百名死刑犯的手,感化過陳進興等人的「監獄天使」黃明鎮,由知名藝人陳凱倫主持,包括前行政院長張俊雄先生、知名藝人紀寶如都到場祝賀。

曾經輔導過陳進興、湯銘雄、溫錦隆…等上百名死刑犯,陪伴數千名受刑人,被譽為「監獄天使」的黃明鎮牧師,二十年前捨棄在美國的高薪職位,進入社會福利機構奉獻社會,之後回到台灣接手基督教更生團契,進入監獄輔導的第一站就是今日的台北少年觀護所。這二十幾年來風雨無阻,更於二○○六年暑假以六十二歲高齡帶領三十位學員,二十天內完成獨輪車環島一千公里的壯舉,並拍成紀錄片《飛行少年》,讓一群曾經非行,如今成為可以張開雙手遨翔的飛行少年,滿頭白髮的他也因此被譽為「白髮飛行少年」。

知名藝人陳凱倫表示,他之所以請纓主持《白髮飛行少年》新書發表記者會,是感念黃牧師的雪中送炭精神,而前行政院長張俊雄先生、知名藝人紀寶如都到場祝賀,希望黃牧師近三十年的輔導經驗能夠藉由《白髮飛行少年》的發表,讓家長能運用正確的教育方式關懷青少年。

矯正署署長吳憲璋先生、少年觀護所所長鄭翠芬女士對於黃明鎮牧師二十幾年來的付出,表達感謝萬分,特別推崇《白髮飛行少年》中所傳達的教育理念,相信沒有孩子一開始就是壞的,若能第一次就矯正行為就能減少更多誤入歧途少年,台灣社會必將變得更溫暖和諧。

發表會的最後是黃明鎮牧師與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先生共同捐贈圖書給台北少年觀護所,遠從花蓮北上的信望愛學園同學,戴上白色假髮表演獨輪車特技,在與會貴賓的讚賞中,圓滿落幕。

看更多書籍介紹:白髮飛行少年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下對立,遇見喜樂的內在世界

 深獲台灣讀者好評的《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作者 理查‧羅爾 又出新書囉
這次講的是「如何跳脫二元對立,找到心中的平靜」

例如,如果有三個人站在海邊觀賞落日,其中一個人看到無與倫比的美,
並且享受了日落,這是個知覺類型的人;
另一個人可能透過想像力,思考到的是想到天體行星的週期運轉,屬於理性思考的人。

但跳脫對立的方式,則是明白也享受到了第一個和第二個人所明白與享受的一切。
卻加上了「品嘗」的過程,與萬物連結在一起的潛藏奧秘,仍舊維持著敬畏之心。
 
真正的放下對立不是代表著放下理性思考,而是了解理性之後再試圖昇華為靈性,
因為儘管「對或錯、黑或白」的思考讓我們有安全感,卻不一定可以回答所有問題。
 
希望可以透過 理查‧羅爾 的新書《放下對立,遇見喜樂的內在世界》
提供給讀者,在面對人生的重大問題或抉擇,我們可以有第三種選擇。

《放下對立,遇見喜樂的內在世界》新書介紹
The Naked Now: Learning to See as the Mystics See
 
每個人都該抵達的內在世界!
改變「看」的方式,生命將在當下轉化。
 
我們早年從社會、文化中學到的,都是「非此即彼」、「非贏即輸」的二元化思考方式。這種二元對立的心智本身並沒有不好,它賦予我們理智和安全,幫助我們追求現實的地位與成就。然而,在面對人生的重大問題或抉擇,例如死亡、愛、苦難和信仰時,二元化思考就明顯地不足了。它會侷限我們,讓生命一直原地踏步,各種焦慮、恐懼、壓力也就隨之而來。

其實,有另一種心智可以帶我們走向更深、更遠的境界,就是「默觀」的心智,以非二元化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人事物。

在本書中,羅爾神父透過一連串的省思、故事、諺語、宗教經典與聖經,以及最後的實際修鍊,來呈現生命更深一層的探索。非二元的心智不是「二選一」的片面思考,也不是只看到自己想看的部分,而是囊括一切,關注當下的臨在,看見真實的自己與事物的真實面貌,完整地體驗生命,包括好的、壞的、甚至是醜陋的。

唯有換上非二元的心智,才能真正帶來心靈的轉化與生命的改變。但是,要突破自我的防衛、放下慣用的對立性思考,並不容易。能帶來這種意識轉化的重要契機,就是大愛與大苦難。人生的種種苦難與困境能讓我們放棄掌控、向完整的生命開放;愛則讓我們願意不顧一切追求與神合一的經驗,帶來全新的意識。它們將開啟生命的奧秘之門,我們以恐懼為基礎的生命,將轉化為以愛為基礎的生命。

【本書特色】
◆為什麼你的「自我」會抗拒改變和成長。
◆書中的「近似法則」和「吸引力法則」有何不同。
◆西方第一位非二元的靈性導師耶穌,能教導你什麼。
◆如何在維持理智思考的同時,喚醒、強化你的靈性意識。
 
【專家推薦】
資深媒體人、文化觀察者 卜大中
新時代協會創辦人 王季慶
清華大學教授  李家同
聖功修女會靈修輔導 李純娟
天主教輔仁中學校長 張日亮
美國總統歐巴馬靈性顧問 吉姆.華理士(Jim Wallis)
──熱誠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國內外媒體好評】
羅爾神父在本書中廣泛引用東方,特別是藏傳佛教和印度教的教義,豐富並另闢蹊徑地解釋聖經裡耶蘇的教誨,讓人耳目一新。對宗教學有興趣的朋友、基督宗教的信仰者、藏傳佛教和印度聖者的粉絲們,都可以從本書中找到啟發,更可重新檢驗我們的信仰。
──卜大中,資深媒體人、文化觀察者

透過本書,羅爾神父帶著讀者探查真我的奧秘和出了軌的認知,進而引導我們重新擦拭那模糊了的視力,開啟靈性的第三眼。理查.羅爾確實為我們提供了很容易消化吸收的靈修佳餚,讀者只要躬臨其中,逍遙地享用,讓書中經驗的智慧滋養我們的心靈,開發信仰的視力,提昇生活的品質。
──李純娟,聖功修女會修女、靈修輔導

本書彷彿一大口新鮮的空氣。理查.羅爾邀請我們大家放慢腳步去尋找上帝,或是在我們不曾想到要去探索之處,讓上帝找到我們。
──吉姆.華理士(Jim Wallis),美國總統歐巴馬靈性顧問、《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羅爾神父提出強而有力的論點,告訴讀者祈禱是默觀和轉化的途徑。他也提到,想要以非對立的方式來思考與祈禱,就是要「真實地看見當下」。書中提供了一連串的修鍊方式,讓那些想要知道如何進行的人,有實際可行之法。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簡介】理查.羅爾 Richard Rohr
美國的方濟會神父,同時也是倍受尊崇的演說家和百萬銷售量的作家。一九四三年出生於堪薩斯州,一九七○年晉鐸。他於一九八七年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布奎基市創立了「行動與默觀中心」(Center for Action and Contemplation),目前擔任該中心的主任。

他至今已出版了二十多本著作,包括極受好評的《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Falling Upward)與《默觀,看見生命的實相》(Everything Belongs)。他是國際知名的演說家,曾造訪歐洲、亞洲、澳洲和南非,講授主題包括基督宗教靈修學、男性靈修學、政治與靈修、自然與地球保護、方濟神學、跨宗教對話、非二元化思考以及九型人格。他常受邀參加廣播節目,如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的「歐普拉節目」(Oprah and Friends)、「奧茲醫師秀」(The Dr. Oz Show)以及「這是我相信的」(This I believe)等等。

他運用多種不同的平台來溝通以福音改變生命的世界觀,以許多影音教學和文章著稱,尤其是他在《客旅人生》(Sojourners)、《修復世界》(Tikkun)等雜誌中的文章更為人稱道。他也常為著名新聞網站「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撰文。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時候我們身體的病痛,是氣候不協調所引起的
像上個月幾近二十天都在下雨,滴滴答答到人都快發霉了
但有些時候我們的宿疾,卻是心理與回憶所影響的
就像今天要跟各位介紹的這本書《治療生命傷痛》的例子…

“…雅妮絲的右眼幾乎看不見了,她的視力幾乎每個醫生都跟她沒辦法醫治。
後來她來參加我的工作坊,雅妮絲覺得自己的一段記憶得到了治療:

她離家當護士時,父親就不再理她了。雅妮絲告訴上主她有多氣父親放棄了她,
但是之後雅妮絲感受到天父摟著她,融化了她的孤寂,
更驚人的是,她越能藉著天父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過去,讓痛苦的回憶得到治療,她的右眼就越能恢復視力…”

這個例子說明,雖然我們都有一堆不健康的憤怒與罪惡感,以致促成了自己的病,
苦尋良醫之後卻發覺,最好的藥必須是經由上主的給予,才能讓我們的身心達到最後的平靜,
學習面對傷痛,學習治療記憶,學習讓自己知道,我們都未曾失去被愛的能力。


治療生命的創傷  《治癒生命的創傷:圓滿走過寬恕,心靈不再痛苦》
帶著神的恩典回到生命中的黑暗角落,在當時當地,點亮改變覺受的光與愛!

【作者介紹】林瑪竇(Matthew Linn)、林丹尼斯(Dennis Linn)
耶穌會士林瑪竇與其胞弟林丹尼斯原本是醫院的駐院神父、治療師,並身兼避靜神師。一九七四年,他們合著的第一本書《治癒記憶》引起廣大迴響,於是他們辭去原本工作,全力投入醫療牧養工作,其後幾年遠赴四十餘國,展開數百場「治癒生命創傷」討論會。他們同時在美國各地演講,吸引廣大聽眾,深獲各團體的歡迎。

此外他們也於馬凱特大學及埃基伍德學院開設治癒相關課程。本書出版後,他們又陸續完成了九本著作。一九八一年,莎依拉.法布里肯特.林加入他們的行列,林家三人不斷汲取醫學、科學中關於成長與治癒的知識,整合到靈修工作中,合著了許多心靈醫治的好書。

【新書介紹】
每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都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心靈創痛,有些創傷比較容易放下,有些卻讓人難以釋懷,被我們藏在心底不時刺痛著我們。這些未被治癒的受傷記憶,不但會傷害我們的心,更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引發各種病痛。其實,這些痛苦的記憶不一定只會傷害我們而已,它們也能被治癒,轉化成生命的禮物。

本書的兩位作者擁有三十多年牧養經驗及心理治療經歷,他們汲取了醫學、靈修、精神病學上的寶貴識見,以生死學大師伊莉莎白.庫伯勒—羅絲所提出的「臨終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為框架,試圖說明生命中的重大創傷,也能轉化為情緒、心理、乃至靈性的療癒機會。

然而,想要順利地走完五個階段並不容易。許多人在面對人生的創傷與失落時,往往陷在前四個階段而無法脫困。書中作者現身說法及以幫助過的案例告訴我們,所有的情緒與感受都是健康的,但是要如何處理它們,卻有好壞之別。我們應該真實地面對、尊重,而非壓抑、逃避或放任自己耽溺其中。唯有經驗過每一種情緒與感受,完整地走過每一個階段,才能逐漸釋放自己,讓寬恕帶來深層的靈性治癒。

本書明確地道出獲得治癒的三個步驟: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基督、傾聽基督的感受、依基督的指引而行,並提供了實際的操練方式和祈禱文。
透過治療記憶,我們將能解除心靈的負擔和桎梏,克服焦慮、恐懼、憤怒和罪惡感等情緒,找到內在的平安和喜樂。在痛苦的記憶痊癒之後,我們將會發現,那些曾讓人一蹶不振的苦難與創傷,都是獲得更豐盛生命的恩賜與祝福!

【內容特色】
★ 長銷三十多年,治癒創傷與轉化生命的必讀書籍。
★ 結合心理學、醫學與靈修,適用於一般大眾,獲得深層治癒。
★ 實例豐富、建議實用,適合讀書會與心靈療癒課程研習、討論。

【名人推薦】
輔仁大學神學院教授 吳伯仁
台南全人健康教會創辦人 吳約翰
終身義工 孫越
羅東聖母醫院精神科醫師 郭約瑟
情緒傷害講師、牧師 彭德修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主任 鄭玉英
──誠心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空虛自己 

 單國璽樞機主教一生服從,90歲的人生故事,
 可以為我們做生命的見證,抓住信仰、活出愛。
 他從來就不只是神父,而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和精神力量的來源!


千名教友不捨,百日暨冥誕齊懷念
12月1日高雄主教座堂玫瑰聖母聖殿舉行單國璽樞機主教百日紀念暨九十冥誕感恩禮暨《空虛自己》新書發表會,於上午10 時舉行,數百名教友與南部諸多政要出席,感懷台灣第一位被梵蒂岡媒體讚為「台灣宗教界對話的領袖」,與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譽其為「全民典範」的精神領袖。單國璽樞機主教,在臨終前三年開始親筆撰述一生的回憶錄:《空虛自我》,書中紀錄許多感人故事,包括與家人的親情、修道生活的養成、無悔的奉獻,相信在場的眾多政要、教友與讀者都懷念不已。

離家修道一甲子,九十年來毫無間斷地奉獻自我
單樞機小時候就很喜歡學習神父的生活職務和工作,他會穿上剪破的舊麻袋,當作神父祭衣扮演做彌撒,雖然單樞機的母親不喜歡家中獨子出家當神父,但單樞機六歲時生病瀕死,母親愛子心切便向天主許願,若痊癒就讓他修道當神父。樞機在《空虛自己》一書中寫道,兩位妹妹後來偷偷告訴他,雖然母親答應你出家修道,但每次你離開家後母親就好幾天不思飲食,在家中找尋你的腳印和留下的東西。但時事的變化竟讓他三十三年後才能回家探親,每當思及來不及見最後一面的母親,只嘆親情綿延無盡期。


儘管在耶穌會修道的時候非常熱衷學習,樞機只在與同學踱步回宿舍的短暫時刻學習外國語言,卻不願多佔用別人時間、打擾他人作息。畢業後在將近六十年的傳教生涯裡,單樞機從令人欽佩的神師、接任徐匯中學校長成為著名的教育家、接手光啟社,比經理人更專業的讓企業「轉虧為盈」,以及成為花蓮教區和高雄教區的種種政績,到最後站上國際舞台榮膺樞機主教的成就與的光彩,讓他不只是神父,而是值得學習的榜樣與精神力量的來源。

利用回收紙寫回憶錄,耗時三年寫出對你我的愛
在剛剛獲教宗同意退休的八十三歲之際,卻被檢查罹患了肺腺癌,自稱為「老廢物」的他卻似乎聽到天主的回答,叫他以不憂不懼的心情現身說法,為人生的最後一哩路做出奉獻,讓罹癌的過程從「為什麼是我?」轉成「為什麼不該是我?」,進而把癌當成天主的禮物與天使,在生命餘年繼續奉獻他一生的愛,用愛告別。


單樞機不改節儉的本性,在人生的最後三年利用回收紙一字一句地寫下他的人生故事。就算在生命臨終,氣息微弱的打電話給出版社編輯時,語末仍親切問候編輯的稚齡小女兒。自始自終,樞機從來沒有疏忽可以關懷別人的任何一個機會。由樞機親自撰寫的回憶錄《空虛自己》中,讓我們看到單樞機之所以為單樞機,以及他對天主的愛、對人的愛。

《空虛自己》特別收錄「樞機的最後一天」
在12月1日百日紀念暨九十冥誕感恩禮的當天,除了劉振忠總主教主禮九十冥誕感恩禮,活動會場還特別製作回憶錄中特別收錄的精彩照片與八月二十二日樞機臨終前的最後一天。樞機臨終當日儘管已經很難開口說話,但還是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拿下臉上的氧氣面罩,努力抬起手,並以微弱的聲音唸著:「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祝福在場的神父與教友。教友每每思及樞機最後一刻仍不忘祝福你我,心中便感動不已。


冥誕感恩禮活動結束前,劉振忠總主教與蕭擲吉秘書先後致詞,分享與樞機互動的故事及編輯《空虛自己》的感想,並傳達單樞機在這本書末的最後祝福:願天主厚報你們每一位,並求天主降福保佑每一位讀這本書的人!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過去和好 小編小語~

每個人生命中都曾經歷過些許傷痛,從一個拒絕的眼神,到一個需求的落空,都可能在我們心中形成傷口,這種未解決的傷痛,最容易偽裝成我們對某些情況的敏感,我們對某種特定人士的情緒反應,或是與親密伴侶之間的互動衝突與拉扯。

例如如果母親一直都很慈愛,可能就會造成兒子對老婆說:「我與嚴母相處的經驗,讓你看起來比實際還要強勢,而我對慈母的期待,讓我希望你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

這種拉扯總是讓人煩不勝煩,也讓人感覺心力交瘁,人們最心有戚戚焉的感受就是:「做人好難,伴侶好累!」

現在大衛.里秋博士的這本作品《與過去和好:別讓過去創傷變成人際關係的困境》以非常有系統、具有深厚理論、不失親和性的情境說明,讓我們瞭解在生活現象場中,反覆出現的人際糾結情境,與讓人常感到挫折與強烈不舒服的痛苦處境,或許正來自早期生命的心靈創傷。


《與過去和好:別讓過去創傷變成人際關係的困境》
When the Past Is Present:Healing the Emotional Wounds that Sabotage our Relationships

我知道我不是看見事物的本身。我看見的事物是我自己。

人類天生就有一種傾向,會重演往事,或是把現實生活中的人投射在過去的人身上,如果這段過去牽扯到昔日的情感創傷、痛苦和失落,情況就更為明顯。這種現象,佛洛伊德稱之為「移情」。移情作用無所不在,因為我們在成長歷程中,都會經歷許多失落與創傷,這些創傷被我們藏在心靈深處,就像一顆未爆彈,隨時會干擾我們目前的生活、破壞我們的人際關係。

在本書中,心理治療師大衛.里秋博士深入探討「移情」的來龍去脈,教導我們如何意識到自己陷入過去,以及該怎麼做,才能從這個毀滅性的模式中將自己釋放出來。他提醒我們,我們會不自覺地將童年或前段關係中的感受、需求、期望和信念,轉移到日常生活中的人們身上──包括我們的親密伴侶、家人、朋友、同事,甚或是點頭之交。

里秋博士以三十多年擔任心理治療師的經驗,幫助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了解童年創傷會如何重現在成年的關係中,將它轉化為療癒的助力。
◆找出並治療我們從過去帶到現在的情感傷痛,不讓它繼續破壞現今的人際關係。
◆對他人產生強烈的好感或反感時,就要注意,我們可能有未竟之事等待處理。
◆善用「正念」,活在當下的現實中,且培養出真正的親密關係。

本書帶領我們與自己的內在心靈對話,從過去創傷所帶來的影響中,回溯自己生命中重要的未竟之事,並逐步釐清自己與他人的真實面貌,以5A為基礎:關注(Attention)自己的真實狀況、接納(Acceptance)彼此的一切、欣賞(Appreciation)並珍惜對方的價值、適時展現愛與情感(Affection)、以容許(Allowing)代替控制,建立健全而堅實的人際關係,尋回真正的愛與信任。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人生中起起伏伏的歷程,我們無法一帆風順
但在生命谷底的時候,唯有懂得「默觀」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才能減少自我的責難與怨懟周遭的環境,進而減少衝突、傷害
與許許多多社會上應該可以減少的家暴、情殺事件

啟示出版社2012年10月的重點新書《默觀,面對生命的實相》
在美國暢銷二十年,相當受讀書會的歡迎
這是一本真正有幫助、值得一讀再讀的著作。
真正的奧秘者所體驗到的,不是充滿比較、區別和評斷的神;
相反地,他們體驗到的是充滿愛的擁抱。

聖功修女會修女、靈修輔導
李純娟
天主教輔仁中學校長暨神父
  張日亮
台中慈濟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鄭存琪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學院院長
劉錦昌
--誠心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每天乖乖回家,你就以為孩子不會上癮嗎?

當孩子不幸上癮,要如何幫助孩子脫離綑綁?

不要以為你的孩子沒問題,

當這個社會成為上癮的社會、當孩子面臨各種成癮的挑戰時,

親愛的父母,你準備好了嗎?

上癮的真相      

◆感染病菌知道找醫生,但是染上毒癮了怎麼辦?  

◆當孩子染上毒癮,為什麼父母總是最後一個知道?

◆孩子沈迷網路遊戲不吃、不喝、不睡覺,該怎麼辦?

◆孩子上癮是父母的錯嗎?為什麼青少年特別容易上癮?

◆當孩子不聽我說話,該如何與他溝通?

其實這些都有答案,但是你必須先勇於面對「上癮的真相」!

現今的社會,青少年上癮問題非常嚴重,網路、毒品、煙酒、色情……無所不在的誘惑,讓孩子們隨時都面臨上癮的危機。當青少年毒癮、網路癮的氾濫已接近「動搖國本」的境界;當學校、政府、家庭對青少年問題既無奈又痛心;本書猶如黑暗中的曙光,提供一個方向,那就是:唯有父母認清上癮的真相,才能幫助青少年脫離「癮」的轄制。

本書作者曾是一位因為孩子染毒而陷入黑暗的母親,為了幫助孩子脫離毒癮,她深入瞭解青少年上癮問題,全心投入上癮問題研究,並且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最後在上帝的恩典與憐憫下,經過無數黑夜的哭泣與掙扎,終於成功幫助孩子戒除毒癮,重獲新生。

作者透過資深廣告人的生動文筆、社會學者的觀察剖析、傳道人的宗教情懷,更重要的是一位母親與孩子毒癮搏鬥的心得歷程,讓這本書成為許多家庭的祝福!在書中,她結合了國內外戒癮理論與真實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沒有什麼成癮是無法治療的,關鍵在於父母是否勇於面對,並且用對方法。

這是一本家庭必備的「抗癮之書」,也是一本實用的輔導手冊,內容包括:為何青少年比較容易上癮?什麼是「上癮」?如何預防?如何與上癮者溝通?如何治療?如何邁向康復之路……等等,讓我們對這個世代的青少年有更深刻的認識,並學習更多有用而正向的溝通技巧。如果你曾經為了孩子的背逆流淚、心碎、擔憂,甚至求助無門,如果你願意成為這個世代青少年的守護者,這本書不僅提供方法,更能成為你隨時的幫助。

不要以為自己的孩子不會上癮,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讓人上癮的社會。那麼,親愛的父母,你準備好了嗎?

 【專家好評】 

本書作者是一位因孩子吸毒而深受痛苦的母親,將自己面對苦難,解決痛苦的經驗,勉勵大家,若「不幸」遇有這種「不幸」時,可以從她的經驗裡得到智慧與幫助。

──王建煊,監察院長

 

書中文字平實感性,用語貼切兼顧同理心,案例多元亦能印證,敘述清晰更具感染力。在在都顯示本書對當前上癮與戒癮者邁向健康的重要意義與價值。

──吳財順,前教育部次長

 

假使您的孩子還沒有上癮的跡象,這本書提供了許多預防方法;如果孩子已經成癮了,這本書也教導父母如何與這樣的孩子對話,該尋找怎樣的幫助,我非常誠摯地推薦給你們。

──李晶玉,Good TV「真情部落格」節目主持人

 

作者以一位母親痛苦的經驗開始,投身於毒品的防治工作,到今日成為青少年戒癮輔導師,並且將自己的經歷與學習寫成本書,其精神令人感佩,希望有更多的個人與家庭從中獲得幫助。

──張茂松,新希望基金會董事長、行道會牧師

 

本書作者王女士從自身孩子戒毒成功的過程中,學習到從旁協助與引導的方法,進而將自身經驗及其他實際案例化為心得,集結成書。不只是毒癮,對於其他類的上癮,亦多有著墨,對於現今每個家庭是本很好的引導書。

──曾勇夫,法務部長

 

作者經歷兒子吸毒的流淚谷,體會不少寶貴的經驗,加上自己多年的研究,提供許多實際的輔導方式,相信足以幫助身陷各式各樣癮頭的人。

──黃明鎮,更生團契總幹事

 

我極力推薦本書。對預防而言,不明白毒癮的人看了之後會有幫助;對已經上癮的人,可以看到癮是可以戒掉的盼望;特別對家長而言,因著一些認知,不致於毫無頭緒、不知所措而產生憂慮和恐懼的心。

──劉民和,晨曦會總幹事、戒毒牧師  

神使用她這位曾經受傷的母親來包裹、醫治其他的受傷者,真是非常美好的畫面。任何苦難的背後都有特殊的人生意義,這本書的誕生正是上帝美好旨意的彰顯。

──魏立健,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院牧及教授

【作者簡介】

王倩倩

出生台灣,目前定居於美國加州。國立中興大學社會學系畢,曾任職廣告公司創意總監逾二十年,並且是房地產的知名企畫。為了專心「相夫教子」,放棄台灣的優渥待遇,於二○○○年全家搬遷至美國,並在美國拿到神學碩士學位。

多年前為了幫助自己染毒的孩子,開始研讀各種戒癮方法,走訪台灣、美國各戒癮中心,並且加入戒癮團體,深入瞭解上癮青少年的問題根源,並歸納整理方法。在上帝的恩典與憐憫下,實際幫助自己的孩子邁向康復之後,近年來與美國晨曦會搭配幫助許多華人家庭,現任自由傳道人及國際晨曦會輔導教師。本書的誕生,背後動機就是「救自己的孩子,也救別人的孩子」,讓更多的家庭能得到幫助。

◆內容建構中!《上癮的真相》部落格網址:http://addiction0628.pixnet.net/blog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二十一世紀靈修寶典《奇蹟課程》的最佳精華導讀版!
《奇蹟課程》碩果僅存的三大元老之一最重要代表作!
  

光中心主持人暨創辦人 周介偉/中華新時代協會理事 周玲瑩/身心靈整合醫學專家 崔玖/中華民國生命教練協會理事長 莊凱迪/知名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心理諮詢師、魅麗雜誌發行人 賴佩霞──誠心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全球銷售量逾二百萬冊、被譽為「二十一世紀靈修寶典」的《奇蹟課程》(A Course in Miracles),自1976年出版以來,已經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它開啟新時代思潮之先聲,激發西方自60年代以來的通靈熱潮,可說是新時代(New Age)思潮的源頭之作,在新時代的領域中至為重要,與賽斯書、奧修書並列。在歐美,為了《奇蹟課程》而成立的讀書會有數千個,因為此書而出版的周邊書籍,也有近千本。

活出奇蹟

當時,哥倫比亞大學醫療心理學系教授海倫.舒曼在寫筆記時,突然聽到一個「神秘聲音」告訴她:「這是闡釋奇蹟的課程。」她回應那個聲音說:「想必這是個選修項目。」然而她得到的回答卻是:「不,它絕對是必修的。」因為不論你喜不喜歡,想不想面對,生命就是這樣的必修課程。

於是她將聽到的一切據實寫下來,花費七年時間,才完成了這部以寬恕為要旨的《奇蹟課程》。這本書擷取基督宗教與佛教的思想精華,並結合「深度心理學」,讓我們學習從新的角度思考,打破以小我的眼光看世界的習氣,引導我們停止譴責自己、譴責他人,從評判、憤怒和罪咎中解脫,藉此解開長期鬱積的心結。然而,要了解這部玄奧難測的靈修鉅著並不容易。

本書作者強恩.蒙迪身為《奇蹟課程》目前碩果僅存的三大元老之一,將自己數十年來研習《奇蹟課程》的成果,以及他親身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經驗,寫成本書。他簡單扼要地點出了《課程》中的重要內容,並透過生動活潑的故事,來說明「心靈的運作」「小我的運作模式」、「如何化解罪咎」、「療癒內在的恐怖份子(錯誤)」以及「從自私到自性」等主題。

透過蒙迪的引導,我們將更容易了解這部曠世奇書的重點與奧義。他以本書提供了一條明確、可行的途徑,讓我們得以汲取《奇蹟課程》的智慧,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加以活用,讓我們活出生命的全新境界,真正獲得美好奇蹟。

【作者簡介】
強恩.蒙迪博士(Jon Mundy, PhD)

作家、講師,也是哲學性質的幽默脫口秀表演者,以「俗巴巴博士」(Dr. Baba Jon Mundane)著稱。他在大學任教超過40年,教授哲學及宗教課程。他至今共有九本著作,同時也是《奇蹟》(Miracles)雜誌發行人,以及紐約市跨信仰組織「Interfaith Fellowship」的榮譽資深牧師。

他早在70年代就開始學習《奇蹟課程》,是目前碩果僅存的三位元老之一。他在1973年結識了《奇蹟課程》的筆錄者海倫.舒曼(Helen Schucman)博士,從而接觸到《課程》。海倫在1980年生病之前,一直給予他多方面的指導與指引。

他是《奇蹟課程》的資深學者、最早期的學員及教師,也是首先在傳統會所宣揚奇蹟理念的主要導師。他在全世界舉辦過數千場講座,教導《課程》的要旨,行跡遍及世界各地。

【專業佳評】

作者用輕鬆幽默的筆法,適時引用聖經故事、古今名人軼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故事,乃至於他自身的學習經歷,使得《奇蹟課程》那部「迴腸九轉,玄奧難測」的奇書一下子變得生動活潑,讓那些原本玄奧的奇蹟理念流入心內,自動化解層層卡住的小我心結。──周玲瑩,中華新時代協會理事

 

深入淺出的介紹,完整呈現《奇蹟課程》的精華要義,實在是入門者最佳的導讀書籍。本書同時也緊扣住人的心理與生活,讓讀者在閱讀時很自然地跟著進行各種訓練,把閱讀與心靈修煉結合為一。如果您也想要踏上奇蹟的道路、回歸原本的面目,本書就是您的最佳伴侶。──莊凱迪,中華民國生命教練協會理事長  

 每個人心裡都存有至高的心靈智慧,無時無刻在幫助我們卸除心靈上的負擔。當你覺知到自己的壓力與不幸,《奇蹟課程》即是把你從「非」的狀態,渡往「是」的橋樑。本書作者一字一句再再陳述「活出奇蹟」的叮嚀。──賴佩霞,心理諮詢師、魅麗雜誌發行人

 

感謝本書作者強恩.蒙迪博士,他用簡潔易懂的文字,睿智地為我們導讀了厚逾一千兩百頁的《奇蹟課程》,他化解了我不敢輕易去試讀那本鉅作的畏懼心,在本書中他特別強調了幾點,正回答了我心中的疑問。以最大的誠意推薦這本「善書」給有緣的讀者,相信你會像我一樣受益無窮的。──崔玖,身心靈整合醫學專家

 

本書是一本絕佳的導讀指南,它用心性的光明及心中的愛,來指引我們的知與行。──瑪麗安娜.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美國心靈療癒先驅、《發現真愛》、《心靈減重班》作者

 

閱讀《奇蹟課程》可以讓人得到啟發,只要在生活中應用它的原則,就能改變生命,而本書則是《課程》最早期的學員所寫出的一部傑出導讀。──詹波斯基(Jerry Jampolsky),精神科醫師、《愛就是拋開恐懼》作者

 

蒙迪的文章總是讓人過目難忘。他接觸《奇蹟課程》已有非常長的時間,甚至可以溯及它的源頭,堪稱為元老級的人物。不過蒙迪真正令人讚佩之處,是他博學的智慧、清晰的表達能力,以及同樣讓人讚嘆不已的幽默感。──伊恩.派翠克(Ian Patrick),英國奇蹟網負責人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完整的人生包含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追求世俗成就,第二階段則為靈性的成熟。

第一階段的失落與痛苦,常常是第二階段靈性自我的覺醒,

本書引領你如何走向圓滿的第二階段旅程,帶來永生的平安與喜樂。 

追求靈性成長者必讀!美國Amazon讀者要求10顆星超好評推薦!

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      

【美國亞馬遜書店讀者熱烈迴響】

★太好看了,五顆星評價根本不夠用,我想給此書十顆星!

★這是我看過的靈修書籍中最棒的一本!

★如果因為這本書是神父寫的,你就以為它是一本只談論教義和教會的書,那你就錯了!任何宗教的人都可以閱讀這本書!

★本書告訴你,在人生的第二階段,我們碰到的健康問題、金錢問題、身體病痛、親人死別的悲痛……都可以化為更大的精神力量。

【名人感動好評】

理查神父由多年紮實修持及牧民經驗,融會各家而寫就此書,正由多方面描寫了他所謂的「人生第二階段」,讓我更清楚地看見自己的心路歷程而共鳴不已!──王季慶,中華新時代協會創辦人

做為生命教育的工作者,我熱誠的將此書推薦給所有神職人員、教師、醫師及各類生命的影響者與組織領導人!──林思伶,生命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藉著本書的描述,讓我們個人的生活能走上成熟、整合和圓融的境地;學會傾聽和服從內在更深沉的神的聲音,使假的自我死去,真實的自我呈現,直到回到生命的源頭。──吳伯仁,輔大神學院信理神學、靈修學教授

我敢保證,這本書中所提到的信仰觀,猶如一台品質卓越的GPS,可以助您在人生的旅程中穩健前行! ──施以諾,精神治療師、著名心靈作家

本書是作者羅爾神父向「人類」發出的一份邀約,激勵人們勇敢「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本書是一本攀登生命高山的「旅途指南」,值得詳讀再三。──黃敏正,新營方濟會院院長

這本書很棒,我有幸先睹為快。但要慢慢品味,誠實地檢視自己。如此,在充滿挫敗的人生中,能夠在下半場享受驚喜,甚至能逆轉。──彭懷真,東海大學教授、中華民國幸福家庭協會理事長

【內容簡介】

人的生命共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奠定我們的身分和地位,追求現實的成就,包括學業、事業、婚姻、個人表現和自我定位……等等。第二階段則是追求靈性的發展,找出隱藏已久的真實自我,尋得人生真正的意義與價值,讓心靈獲得永恆的平靜與自由。這兩個階段,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我們也必須經歷這兩個階段,才能活出自己完整的生命。在本書中,理查.羅爾神父以他四十年來擔任靈修導師的經驗,幫助我們理解這個生命的最深奧秘。

許多人一輩子都活在第一階段,而不知第二階段的存在,更不知該如何進入這個新境界。隨著年紀增長,人生的各種困境接踵而至:身體病痛、壓力倦怠、情緒低潮、心靈空乏……但是,正是這些「必要的苦難」拉著我們脫離舒適圈,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人生中種種「向下墜落」的困境,正是生命「向上提升」的轉機,這就是本書的主旨──先「向下」才能「向上」。我們將了解,失敗與挫折是如何成為靈性成長的基石,而第一階段人生所經歷的痛苦與失落,都只是通往第二階段的踏腳石而已。

本書擷取古老的神話、英雄史詩、偉大思想家和宗教經典中的智慧,來探索生命的兩個階段,並且告訴我們,只有那些失敗過、犯錯過、向下墜落過、經歷過苦難的人,才能掌握提升生命的智慧寶鑰。本書展開了一張完整生命的地圖,我們將看見個人生命的全貌,並在羅爾神父的帶領下,成就生命的真正豐碩、深度與完整。

【作者簡介】

理查.羅爾 Richard Rohr

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方濟會神父。他於一九八七年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布奎基市創立了「行動與默觀中心」,目前擔任該中心的主任。

至今他已出版二十多本著作,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他是國際知名的演說家,曾造訪歐洲、亞洲、澳洲和南非,每年有上千人聽他演說。他傳授的主題包括基督宗教靈修學、男性靈修學、政治與靈修、自然與地球保護、方濟神學、跨宗教對話、非二元性思考以及九型人格。他常受邀參加廣播節目,如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的《歐普拉節目》、《奧茲醫師秀》以及《這是我相信的》等等。

他運用多種平台來溝通以福音改變生命的世界觀,以許多影音教學和文章著稱,尤其是他在「行動與默觀中心」季刊《極致的恩典》以及《客旅人生》、《修復世界》等雜誌中的精彩文章更為人稱道。他也常為著名新聞網站《哈芬登郵報》撰文。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她,大起大落,人生比戲劇更戲劇化,被命運摧殘得體無完膚。

看似無止盡的折磨,讓她自暴自棄,甚至數次自殺……

她,是如何揮別陰霾、勇敢重生,

把殘破的生命,轉化為璀璨的寶石,

把對自己的恨,轉化為對大家的愛?

紀寶如從絕望到重生的生命故事 

正封  

【感動好評】

寶如的生命大大翻轉,以前凡事困頓不順、沒有盼望,到如今全心投身公益造福人群。一百四十九公分的身高看不見那份偉大,但是用屬靈的眼睛,我們看到的卻是一位巨人,大手伸出呵護照顧上千的老人與小孩。──朱奔野,合一教會主任牧師

每個人都有年輕不懂事的時候,透過這本書,我也看到寶如對於自我生命的檢視和反省,並從中找到更積極向上的力量,真的很棒!──余天,前立法委員

寶如目前在做的事情,以及過往她面對苦難的態度,都相當令人佩服。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能夠喚起更多社會大眾一起關懷弱勢,勇敢面對自己的生命!──李行,知名導演

每一個女人都應該讀一讀紀寶如的故事。所有女人一生中最怕碰到的事,寶如每件都遇上了。──范可欽,知名廣告人

親愛的朋友,也許你曾經是寶如的忠實粉絲,也或許你並不認識她。但是你看到了這樣的一位女子,她的生命改變如此之大,一直到現在,她依舊持續蒙福,這是多棒的一件事啊!──孫越,終身義工

從一位閃閃發亮的童星,到後來變成公益的推動者,走的路線像孫越叔叔一樣,心中只有別人的福祉,少有看到自己的付出和損失。這些都是受基督十字架的精神感召,才能在這多變的世代中,仍然堅強地在為別人而活!──黃明鎮,更生團契總幹事暨牧師

神在寶如身上動了很大的工,讓她的生命大大翻轉。現在的寶如,生命難免還是會遇到難處,但因為有神同在,讓她總是充滿盼望。相信未來的她,在神的持續帶領下,一定會散播出更多的愛和恩典。──黃馬琍,喜悅集團董事長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從小渴求溫暖的孩子終於尋得生命歸屬的故事;也是一位女性歷經了離家嫁夫、生兒殘疾、意外喪夫的心碎與悲苦後,勇敢站起的故事;更是一個被殘酷命運傷害得遍體鱗傷的迷途之人終於獲得新生,將苦痛轉化為人生動力的感人見證。

人家說「戲如人生」,寶如卻是「人生如戲」。命運坎坷的她,從小就沒得過雙親的疼愛,五歲時阿嬤發現她的演戲天份,踏入演藝圈後,她很快成為家喻戶曉的天才小童星,然而她也因此失去了求學的機會,以及一般小孩能擁有的快樂童年。十八歲時,與余龍相識相愛,並為愛情退出演藝圈,嫁入余家。本以為從此就能獲得幸福,沒想到殘酷的打擊卻接連不斷:最愛的爺爺離世;辛苦產下的大兒子罹患罕見的「先天性腹裂症」;當家裡面臨經濟危機時,深愛的丈夫外遇;離婚三個月後余龍卻不幸葬身神話KTV大火,她再也等不到與丈夫和好的機會!

公婆的不諒解、對余龍之死的罪惡感,以及獨力撫養三個孩子的辛苦與掙扎,寶如的人生就此陷入十二年的黑暗期。她酗酒、自殺無數次,加上大兒子躁鬱症發作,她身心俱疲,不知道人生有什麼意義,她恨殘酷的命運,更恨造成這一切的自己!

所幸,在絕望的盡頭,她遇見了改變一生的貴人——上帝。一次因緣際會經歷了天父「愛的擁抱」,寶如找到信仰,並在信仰中漸漸改變。從被愛到有能力愛別人,終於發現自己心中的恨已經被滿滿的愛取代。至此,她肩上的重擔終於卸了下來,她的生命以另一種全新的面貌開始。

「寶如為什麼願意分享自己的痛苦和不堪?」因為她希望藉由自己的生命經歷與領悟,可以激勵到那些與她同樣遭逢各種人生逆境的人。她的生命轉變證明「無論再怎麼不堪的人生,只要有一顆願意的心,一定有機會邁向重生,活出人生真正的使命和價值」。

【作者簡介】

紀寶如

知名童星藝人,五歲開始演戲,之後迅速走紅,六○年代紅遍全國及東南亞,獲得廣大觀眾的支持與喜愛。

十八歲時為了愛情急流勇退,在聲勢如日中天時退出演藝圈。她的人生波折不斷,歷經了離家嫁夫、生兒殘疾、意外喪夫、事業失敗、酗酒自殘等重創,數度陷入絕望之境,直到認識了上帝,眼前才終於看見一線曙光。藉由信仰的力量,她跨越了種種傷痛與低潮,重獲新生。

現為「台灣優質生命協會」秘書長,秉持著「讓愛發光,讓生命亮起來」的信念,與協會的志工們一同關懷照顧貧病老人、身心障礙兒童、受刑人……等社會弱勢族群。協會也希望能藉此拋磚引玉,提供人們關懷行善的管道,讓更多人願意伸出雙手,將人類與生俱來的愛,傳遞到社會的每個角落。

 

魏棻卿/撰述

心靈勵志作家。出生於台南佳里,畢業於文化大傳系、北醫公衛所。二○○一年成為記者,曾經任職於遠見雜誌、東森、民視、三立等媒體,榮獲多座新聞獎項。現正就讀於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亦經常參加心靈成長課程。

從小就堅信,人因夢想而偉大。熱愛寫作、閱讀和流浪,致力以「單純、自由、愛」活出生命精彩,讓自己的存在成為世界的祝福。著有《人生沒有如果,這才是人生》等書。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曾說:「死亡可能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交替的媒介。

國民歌后鳳飛飛臨終前也曾說過,她的一生「過得快樂,活得精采……下輩子再唱給歌迷聽」

他們是否早就知道,生離死別並不駭人,而是充滿感恩與希望?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們平靜、喜樂地面對死亡,撫慰在世者的不捨與悲慟?

40位臨終者不可思議的奇蹟般經歷,讓我們真的相信並期待,

「那一天」並非終點,它領著人們到達真正的、永恆的「家」。

全美無數讀者熱淚推薦!一位安寧護士30年來照護臨終病人的感人記錄!

《最後的40堂奇蹟課》

最後的44堂奇蹟課  

我誠心地推薦本書,給每一個曾經失去過親人的人、即將和親人說再見的人,以及想知道天堂奧妙的你。──《去過天堂90分鐘》作者 唐.派普

 

台灣優質生命協會秘書長 紀寶如/終生義工 孫越/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 張嘉芳/知名作家 彭蕙仙/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趙可式/天主教耕莘醫院院長 鄧世雄/馬偕醫院院牧部主任 鄭頌苑

《去過天堂90分鐘》作者 唐.派普──感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名人誠摯推薦】

.在每一段與病患及他們家人的相處中,我都看見了生命的改變。千萬不要等失去了,才知擁有的美麗。活在當下,哪怕是最後一天,對於周遭的人、事、物都要珍惜,那就是天天在經歷神蹟了!

──紀寶如,台灣優質生命協會秘書長

.這是一本生命之書。書中的主角雖是四十位已過世的人,但作者想要對話的書寫對象,當然是還繼續在這世上行走的我們。透過他們過世前所經歷的身心靈路程,我們理解到,能夠帶著感恩與喜樂滿足的心走向「回家的路」,是多麼美好的祝福。

──彭蕙仙,知名作家 

.書中的真實案例可以超越時空,給現時現地的我們許多攸關生命的重要啟示。本書是在台灣少見的臨終病人「靈性照顧」的好書,尤其針對基督信仰者,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分享。

──趙可式,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作者茱蒂在書中記錄了形形色色的病人臨終前的反應,從中我們可以發現:要想安然步向生命終點,秘訣無他,唯信仰而已!

──鄧世雄,天主教耕莘醫院院長

 

【內容簡介】

 

在這時刻,我們佇立在聖地的邊緣。

未來天堂的一瞥,

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最後一堂課,

在此生之後不畏懼,可以有美好的盼望。

 

原來,在生命的盡頭,

也可以充滿平安、勇氣、希望,以及直達靈魂深處的撫慰與療癒。

 

安寧護士茱蒂看護臨終病人已經三十多年了,她接觸過形形色色的臨終病人,其中有九十多歲的孤獨老人、三歲就得絕症的小男孩、正值人生黃金時期的成功人士,甚至還有剛出生不滿兩個月的小寶寶。茱蒂盡可能地幫助她的病人完成死前的最後一個願望,好讓他們心無牽掛地離開;她也會細心安慰病人的家屬,幫助他們熬過痛失所愛的不捨與哀傷。不過有時候,有些事情是她也無能為力的,但是她並不沮喪,因為她做不到的部分,神早已安排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例如罹患肺癌的漢克,終於見到服刑中的兒子一面,因而心滿意足地離開,但其實他的兒子至今都還關在監獄裡,連申請會面的機會都沒有。頑固的強尼老年空虛,卻不肯接受安慰,最後是醫院走廊上一幅耶穌的畫打開了他的心房,後來茱蒂卻發現,那裡從頭到尾都沒有掛過任何圖畫。茱蒂的婆婆在死前看到一艘長尾船,要來接她去天堂,讓她安心含笑地過世。年幼的小查克病重難治,父母心痛萬分,直到小查克畫圖安慰他們,忍住的悲痛才得以宣洩,然而沒有人知道,一個三歲小孩怎會擁有那樣深刻的領悟與療癒力量……

在陪伴病人離開的過程中,茱蒂見證了許多感人而不可思議的真實臨終故事。她也藉由這些故事回答了許多人想知道的問題:當親友走到生命的盡頭時,該對他說什麼?死亡來臨時會發生什麼事?當朋友或自己痛失所愛時,要如何平復傷痛不已的心?人在臨終時,真的會看見天使、聽到美妙的樂音、或看到已逝的親友來迎接嗎?

透過茱蒂的眼睛,我們看到了一幅幅讓人安慰的生命終點情景。本書以一種平和、溫柔到令人心碎的方式,打開你的眼界,讓我們對生死有更深切的領悟,並從臨終者身上學習到愛、療癒與希望。

【作者簡介】

茱蒂.荷莉絲  Trudy Harris RN

安寧照顧護士,看顧經歷超過三十年,接觸過數百名臨終病人。她在一家安寧照顧中心工作多年,後來升職為董事。之後她依然身兼護士的職務,當她覺得對病人有幫助,或者時機適合時,便幫助病人進入照顧中心。她為中心募集了四千五百萬美元的資金,以此成立了一個可以安置二十四位病人的安寧照顧所,在當地教學醫院安置了二十八個床位,並建立了一個培訓機構,可以培訓醫師、護士和社工人員了解生命的意義,建立臨終照顧的專業知識。

她初入職務時,當地醫院一天只收六到十個病人,退休時該醫院可以一天照顧九百五十位病人。她覺得神帶領她的工作已經部分完成了,所以才退休休息,目前和先生居住在佛羅里達的傑克遜威爾市。本書是她的第一本著作,本書的續作,也是她的最新作品《More Glimpses of Heaven》已於去年十一月出版,依舊受到廣泛讀者群的喜愛。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嘗盡世間苦楚的男人,他曾經絕望,如今他給予人們希望。

 

一只老舊的皮箱,封存了無數徬徨與絕望的故事。

在這個苦難似乎永遠沒有盡頭的年代

有一群苦苦掙扎求生的小人物,有一份來自無名氏的神秘贈禮

他們共同寫下這首以生命和人性對抗的凱旋曲

神秘禮物_正封.jpg  

前暨南大學校長、清華大學教授 李家同/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 杜明翰/知名作家、電台主持人 余秀芷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紀惠容/終身義工 孫越/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陳藹玲

熱烈推薦!

 

泰德無意間得到外公留下的皮箱,裡面裝滿了上百封來自陌生人的求救信。他在好奇心驅使下展開追查,竟挖掘出外公與苦難拼搏的一生,以及一個個來自不同家庭的辛酸故事……

再過一個星期就是聖誕節了!但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那是一個尷尬、讓人不知所措、甚至絕望的日子!

全國將近一半的人失去工作,枯瘦如柴的孩子們穿著多處補丁的衣服、餓著肚子上學,聯合慈善機構被無家可歸的人擠爆了!幸運一點還有家的窮苦人,幾乎也是典當了所有家具,家中空無一物了!

受到經濟大蕭條重創的俄亥俄州坎頓市民,在聖誕節前幾天,在報紙上讀到一則小小的信息,一名自稱巴維朵先生的人願意贈送現金給七十五個不幸家庭,請需要這份聖誕禮物的家庭,把各自的困境用書信的方式讓他知道。

兩天內,郵局被寄給巴維朵先生的信給淹沒了!到底寄來多少信?幾百封或幾千封?沒人知道!但是這個奇蹟般出現的聖誕禮物讓上百個家庭的小孩可以吃飽飽地上床睡覺、感冒的人得以看醫生,甚至安葬家人……

七十五年後,泰德在外公留下的舊皮箱裏,發現這些塵封數十年的信件。原來刊登這則廣告的人是山姆.史東,就是泰德的外祖父!

泰德深受信中人遭遇的折磨和不被生活磨滅的希望所感動,也想知道這些人便著手研究歷史文件並走遍全美找尋這些家庭的後代子孫。訪查過程中,他還原了巴維朵禮物對每一個家庭帶來的影響。很多寄信人急於拿到錢買麵包、煤炭或其它民生必需品,也有人拿到巴維朵禮物後,買了他們心中渴望已久的洋娃娃或玩具馬。不管是吃的、用的還是玩的,這些東西的意義之重大,讓某些人的人生因此而改變,某些人的性命甚至得到拯救。

然而,泰德在追蹤他人命運起伏的同時,竟無意間解開外公的人生之謎。他發現山姆.史東在他所熟悉的慈愛外表下,隱藏著錯綜複雜、不為人知的內幕,從他貧困、飽經迫害磨難的童年,到透過非法手段向美國官方隱瞞自己的移民身世,泰德逐漸明白外公抱著同為天涯淪落人的心情,向這些人伸出援手的真正動機。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打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柯慈,榮獲2010年澳洲文壇最高榮耀「總督文學獎」 

1997年澳洲國家文學獎得主最新創作,全球熱烈授權十五種語言!

被媽媽遺棄的四歲男孩小羅莫,在街頭被狗媽咪養大。 

他逐漸忘卻了人的世界,在黑暗中追逐獸性的溫暖…… 

站在人與獸的分界線,他最終的歸屬會在何方?

《狗男孩》

 

狗男孩(中).jpg  

商周選書顧問 何穎怡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 泰爾2006年普立茲文學獎得主 潔若汀.布魯克絲

──感動推薦!

啟示出版 8月上旬撼動上市!

***

小說靈感來源:一則真實的新聞報導--野孩子伊凡的故事 

1998年,俄羅斯警方在莫斯科救下了年僅6歲的伊凡.米修科夫( Ivan Mishukov。當時伊凡已經與一群野狗共同生活了兩年。 

伊凡的母親長年酗酒,與同樣是酒鬼的同居男友終日吵鬧不休,使年幼的伊凡感受不到家庭的溫馨。1996年,當時只有4歲的伊凡,覺得即使是寒風陣陣的大街,也比他的家庭來得溫暖,所以決定離家出走。他在街上以乞討為生,每次都把討來的食物分一點給一群野狗,逐漸贏得了狗群的信任。這群野狗保護伊凡不受別人欺負,幫助他禦寒,並把他當做狗群的領袖。 

警方後來知道了伊凡的情況,想要帶回他,卻沒有辦法把他從大街上帶走,因為狗群一直跟著他。伊凡曾經三次在

狗群的拼死保護下從抓他的人手中逃脫。最後,警方在一家飯館的廚房放置誘餌,終於抓到了這個狂吼亂叫的小男孩。

伊凡和狗群同住了兩年,但他之前曾在人類家庭中度過四年,所以他和人類溝通沒有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收容後,伊凡開始上學。如今的他,看上去和莫斯科的其他孩子並無不同,然而據他所說,即使到現在,每到夜晚,他總是會夢見狗。

 

【故事簡介】

經濟開放後的莫斯科,城郊有無數流離失所的孩童,他們依傍垃圾山撿拾食物而活。主角小羅莫年僅四歲,母親不知所蹤,同居的叔叔已經數天不見人影。他吃完家裡的所有東西,被迫在隆冬冒險走上街頭。

他跟著路邊一隻母狗,來到城郊垃圾山旁的廢棄教堂,地下室就是母狗的窩。母狗跟她的四頭親生狗兒形成獵食能力超強的狗隊,小羅莫靠她的奶水過活,成為她的「人」兒子。

小羅莫與狗兒共同生存的四個年頭,身上冒出長毛,他習會狗的語言、狗的高超嗅覺,以及狗的敏捷速度。再搭配上人類的算計能力,使他跟狗兒兄弟姊妹成為翻垃圾桶、恐嚇落單行人、搶劫的超強「狗隊」。

小羅莫原本可以這樣過一輩子,直到母狗又撿回一個人類的小娃兒,這個幼兒從未學習人類語言,完全不知人類世界,他被滅狗大隊逮到,媒體哄然,傳說中被狗養大的「狗男孩」居然誕生在現代都會的莫斯科。

一對行為研究科學家把「狗男孩」當作研究對象,小羅莫被迫冒險侵入研究中心,企圖帶走「弟弟」,卻徒勞無功,還被科學家發現他原來也是個「狗男孩」,而且更具研究價值,因為他會人類語言、狗語言、人狗的獵食技巧,還是這群野狗團隊的領袖。

科學家委託滅狗大隊幫他們捕回小羅莫。滅狗大隊數度圍捕,都敗於狗隊的分進合擊。最後他們使出惡劣招數,打算在狗群經常乞食的義大利餐館下手,失去神智的小羅莫被帶回科學家的住宅……這一次,他將永遠回到人類世界嗎?

【國外書評節錄】

.本書從人類眼光來探索當一隻狗可能是什麼感受,同時也讓我們看到身為人的感受。完全引人入勝,完全令人信服。──泰爾Yann Martel,《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

.描述想像情感的傑作。如果《索特爾家的狗》(Story of Edgar Sawtelle)讓我們相信狗也有內心生活,荷南讓我們看到狗的靈魂。這本精彩又深深動人的著作,出自一位擁有罕見天賦的作家之手。──潔若汀.布魯克絲(Geraldine Brooks),2006年普立茲文學獎得主

.越讀越吸引人,越看越令人欽佩。這麼豐富的想像力,成功地傳達了帶有毒性的俄羅斯荒野。──倫敦(Joan London,美國知名作家

.荷南知道如何讓每個場景都充滿感情,讓讀者深深感受到人狗之間的深厚聯繫,在她的筆下,本書不僅探索人性的矛盾,也生動呈現俄羅斯數百萬棄兒的悲歌。──《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荷南以高超的技巧鋪陳繁複的結構,逐步向外擴散,狗群的忠誠與深愛,對應出人類的無誠無信,令人動容。──《書單雜誌》(Booklist)

.這是部絕妙的好小說,劇力萬鈞。不僅撼動人心,更揭露道德與哲學的深刻問題。──英國衛報》(Guardian UK

.一開場就擄獲人心,現代版的《叢林之書》。──《泰晤士報》

.非常出色!荷南的文筆優美自信,描述狗男孩的生活既生動、感性又令人無法抗拒。描寫狗的部分美得令人屏息,倒數第二個高潮場景又是如此揪心。──《星期日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

.本書是一個充滿觸覺的世界——牙齒、乳頭、毛皮和爪子——荷南在本書中,不帶多愁善感地想像出主角的掙扎。本書是個奇異、陰鬱、警醒的勝利。──《雪梨先驅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

.本書以淺白強烈的語言寫成,充滿趣味和想法。揭示了人與狗為何互相依賴,並重新把野孩子塑造為都會生存者,暗示了一個險惡到令人寧可忽略的未來。──《時代報》(Age)

.荷南以無比力量和洞見,寫出狗群的互動,捕捉了令人震驚的殘忍、溫柔和喜悅。人在「動物自我」與「人類自我」的邊界時時感到壓力……文字中展現了極度的美以及豐富的想像力,包含了從欣喜到心碎的各種感覺。──培拉時報》(Canberra Times

【作者簡介】

夏娃.荷南(Eva Hornung)

澳洲著名小說家與文學評論家。一九六四年出生於澳洲的班迪哥(Bendigo),現居於澳州南部城市阿德萊德(Adelaide)。她是一個人權主義者,也對於人類與其他生物的交流與互動很感興趣,一直致力於探討人性與獸性的分界點。她陸續寫過以牛、狗和鳥為主題的故事,她認為瞭解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

她的作品質精量稀,幾乎每部作品都獲得極高的評價。至今她已獲獎無數,她的第一部作品《Hiam》即榮獲一九九七年「澳洲國家文學獎」和「Nita May Dobbie Literary Award」等獎項,使她一鳴驚人。她的前一本著作《沼澤之鳥》(The Marsh Birds)入圍二○○五年「鵝毛筆獎──年度之書」(Book of the Year)並贏得「亞瑟文學獎」(Asher Literary Award)。她的最新作品《狗男孩》(Dog Boy)是她看到了俄羅斯與狗一起生活兩年的野孩子伊凡.米修科夫( Ivan Mishukov)的新聞之後,激發了她的創作靈感,灌注全心全力所寫成的長篇小說,之後果然不負眾望,擊敗眾多強勁對手,榮獲最高榮譽的「澳洲總督文學獎」。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封面.JPG     

你還相信「以不變應萬變」嗎?

小心!被淘汰的會是你!

在環境急速變化的時代,我們隨時面對各種問題:

公司倒了、求職不順、婚姻危機、工作過勞、職場壓力,生存危機…

只有「以改變應萬變」才能真正革新生活。

本書的25個震撼改變法則,教你如何按下人生的RESET鍵,

讓你真正取回人生的掌控權!

***

數十位國內外重量級人物齊心推薦!

飛碟電台「下班女王」節目主持人朱衛茵.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
作家暨電台主持人 余秀芷.醫師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偉文
知名新聞主播夫妻檔 岑永康、張珮珊.卡內基訓練負責人 黑幼龍
風潮音樂創辦人 楊錦聰
暢銷作家、美國奧瑞崗大學口語傳播博士 戴晨志.知名作家、兩岸企業內訓講師
謝文憲
齊心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內容簡介】

現今的世代變化速度快得讓人眼花撩亂,我們往往在沒有準備好的時候被迫改變。或許你被開除或是遣散、錯失晉升的機會、推銷不掉你心愛的企劃、配偶離你而去、婚姻失去了火花、有嚴重的健康問題、失去公司、或者找不出活下去的理由。身處在隨時都可能改變的世界,我們跟得上變化的腳步嗎?我們要如何適應?當變故發生時,我們到底該怎麼做?

在本書中,好萊塢媒體大師將揭露成為「改變專家」的祕密,他說:「一旦你改變了,你周遭的每一個人都會改變!」他所提出的25個「震撼改變法則」,上至公司老闆、下至家庭主婦,每個人都適用,它們將帶領你創造出新的方向、讓你的潛力提升到極致、克服你的不安全感、強化你的價值觀,並且創造出神奇的未來。

書中引用了上百位各界名人的語錄,包括:億萬富豪杭特、愛因斯坦、富比士雜誌發行人、聖經、J.K.羅琳、IBM創辦人、美國總統……他們都將在書中分享創造改變的秘訣,給你改變的力量。

不論你想改變的是你的生活、你的工作,還是任何一樣你不滿意的事物,只要掌握25個「震撼改變法則」,就等於掌控你的人生,讓你心想事成!

【作者簡介】

菲爾‧柯克博士 Phil Cooke

作家、演說家、電影製片人、庫克電影公司(Cooke Pictures)創辦人及CEO,擁有好萊塢製片人中極為罕有的哲學博士頭銜,被譽為「媒體大師」。他也是商業製作公司TWC影視(TWC Films)的創始合夥人,製做過許多頂尖大型企業的廣告,其中包括三十秒就要價兩百二十萬美元的超級盃電視廣告。他製作過的節目多不勝數,足跡遍及全球四十餘國。在製作過程中,他曾遭到槍擊、躲過兩次軍事政變、還在非洲自直升機摔落,遭到監禁的威脅。

他經常在CNN、CNBC、MSNBC、FOX NEWS的節目中出現,他的作品曾獲《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專文介紹。他致力於推行文化與媒體的結合,他創立的庫克電影公司也和許多大型公益組織合作,讓他們的故事能透過媒體傳送到世界各地。他演講過的大學包括耶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LA)和洛杉磯分校,並且在國王大學和貝奧拉大學擔任兼任教授。

【和書中的成功見證一起改變!】

※一個家族代代都在毛巾工廠終老的高中生,學會愛上改變,終於打破慣例成為全家族第一個大學畢業生。

橫膈膜上長癌的企業家,以為事業會這樣就此完蛋,在改變對生活目標的想法後,不但身體奇蹟復元,事業也邁向全新的成功。

從小相信自己一無是處的工廠女工,失婚後決心改變自己,回學校完成學位,最後她找到了自己的數學天賦,由女工變成會計。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本年度最好看的靈性小說!

新書上市震撼價66折!

《夜訪吸血鬼》安.萊絲:「這本書對我的意義之大,遠超過我的其他作品!」

 

神子

 

 

我的名字叫耶穌,我今年七歲,

這年,我從埃及回到拿撒勒。

我知道我很特別。

我祈禱下雪,就看到雪!

我雕塑的泥麻雀,在我眼前活生生飛了起來!

我殺死、之後又救活了我的流氓同伴以利亞撒!

我還記得那個有翅膀的男人!

只是我不懂,

為什麼大家都不肯告訴我,

在伯利恆的那一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為什麼有兩百多位嬰孩因為我被殺?

為什麼大家等待著我回答

連問題是什麼都不知道的答案?

以《夜訪吸血鬼》系列紅遍全球的安‧萊絲,在歷經一段充滿黑暗與痛苦的時期之後,於一九九八年逐步回到上帝身邊。也因此,她決定要創作關於這個「她所深愛的對象」的系列作品。

在本書中,她筆下的神之子是個只有七歲的寡言男孩,個性早熟而聰慧,有著比一般同齡孩童更溫潤善感的心。書中由這個男孩口述,以一個純真孩童的眼光道出自己身上不可明言的神力與異象;而他身處的大家庭,每個人心中都藏著欲言又止的天大秘密。一個七歲的孩子靜靜地旁觀這一切,直到他自己也無法抗拒地被牽引進去……

本書處處體現了安‧萊絲所做的大量歷史考證與研究,不只是當時的風土民情,連書中人物所吃的、穿的、用的,甚至是交通工具,都逐一仔細考據,真實呈現出當時當地的生活樣貌,如《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所說的:「我們甚至可以嘗到每一種耶穌吃過的食物!」 

耶穌的童年是漂泊而艱辛的,但是祂在各方面都完美。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智慧與身量上都增長,可以鼓勵他或她閱讀這本書。如果你期望更瞭解耶穌這人類歷史中的關鍵人物,這本書也頗具參考價值。──彭懷真,知名作家

原以為安.萊絲會持續不斷書寫吸血鬼家族的故事,沒想到她竟然會寫出以耶穌為主角的宗教小說,還寫得這麼好看,簡直是教人歎為觀止!好像有一部隱藏式攝影機在書中陪著讀者去親歷耶穌童年的生活,是從未曾有過的感受。我彷彿看見耶穌的容貌從陌生而熟悉,輪廓漸次鮮明。──銀色快手,布拉格書店主人

【本書創作緣起】

一個黑暗靈魂找到依歸的創作旅程

安‧萊絲出生在一個充滿文學氣息的天主教家庭中,然而這個環境並未使她成為一個虔誠的信徒,她十四歲時母親死於酗酒,這件事給她的心蒙上莫大的陰影。

之後她與高中同學史坦‧萊絲(Stan Rice)成婚,五年後她的女兒蜜雪兒(Michele)出生。女兒誕生的喜悅並沒有持續很久,蜜雪兒從四歲開始就出現容易疲倦的症狀,診斷的結果是「白血病」。安與史坦付出了各種努力,訪遍名醫,想要延續女兒年輕稚嫩的生命,可是事與願違,蜜雪兒甚至活不到她的六歲生日,就離開了人世。

在女兒死後,她和史坦都成了嚴重酗酒的酒鬼,終日借酒澆愁。在經歷了這個痛苦至極的悲劇之後,安開始投身寫作,把她失去女兒的悲痛、對生命的疑問、對上帝的絕望,全部傾注在她的小說裡。這部凝聚了她所有悲痛情緒與黑暗內在的作品,就是她的第一部小說《夜訪吸血鬼》。書中的主角路易成了一個與光明絕緣的吸血鬼,生命彷彿被棄置在黑暗中──就像安自己一樣。接下來她創作了一連串以黑暗權勢為主題的小說,想藉著創作來擺脫自己對於黑暗的恐懼以及內心的痛苦。

幾年後,安的兒子克里斯多夫誕生,這件事令這對夫婦終於戒了酒。後來她漸漸回歸信仰,到了一九九八年,她終於決定回到上帝的身邊,並決定寫一本有關耶穌的小說。她用一種前所未有的眼光去研究新約聖經,並為了這個全新的創作興奮不已。

此時黑暗卻再一次籠罩了她,當她正在著手這本新小說時,和她結褵了四十一年的丈夫史坦,被診斷出罹患了腦腫瘤,四個月之後,史坦去世了。失去女兒的痛苦似乎又回到安的眼前,但是這次安的心境卻大不相同。她說,在史坦生病以及去世的這段時間,支持她的最大力量,就是她筆下這本關於基督生平的寫作。

對她而言,這段從黑暗到光明的歷程,是她人生中一個很大的轉變。她說:「這本最新的著作是獻給每一個人的。過去的寫作經歷非常美好,但這一本才是我生命中最大的探險。這本書對我意義之大,遠超過我的其它作品!」

【國外佳評如潮】

這本婉轉而優美的作品,不只會讓萊絲原有的書迷大吃一驚,也會讓新讀者愛得不忍釋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這次安‧萊絲背離原本的寫作對象,轉而描寫七歲時的耶穌。本書閱讀的氣氛由緩而快,越到後面,越能領受豐富精采的內涵與意象。──《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萊絲並沒有寫出一個激進版本的耶穌,而是以一個絕妙的方式寫出了耶穌對萬物的憐憫、他對世界與人類的好奇心,以及他幼年時期的種種感受。──《書評雜誌》(Booklist)

這本新作可能會讓安‧萊絲的吸血鬼讀者感到陌生,她成功地將耶穌轉化為小說中的角色,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書籤雜誌》(Bookmarks Magazine)

透過安‧萊絲的描述,我們進入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古代世界。我們甚至可以嘗到每一種耶穌吃過的食物,體驗到耶穌所聽到、看到的,連他即將面臨的動蕩不安也能同步感受。──《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充滿力道的一本書!這本卓越的小說,讓人深刻感受到耶穌在尋求自己真正命運的心理掙扎。──《哥倫布快報》(Columbus Dispatch)

很少作家會寫耶穌的生平故事,而其中能成功者更稀。安‧萊絲以全心全神寫就的這本書,值得你一讀再讀。──《田納西人報》(The Tennessean)

萊絲以一種全新、充滿說服力的方式,寫成這本描述童年耶穌的神學小說。──《明尼蘇達日報》(MinnesotaDaily)

一本極致的歷史小說!萊絲的廣大書迷絕對會喜歡!──《克里夫蘭簡樸者日報》(Cleveland Plain Dealer)

以一個有趣的全新視點呈現耶穌的早年生活,充滿細節考據和探究,讓本書如此令人驚豔的最大原因,就是萊絲投注的極大熱情。──《奧蘭多守望報》(Orlando Sentinel)

華麗的敘事技巧,讓萊絲完成了其他作家做不到的壯舉,成功將歷史考據的宗教生活場景呈現在讀者眼前。──《美國校園圖書館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

這是本年度最好看的靈性書籍!──全球最大宗教資訊網站「信仰網」(beliefnet.com)

萊絲的努力書寫開啟了一扇窗,讓耶穌中的人性變得唾手可得、清晰可見。──《基督世紀雜誌》(Christianity Century)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改變生命的10種祈禱》作者最新心靈力作!

一本讓隱形的靈性世界栩栩如生的書!

《開啟你的靈性力量》

正面封面.jpg

看完本書,你將獲得三種美好的禮物:

1. 堅定自己的信念,不再對茫茫的未來感到迷惘。

2. 生命會變得比你所能想像的更美好、更豐富、更多采多姿。

3. 擁有內心深處的平安與寧靜,它會在痛苦打擊中保守住你。

台灣神學院舊約學助理教授 徐萬麟──專文推薦

天主教樞機主教 單國璽、政大宗教研究所教授 蔡彥仁、馬偕醫院社福室主任暨院牧 鄭頌苑、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 張嘉芳、知名藝人 傅娟──熱誠推薦 

隨書附贈兩款優美書籤!

 

【內容簡介】

啟動隱形的靈性力量一點也不難!

不需要魔法,也不用花錢,就算從不曾瞭解也沒有關係。

只要你願意敞開心胸,這個世界將會以你從未想過的方式出現在你眼前。

你我身上,都有個叫「靈界感應器」的小東西,每當神秘、超自然現象發生時,它都會在我們腦子裡嗡嗡作響。你可曾悠閒地坐在家裡,突然想起某位你好久沒想起的人,接著電話響起,打過來的竟正好是那個人?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那麼,「靈界感應器」是什麼呢?

在我們肉眼可見的現實世界之外,我們身邊還存在著一個肉眼不可見的靈性世界。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也不知道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其實,有方法可以讓我們「看見」這個世界,並且從中得到幫助與力量。安東尼.戴斯特法諾在本書中,為我們揭開了關於這個隱形世界的種種真相:天使與魔鬼是否真的存在?我們深愛的人在逝去之後到了哪裡?人類的靈魂來自何方?我們所受的苦難到底有什麼意義?神如何參與我們的生命,如何引領我們跨越生命中的重重難關?

這些與我們切身相關的重要問題,都會在本書中一一得到解答。書中也討論到,在面對人生這場戰役時,我們該如何運用神賜予的「恩典」以及我們所承受的「苦難」,來轉化各種危機與絕境,並且將我們的生命提升到更好的境界。本書提供了「看見」靈性世界的方法,如果你有所疑惑,何不試著依照書中所述,戴上配備了「神聖鏡片」的靈性眼鏡,打開你的「靈性視覺」,你將發現,整個世界會在一瞬間煥然一新,你的生命也會就此徹底改變!

【作者簡介】

安東尼.戴斯特法諾 (Anthony DeStefano)

極受歡迎的心靈類書籍作家,於聖約翰大學取得哲學與神學學位後,曾任《史坦頓先鋒報》(Staten Island Advance)專欄評論家,並擔任富頓電子(Fulton Electronics Corp.)總裁,商業及媒體經歷十分豐富。他致力於提升基督宗教在現代文化中的地位,曾獲世界各地宗教組織所頒發的多項榮譽獎項,於二○○三年更獲得位於耶路撒冷的國際猶太希望中心(International Jewish Center for Hope)授予「以色列護衛者」勳章。

他至今共有五本創作,包括三本非文學類著作與兩本童書,《天堂旅遊指南》是他的第一本書,使他從此躍登暢銷作家之列,他的前一本著作《改變生命的10種祈禱》也是《紐約時報》暢銷書。

現為天主教非營利組織「Priests for Life」的執行長,目前與妻子金柏莉居住於紐約長島,經營數家公司。

【推薦書評】

本書作者從生活經驗出發,藉由委婉的口吻向讀者談論「隱形世界」中的神、天使、魔鬼、靈界戰爭、恩典、苦難、命運等主題。這些宗教議題似乎古老落伍,也侷限在基督宗教的範圍內,但是作者的理性開放態度以及深刻的現實感,卻能創發新意,將任何信仰背景的讀者引領到看不見的屬靈世界,敦促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重新思索存在的意義。──蔡彥仁,政大宗教研究所 教授

神為我們所造的隱形世界雖然近在眼前,可是不但非信徒很難意識到它的存在,就連最虔誠的基督徒有時也捉摸不著,而現在,安東尼‧戴斯特法諾讓它變得栩栩如生。他的文筆生動、寫實得超乎我的想像,無論是天使、魔鬼或是恩典,戴斯特法諾都讓它們躍然紙上。這是本精彩絕倫的好書,不但和傳統基督教信理一致,也完全合乎常識,更非常、非常具有可讀性──弗瑞德‧巴恩斯(Fred Barnes),《史丹佛週刊》執行編輯

在肯定隱形世界存在的基礎上,這本靈性書籍既有趣又發人深省。安東尼‧戴斯特法諾是個集睿智與風趣於一身的作家,這點絕無疑問。——文森‧布約西(Vincent Bugliosi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迴轉遊戲》電影原著作者

現今有太多人習慣於物質至上的思考模式,忘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總是屬於靈性而不可見的——無論是愛、榮譽、同情、寬恕或是希望,都是隱形的。現在終於有一本書,能用最生動的方式,讓這隱形的靈性世界變得栩栩如生。我相信,即使是最頑固、最唯物論的偏執狂,也能透過書中的文字,去認識更豐富、更圓滿的生命。——黛莉拉(Delilah),全國廣播節目主持人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