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的藝術   假如我們想要架構一個人人向善的社會,
 就必須讓政府或者是其它企業懷有遠見與責任感,
 除此之外,媒體也必須認清自己的位置...


 媒體一旦失去了教育的理念,變成為了追求利潤的企業體時,必定變成為了吸引目光而大量播放腥羶色的新聞,如此一來可以預見這對社會的偏頗影響,甚至扭曲人性...

 

前兩天,當我走在台北的信義路上,前面的路人本來要走到五十公尺外走斑馬線了,但當他們看見看到有其他人違法穿越分隔島的時候,為了省點時間,他們也跟著轉向,跨過分隔島穿越馬路。

可是,我們不是從小就被教導要遵守交通規則嗎,但為什麼我們總是被教導要遵守法律規則,卻我們還是會模仿一個違規犯法的人呢?今天要跟各位介紹的這本書是由啟示出版的《無私的藝術》就是想帶領我們解答「我們為何樂於為善,但卻又往往違法而行」的人性弔詭心理。

本書由德國作家李察‧大衛‧普列希特所撰寫,當初這本《無私的藝術》在德國都還沒上市,就有八萬多人預購,可見普列斯 特的書深受廣大哲學迷的愛戴。雖然大家聽到哲學都不免頭暈,但普列希特卻能把這些艱深的哲學問題轉為大家都懂的口語,例如他就在書中把柏拉圖的一問一答論 述方式,就是史上第一種脫口秀的主持風格。像這種能把難懂的哲學問題變成深入淺出的下酒菜,就可以見到作者普列希特的深厚功力。

像我一開頭提及的,儘管知道違規穿越馬路是不對的,但我們的道德行為總是受我們所屬的團體所影響,「反正大家都一樣」變成了道德基準線轉移的藉口,如果有人說他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信任自己的原則,那麼他不是缺少想像力,就是個怪胎。

只是每個人的基準線都可以隨時隨地轉移的話,那我們又該如何打造無私互助的社會呢,普列希特所提出的解答之一,就是 「政府與媒體」。例如,政府若放任銀行鼓吹消費,雖然可以獲得暫時的經濟成長,但長時間來看,若有太多人都無力償還卡債的時候,銀行虧欠上億資金後會倒 閉,銀行倒閉的時候,政府就要拿錢出來償還,而政府的錢哪裡來?就是人民的納稅錢!

所以,假如我們想要架構一個人人向善的社會,就必須讓政府或者是其它企業懷有遠見與責任感,除此之外,媒體也必須認清 自己的位置。前不久,一位香港的媒體大亨賣出旗下的媒體集團,獲益百億之後,對外表示「這只是一場交易」,可是媒體一旦失去了教育的理念,變成為了追求利 潤的企業體時,必定變成為了吸引目光而大量播放腥羶色的新聞,如此一來可以預見這對社會的偏頗影響,甚至扭曲人性。

因為我們想要做善事,其實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就是當我們被教導該這麼做,大腦會分泌一種快樂的腦內激素,讓我們 感覺被尊重,所以如果媒體都只會講求收視率而給群眾暴力的畫面,那我們的大腦將不存在做好事的快感,未來你在路上跌倒,或是家人被侵犯或搶劫,將不會有人 伸出援手幫忙妳了。

所以在普列希特的這本《無私的藝術》書中,除了由古至今、深入淺出探討哲學與人性,並且認為選出有遠見的政府與挑選身兼教育家的媒體集團,是打造無私互助社會的眾多方法之一,唯有看清楚弔詭的人性,才能打造更和諧的人類社會。

 

(啟示小編 2012.11 推薦)

arrow
arrow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