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宗001

教宗方濟各:基督徒的慈善工作是愛天主及愛身邊的人。它可以從救助開始,但不能僅止於募款活動。有些事情被稱為慈善工作,但實際上是「社會良心的自我安慰」活動。這類活動的目的只是為了使自己感覺良好,但是,「愛」需要一個人從自己走出去,將自己真正地給別人。我們要去愛一個人,就必須親身為他服務。不過,有許多慈善工作只像個諷刺漫畫。我有跟你說過一個勞力士金錶的故事嗎?

思科卡拉比:沒有。

教宗方濟各:我在當主教時,有一次明愛會(Caritas)邀請我去參加一個慈善募款晚宴,他們宣稱參加者都是社會頂層的精英。我決定不去參加。那一天,當時的總統也出席了。酒過三巡之後,他們拍賣了一隻勞力士金錶。這是多麼丟臉、多麼恥辱的事。這是不當使用慈善工作,這是在尋找一個會為了虛榮而戴這隻手錶的人來救濟窮人!

感謝主,明愛會不再做這種事了。現在,他們長期在學校服務,興辦單親媽媽及遊民收容所,在烏拉圭以及總統府前的里瓦達維亞大街(Rivadavia Avenues)街角開麵包店,在那裡,他們也出售技術學校的孩子們做的工藝品。這是讓窮人他們自己來提升窮人。

有時,以慈善之名,而非行慈善之事,就像一幅意義良好,但畫得極差的漫畫。沒有愛,就沒有慈善工作。如果虛榮是幫助貧困這個工作的一部分,當中沒有愛,那它就是虛假的慈善。

 

思科卡拉比:我將慈善工作定義為:對迫切需要之人給予協助,並且由此延伸,對需要立即與快速協助的人也予以協助。不過,聖經是用另一個字「tzedakah」來表示對貧窮者的幫助。拉比將這個字解釋為我們應該付的一種幫助窮人的稅。這個字與「tzedek」(公義)的字根相同,似乎也由此產生了一種觀念:任何一個有貧窮人存在的社會,本質上就是不公義的,必須藉著「tzedakh」來修正這種錯誤,或者至少能改進一些。

我們在《塔木德》發現另外一種「gemilut hasadim」的觀念,這個名詞可以翻譯為「溫柔仁慈的行動」。這是指一個人對他同胞的幫助無論是金錢的濟助還是助人的行為,無論是為了富人或窮人、生者或死者,如果是對死者,要妥善地埋葬他們。我相信基督信仰所宣揚的愛,也包含類似這兩種觀念。

 

教宗方濟各:關於「溫柔仁慈的行動」這個觀念,讓我想到「慈善的撒瑪黎雅(撒瑪利亞)人」的比喻。耶穌問誰是那遭遇強盜之人真正的近人時,群眾回答說:「是憐憫他的那人。」

你提到的第二個與公義有關的觀念,在基督信仰裡,是從教會的社會教義中發展出來的。社會公義的觀念過了相當久的時間才傳揚開來,但現在已經是普世的價值了。一般人如果拿教會社會教義的教導文件來讀,會訝異於它所抨擊的事,譬如譴責自由經濟主義。大家都以為教會反對共產主義,但實際上,教會對今日我們所見的自由經濟主義的反對,不亞於對共產主義的反對。

我們必須追求公平的機會與平等的權利,也要為社會福利、有尊嚴的退休、員工休假、休息時間、工會自由……等等而努力。建立起社會公義的,就是所有這些事情。沒有人應該被剝削,也沒有任何事比剝削更可惡我要強調這點,剝削比讓一個人無法謀生、比不讓人工作更惡劣。

有一則軼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在這個議題上的教會良心:在羅馬帝國對教會迫害期間,皇帝命令一位名叫樂倫(Laurence)的教會執事將所有教會的財產都交出來。當期限到來,樂倫帶著一群窮人去見皇帝,說:「這些就是教會的財產。」這種典範便是我們必須護衛的,因為每當我們把這種典範棄置一旁無論是整個教會這樣做,或只是一個小團體我們就違反了我們的本質。

我們應該以弱小的人群為榮,因為他們使我們向前邁進。窮人是教會的寶貝,我們必須看顧他們。如果放棄了這種理想,我們擁有的就會是一個不冷不熱、衰弱而平庸的教會。我們真正的力量必須來自服務。我們不能一邊以心神敬拜天主,一邊卻不容納需要救助的人。我相信我們都同意這一點。

思科卡拉比:當然。猶太人帶著果樹初長的果實到耶路撒冷聖殿,為此感謝神。<申命紀>第二十六章說,到了那個時刻,我們要在神的面前聲明說:「我的祖先原是個飄泊的阿蘭人,下到埃及……」他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他飢餓無食。這幾句話讓我們想到貧窮。

今天,猶太人及基督徒一起幫助貧窮的人。培培(Pepe)神父與艾福路齊(Avruj)拉比兩人在貧民區合作無間。雖然身為拉比的我們在會堂的工作非常忙碌,但我們還是會將部分時間保留起來,專門用來幫助前求助的人。我們人很少,所以我們沒有很大的組織,無法主動地去找尋需要幫助的人,也沒有常在貧民區或窮鄉陋巷露面。但是,當拉比到貧民區去幫忙時,他去幫助的並不只是猶太人。我們不勸人信教,只是完全地奉獻幫助我們的同胞。

我們是個小團體,所以缺乏可以定期到貧民區做更深入服務的人。我們的人數限制了我們可以做的事。讓一位神父去管理一個百分之九十都是基督徒的社區的新教堂,與去興建一座猶太會堂是兩回事,因為沒有那麼多猶太人。

 

教宗方濟各:從阿根廷的歷史來說,貧民區的神父是相當晚近的現象,是大約四十年前才開始的。那時的扎根曾經歷了一些困難,因為那是在教會體制系統內的新嘗試。同時在這個情形下,也必須釐清其中沒有任何政治動機,因為有時政治與宗教會被不當地連結在一起,而造成不信任。

神父參與了這類工作,就能透過群眾的虔誠而感到自己更歸屬於教會,他們也會得到長上更親切、了解的對待。無論如何,那時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總主教被人指責對貧民區的神父偏心,這也不是什麼新現象了。

在義大利,鮑思高神父為最貧窮的人服務便引起了主教們的不信任,就更別提鮑思高神父的神師創辦慈幼會的嘉法沙神父(Don Cafasso)與創建愛德傳教小修女會的奧廖內神父(Don Orione)了。他們是為貧苦者服務的先驅;在某種程度上,是他們迫使了教會當局的改變。在這裡,貧民區的神父也促成了教會機構在管理上的改變。


>>> 書籍簡介
教宗002
《與教宗對話on Heaven and Earth》教宗方濟各談信仰、家庭、人生與社會

「救贖在於望德,祂終會向我們完全的啟示。」-- Papa Franciscus

中華民國駐教廷特命全權大使 王豫元
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李家同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 洪山川總主教
天主教高雄教區 劉振忠總主教
──重量級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 全省實體書局、網路書店,暢銷熱賣中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宗 天主 基督
    全站熱搜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