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的心靈夥伴

 

關於回應生命

方念華

雖然我是從出生就被媽媽抱去領洗的教友,一種非常典型的天主教友,但是,一直到大學生活,才和上主建立起一對一的親密關係。那是一種「相信凡事跟著祂的腳蹤行」的關係。

後,像很多成年人一樣,有了伴侶(雖然他也相信主),進入家庭,進入兩頭燒的中年……信仰成為──或說淪為──相信天主在那兒,卻走不到祂跟前的心理狀態。

直到四十歲以後,我發現,不是生活本身在提醒自己,上主和渺小的我常在不離。而是死亡。不斷參加的喪禮,以及不時聽到的悲傷訊息,讓我堅信──人不是無由而生,無處而熄。

如果人卸下了肉體的負累,真正輕鬆地安息,那必然有一個更足以讓人嚮往的所在,讓生到死的循環並非白白運轉。

上主,在那裡等待我們。

換句話說,為了讓我們曉得,有個如此值得等待的對象,那麼在有涯之生,更深入的認識、了解這個對象,不是一件極其合理的事嗎?

「認識」這件事,從這本書來看,絕非一件表面的事。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是對 金錢,欲望,軟弱……生活裡種種瑣碎煩擾到巨大痛苦的本質,反覆辯證的一條路。而且,信仰從來不保證這條路無雨時晴;但祂告訴你,此刻行在何處。讓我們在很想很想照著「別人的方法」那樣做、那樣選擇時,有機會看到自己原來擁有一個獨特的座標。

在自己的座標裡,反應生命裡的各種召喚,直到掌握明確的意義。

這麼聰明──或者說在世俗的標準裡,這麼有成就的作者,讓我們看到他一路尋找意義的過程。有細膩的回憶,也有深刻的說理。雖然,像台灣這樣非基督教文明的國家,這樣一本譯著或許很難讓非教友輕鬆自然地讀完;因為作者行雲流水般交代他一路和教會的關係,很可能根本在許多台灣讀著的人生經驗之外。不過,坊間許多諸如「心靈小配方」的書籍已經太多,那些飄飄浮浮的安慰,或者輕輕柔柔的鼓勵,能不能逼得人正視「生之困難」的尖銳核心,從而解開自己觀照人生的盲點死結,我從來就很懷疑。

因此,這本書至少直指我們活在人世的共同疑問:我們如何活出意義。

跟隨作者的腳步,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好讓走完短瞬一生的平凡我輩,帶著這些「意義的寶藏」,奔赴下一個更叫人嚮往的原鄉!

(本文作者為TVBS資深主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