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01.jpg
書中之書——怎樣能「三天讀懂聖經」 / 昆布 專文推薦
(本文作者為網路作家,著有《移動書房》)

曾有這麼一次,一位說德語的皇帝問牧師一個問題,請他舉個最直接、簡要的例子,證明聖經是可信的。牧師說,這很簡單,猶太人的存在就是最好的例證。當然,他們不會知道日後日耳曼民族竟充當劊子手,試圖把這個聖經花費最多筆墨的民族全然消滅。還好,他們沒有成功。也是因為這個深重慘絕的屠戮,讓猶太人有機會重新返鄉,回到聖經所描繪的「流奶與蜜之地」。

一九四八年,當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正式建國,對一個流亡兩千多年的民族而言,當然意義之重大無與倫比。這不只意味著猶太人中止流亡的生活,也表明他們回到先祖的「應許之地」。對於所有關切聖經的人,無論其背景如何,贊同或否定,這個事件表明了一個事實:聖經對於以色列民族的預言,得到了明確的應驗。耶穌在離世前說到,有一天「無花果樹要發嫩長葉」,這裡的無花果樹正是豫表以色列。單從這個事件,就值得讀者認真考量聖經的價值。 聖經成為世界性的暢銷書由來已久,多少人窮其一生研究這本經典,圍繞聖經的著述多不勝數。但對諸多門外漢而言,這本「書中之書」仍有諸多不得其門而入的障礙。例如新約一開頭耶穌的家譜,就讓人讀得一頭霧水,光是那些奇特的洋名,就很夠嗆。學生時代,我和許多基督徒同伴立志要讀聖經,我們彼此開玩笑說,不要因故倒斃曠野,甚至出不了埃及。因為《出埃及記》裡面關於帳目器具的製作,常讓許多讀者倒了胃口,出不了《出埃及記》的讀者比比皆是。所以閱讀這本傳世之作,的確需要點適當的幫助。

「三天讀懂聖經」,正是一個不錯的嘗試,雖然我對書名含示的說法感到懷疑,但本書作為聖經簡略的鳥瞰,對剛接觸聖經的讀者而言,的確有清晰嚮導的功能。除了對聖經事實的提綱挈領,也把諸多與聖經有關而衍生的枝節陳列出來。並透過Q&A的方式,把讀者閱讀時可能最常碰見的疑難,條列解說,做深入淺出的導引。作者編織其中的諸多人與事,讓他們輪番上場,創意趣味兼顧,最能顯示其細密的用心。藉由本書,讀者便能掌握聖經主要的事實,一目了然。

藉由這些問答,無論是生疏的讀者,或已有基礎的信徒,都有均衡的啟發。因為問題能引起好奇的探詢,讀者的參與,最能增進互動;而回答的創意,頗能顯示作者細心的設計與對內容的熟悉。基督徒雖有不同宗派,但本書的立場基本中肯,沒有鮮明偏頗,而且引述的根據也以聖經本文為主,沒有特殊色彩的詮釋,書中的觀點可說相當持平。甚至有些解釋涉及了神學層面,創意所在也有可觀之處。

例如,在《創世記》的故事中,亞當和夏娃的後代,發生了人類第一次兇殺事件,這是個人倫悲劇。問題就在這裡,為什麼神拒絕該隱的祭物?只接受亞伯的供物?我記得幾年前美國的公共電視(PBS)曾經作過一個系列的訪談節目,由著名的記者Bill Moyer主持,探討的主題就是聖經的《創世記》,主持人訪問各種相關的人:聖經學者、伊斯蘭學者、作家、神職人員等等。從各種角度探討《創世記》中的場景,這個問題就引發了諸多辯論。書中簡要指出:耶和華期望的供物是可以洗清罪責的「血」,因此需要「犧牲」。因為當時人是不吃肉的,以菜蔬果子為主,亞伯牧羊並非為了養活自己。這方面的探討,在李常受先生的著作《創世紀生命讀經》當中,有深湛精采的剖析。

也許作者是亞洲人,所以陳述之間,常考慮到亞洲人的需要,由此也特別能展現創意。例如有人經常會以基督教為洋教,但作者點出聖經的舞台主要是在中東,耶穌也非歐洲人。雖然前兩個世紀,亞洲人接受的基督教信仰主要來自歐美,但第一世紀的歐洲正是福音傳揚主要的外邦之地。美國學者詹金斯(Philip Jenkins)在他的《下一個基督王國》(The Next Christendom)舉證豐富,以當今基督信仰在亞、非、拉美地區興盛繁茂的狀態,來證實基督宗教已不是歐美的專利。事實上,今天歐洲地區許多壯麗宏偉數百年的教堂,功能已不是敬拜,只供憑弔參觀。信徒人數減少,衰頹之狀逐漸顯明,反觀以往那些非基督宗教國家,基督徒信仰蓬勃之狀,令人驚訝。

本書也很坦誠披露今天通行的聖誕節,並非十二月二十五日的事實。不只聖經未曾標明日期,作者也指出,聖經顯示夜宿的牧羊人聽見天使宣報佳音,不可能在冬夜進行。書中告訴我們這個節日的成形,主要是受到異教影響的事實,其實在各種版本的百科全書中都有明確的記載。因此歷代以來,總有些基督徒基於聖經的原則,不過這個節日。所以下次讀者在冬至時分,若遇見不慶祝聖誕的基督徒,就不必訝異了。

歷代詮釋聖經的學者,經常透過原文的本意,來挖掘聖經隱藏的內涵。作者在書中也給我們一些的示範,例如聖經所表述的「罪」,和我們領會的可能不太一樣,這個希臘字hamartia,亦即偏離目標,引申為「偏離神計畫的事」。如此我們可以理解,犯罪不只是得罪、虧負人,更是違反了神的心意,偏離神的目標。據此,犯罪不只是指那些污穢可鄙的錯誤行為,更讓人有另一個層次的眼光。作惡事是犯罪,連好事有可能也是偏離。所以舊約中的撒母耳(膏大衛為王的先知),指正掃羅王偏離的作法,他說:「聽命勝於獻祭,順服勝於公羊的脂油。」 聖經中還有個有趣的問題,就是改名的問題,這似乎也是許多現代人的焦慮。不只在舊約,在新約也有這種例證,神改變人的名字,例如亞伯拉罕和他的妻子撒拉,還有雅各被改為以色列;新約中的彼得與保羅都有改名的經歷。改換原有的名字,表明神在他們身上的期望,也可看出他們心態與經歷的轉變。

就像書中提到雅各改名為以色列,日後以色列還成為猶太國名。雅各亦即抓後腳跟者,和他的經歷相符,他拚命抓取,從不想吃虧。有一天神來與他摔跤,摸了他的大腿窩,並將之改為以色列,亦即神的戰士,著名的猶太哲學家巴伯(Martin Buber)甚至將之引申為神的掌權。就著聖經的思路,日後的雅各生命成熟極致,他的兒子約瑟在埃及作了宰相,也可以說是神掌權的彰顯。同樣,耶穌的頭號門徒西門,被改名為彼得(石頭),也是出於同樣的期望。但本書中說:「由於性格頑固,所以耶穌叫他「石頭」(彼得)。」作者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彼得在他所寫的書信中提到:「你們來到祂這為人所棄絕,卻為神所揀選所寶貴的活石跟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屬靈的殿」。馬太福音中,耶穌向彼得說:「我要建造我的教會……」,這種種都是表明彼得要成為建造的石頭,結實的材料,而非指他性格頑固。

這裡還有個問題,就是書末列出的聖經人名錄,我們若按作者指示翻閱聖經,恐怕你找不到「撒羅米」這個名字。這個故事大家也許知道,就是施洗約翰斷頭的故事。馬太、馬可福音中都出現這個事件,聖經並未告訴我們「她」叫什麼名字。王后希羅底的女兒,在希律王的宴席上跳舞取悅他,其實這是希羅底設計的殺人圈套,果然國王中計,答應這個跳舞女子要啥都可以,結果她竟然要施洗約翰的頭。君無戲言,而且這話還是在公眾場合宣布的應許,於是施洗約翰就這麼殉道了。

我們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這個名字,但顯然這個名字並非希羅底的女兒:「還有些婦女,遠遠的觀看,其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小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有撒羅米」(《馬可福音》十五章四十節)。那麼我們要問這個名字,究竟何來?原來此名出自第一世紀一位重要的猶太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三七~一○○年)。雖然他的忠貞受人質疑,因為他雖出身猶太祭司家庭,卻於末了投入羅馬人的陣營。但當日他所著述的客觀的歷史,恰好能印證聖經說法的準確。

從作者的學經歷可以知道,她雖不是所謂的神學專家,但這本簡要的概論,卻是對聖經十足有趣的切入。沒有使用艱深的術語,而以一種清晰明朗的方式,結合趣味的問答穿針引線,導引讀者。書尾簡介中有句話,頗為傳神:「一般對她的評價是能將複雜的金融架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解說清楚。」作者這個執簡馭繁的本事,用在聖經上恰能顯出其不凡的價值。要登堂入室、窺其堂奧,當然得直接閱讀原典。

但無論你三天能不能讀懂聖經,只要搭上作者的順風車,不必多久,聖經的基本輪廓,大致就能掌握。 

精彩內文試閱

67-page-001.jpg

70-page-001.jpg

93-page-001.jpg

99-page-001.jpg

◎ 強力推薦 ◎

undefined

《圖解聖經故事》
作者:中村芳子


日本Amazon讀者熱烈推薦
閱讀聖經也可以是一段輕鬆愉快的享受知識之旅


知名部落客、書評家 昆布
牧師、美和科技大學副教授 劉清虔   ──專文推薦

=== 全省各大實體書局、網路書店熱賣中 ===
🌸讀書花園
goo.gl/qs73Lr    🍀博客來 goo.gl/HfrOZ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