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的藝術  〈推薦序〉

當頭棒喝的新典範/卜大中

 看完這本書稿,好像被當頭打了一棒。不是打昏了,而是打醒了。

我一直是亞當.史密斯和富利民(M. Friedman)學派的信仰者,相信管得越少的政府,是越好的政府;而自由市場是自動調節價格的看不見的手。我忽略了其中人性因素造成的干擾,可能比政府的干擾還更為害。

運轉成功的自由市場其實需要一個假設性的前提:每個人基本上都是善良和正義的,至少要有基本的社會責任感。但是,二○○八年金融海嘯的成因讓我們大失所望,原來一小群貪婪、自私、操作技術高超的華爾街金融專家們(例如高盛公司),就可以一手翻雲,一手覆雨,煽動起全球性的金融災難。政府還拿全民天文數字的納稅錢去給他們紓困,因為他們「大到不能倒」;而他們發給自己的年終紅利竟達數十億美元,極端無恥。他們毫無羞恥心、對受連累而破產民眾毫無同情心與罪惡感,還公然鮮車怒馬,招搖過市,對新興主張政府管制的意見冷嘲熱諷。

這些人的惡形惡狀讓我覺察到,公共事務還是需要人性作為基礎。經濟學原先是討論人性與經濟的學問,但經濟學科學化之後,主張價值中立,擺脫對人性的關照,固然成為有利於經濟發展的科學與技術,但若自私貪婪的因素進入而沒有控制機制,後果很恐怖,無異率獸食人。

這本書的後半部就在討論公共事務與人性、道德的關係。前面則討論基本的道德(善惡與正義)問題。我們一般的道德教誨還停留在前現代的世界裡,像是儒家、基督教、佛教等,但是本書推著我們進入後資本主義和後社會主義的後道德議題裡,像是氣候變遷、環境災難、資訊爆炸、基因改造、多元文化、種族融合等全新的分配正義與道德問題。

有段時間,演化生物學(或社會生物學)流行把人類道德意識的來源解釋為基因互助有利於彼此生存。我也是信徒之一。本書也介紹了這種道德起源論,但作者批評基因決定論及「互利原則」還停留在猜測階段,尚無確定的認識基礎(反例很多,像是猿猴類互殺、人類戰爭)。作者認為,構成我們道德世界的,不是基因或利益,而是理由。

本書牽涉的學問領域廣得嚇人,哲學無疑是基本工夫,其中很多部份的敘述氣氛類似桑德爾的《正義》,然後加進生物學、社會心裡學、神經生物學、人種學、動物學、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等。作者相信人性具有善的本能、人有道德需求、道德對人類的生存與演化極為重要等。由於全球化的效應,人們越來越無法處理快速全球暈染的重大事物,像是金融風暴,而人性的自私與貪婪,也很難單純以道德教誨可以駕馭,必須仰賴大政府來進行正義與福利的分配與危機的控制。

作者總結各門科學做出結論說,我們的道德由四項元素構成:直覺的道德感、我們的基本原則和信念、對充實滿足生活的嚮往,以及在意他人對我們的尊重。作者提出這四點結論用以涵攝各門學科對道德片面的、見樹不見林的摸象之說。

有趣的是本書一筆帶過東方倫理教誨對道德內化的看法。雖然蜻蜓點水,但也觸及像密宗那樣涉及靈性的開竅點。《榮格與密宗的29個覺》這本書可以補充理解個體化過程與自性諸多神祕的內在聯繫與相互效應。但《無私的藝術》引證多門科學領域,不介入神祕主義與靈性議題,是它保持強大說服力的原因之一。

本書還討論了為什麼不該有戰爭,首先批駁了戰爭爆發的基因散佈理論:「男人越好戰,傳宗接代的機會就越少」;其次否決了我們生物性黑暗面的擴大。但為什麼有戰爭?作者認為是由於缺少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霍布斯觀點)以消弭爭端;其次是領域資源的爭奪。他總結認為戰爭不是侵略本能的社會與政治的延伸,而是非理性的、被操縱的恐懼感作祟。作者分析為什麼「人是善的,但人們是惡的」,認為是「從眾」的心理壓抑了為惡的罪惡感,戰爭時善良的人互相殘殺,與從眾有關。

作者與桑德爾一樣,被學術界歸類為「社群主義」(雖然他們不喜歡)思想家,是對新自由主義的反動。主張市場和道德密不可分,反對社會中立,經濟中立,力主政府來建立經濟秩序,阻止人民在市場的競爭中道德淪喪。他提出「經濟人文主義」,主張從政府到中央銀行都要遵守一個信條:「社會要遵行公平、正直、關懷、照顧、誠實和信任的正確價值」。

建議閱讀本書後也閱讀《正義》,尤其到後段時兩人的主張幾乎一致,例如呼籲人們思辨共善的新政治:公民精神、犧牲、服務;市場須有道德限制;貧富差距縮小、團結並加強公民品德;互相尊重的道德對話。本書作者也認為重點在於培養新的態度和倫理。政府的責任不是減少而是增加,尤其要嚴格監督金融機構的危險遊戲。

這是新一回合西方(新)自由派與(新)保守派的鬥爭,接續至少五百年的戰火。此書高舉社群主義的大旗,讓保守派見識到對手新的思想武器。保守派如何應戰是西方思想史上的有趣話題。且讓我們拭目以待。也許今年11月的美國大選之前就可以看到雙方亮出的新觀點之刃。

這本書顛覆了傳統的思惟與見解,應該是金融海嘯的痛苦和啟發,呼籲恢復失去很久的「社會愛國主義」,培養公民匡時救弊,捨我其誰的責任意識。聽起來很教條、很老套,但一股反省的思潮已在歐美興起,正由邊緣進攻中心。台灣的問題呢?我們的普列希特和桑德爾在哪裡呢?

(本文作者為《蘋果日報》總執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