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三部 尋求更崇高的現實 

封面正面.JPG 

耶穌打開了開悟之路,這條路今天依然可行。從他的教導,我們學到如何在自身覺性裡轉換。我提供新約經文所創造的每日靈修,以支持這個過程。耶穌要信眾禱告和透過信念獻身於上帝,除此之外,並未提供特定的修練。不過,兩千年後,我們從東西方傳統得知許多關於屬靈成長之事。

耶穌要我們成長但耶穌的人格不同於一般人那樣清楚明瞭,他存在於覺性裡,已經到達與神合而為一的境界。而將你帶出分離、帶向合一的每一步都是珍貴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對於自己是誰,都受制於有限的知覺。以下的靈修,目的在取代不合時宜的假設,打破種種阻礙,不用接受處處受限的生活

神覺是你現在可以努力的方向。教會把救贖延後某個審判日。還好,上帝無所不在。要是覺得你失去與上帝的連結,就表示你搞錯了。之所以有屬靈道路,就是要糾正這個錯誤,這意味著我們生存的方式、還有看待自己的方式都將改變。在本章,我要概述這些改變如何發生在實際生活中,其中十五個步驟不是教會裡的教條,而忽見我所引用的耶穌的話語,似乎也有些陌生。但怎麼說,耶穌都不能獨,他屬於一個世界傳統。他的教導天衣無縫地融入了一條智慧溪流,這條溪流源自其他傳統以及後經演化的基督教。 

神覺的十五個步驟:功課和靈修

1. 天國在你心中。

此教導的應用現實的源頭在你心中,它是你的本質。

這裡,耶穌指出了一條道路,可通往我們所看不見的向,這跳脫傳統的天國觀念。內求時,你意識到思想和情感的活動。本能上,你趨吉避凶:追求快樂,對痛苦避之唯恐不及。但耶穌提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內在現實潛藏在思想背後的覺性,就是支撐宇宙間全人類智慧的意識,同屬個人和全體人類。個人意識由你的各種關係組構而成,集體意識則由常見於所有文化的神話和原型組成。兩種境界都在你內心,你可以連接兩者,作為通往神聖的橋梁。

靈修――只要在有空獨處、不受叨擾時,就靜坐吧。挑選出一個讓你覺得自在的祈禱文,那段祈禱文裡最好是有意義的隻字片語。通常,我要求眾人說:「我們在天上的父啊!」,但你也可以偏好這樣的開頭:「嗨,優雅的聖母瑪利亞!」然後靜靜地唸唸有詞,讓這些話語自然地深植在意識裡,變得輕柔又深入,持續個五到二十分鐘。這類神聖的唸唸有詞常見於每個宗教傳統。

睜開眼後,讓目光駐足在神聖的形象上,如一個聖像、耶穌的照片、聖母瑪利亞的雕像,並要求這個人物體現在你身上。慢慢感受到彼此的關係。別強求,只需將基督、瑪利亞或所選定的聖者原型,化做與自己融為一體的意。有些人會為了這個目的,用天使的意象,這就等同於祈求賦予上帝的本質。

現在,思索你想要的特質,例如愛心、悲憫之心或寬宥心。這些都是你祈求藉由思想、情感和行動表達的原型能量。藉著呼求更高的原型,你發現自己開始思索、從事那些從前意想不到的事。雖然耶穌稱上帝為天父,靈可不受限於性別。就像諾斯底教派那樣,你可以把上帝想成女性或涵括了兩種性別。

隔離的自我(意識)與更高的自我之間,透過這個修練可移除兩者間的人為障礙

2. 在世,卻不屬世。

此教導的應用透過抽離,你同時掌管了內在和外在現實。

耶穌要我們表現抽離,這不等同於表現冷漠或被動,兩者的區別可重要了。你不只是你在鏡中所看到的血肉之軀一個自周遭世界而生的人,你的存在有其屬靈的源頭。透過抽離,你不再汲汲營營於外在的一切,而轉向屬靈的一切。既然你是屬靈第一,個人第二,這世界於你,確實有如影像、思想、感官、記憶和投射。你比物質世界更真實,更接近創造的源頭。

靈修――這個修練一開始要坐著,意思是隨時都如此,即使在活動時也一樣。集中心力一段時間後,就會意識到呼氣和吸氣。注意它的流動,氣息如何以細微或明顯的方式不停更替;同時,也留心呼吸時的背景,此時你處於存在和靜默之域,除了你自己,別無他人。注意變與不變如何同時存在。你可以在一個更替的世界,同時還記得有塊不變之地。

氣息和靈性總是息息相關;靈感與呼吸之間有著微妙的連結。如果留意到這個連結,它就會增強。記住,為了從周遭混亂中抽離,在所有方法裡,呼吸是最自然的一個方式

3. 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此教導的應用:靠近神覺時,生命變得更輕鬆了。

耶穌在此說到兩種層面的生活,高低有別。低層面的生活,形而下的,滿是重擔,但耶穌向他的信眾保證,上帝會開路,移除障礙,有時透過神奇的手段。這就說屬靈道路的生活比每日滿是掙扎的生活容易多了。

對於高層面的生活,耶穌在為純心靈代言。靈魂在說:「跟我同行,如果你這麼做了,掙扎就會結束。」在東方,這就是瑜伽或與神結合的允諾。梵文字「yoga」(瑜伽)跟英文字「yoke」(軛)是同字源。聽到耶穌說:「跟我融合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則一點都不誇張。只要你不自覺地想到耶穌是個悲劇人物,命中注定要扛起罪惡世界的重擔時,這倒是個極富啟發的提醒。

靈修――今天不管用什麼方法,都順勢而行,別抗拒,也別反對。反事都別想掌控。每天過活,都別抱任何期待。世界彷彿是個大本體,你只是個渺小的存在。但事實上世界從你身邊流過,你是它的本源。想明白這個真理,你必須開始認真生活

你可以把這個靈修當作是由裡而外的修練。如果你相信「外在」的現實世界在排擠你,那麼你心中就會認為生活充滿阻礙、抗拒和掙扎。但如果你相信自己是源頭,世界退居其次,那麼事情就會進行順暢,省時又省事。解決之道就會開始易如反掌。

實際來說,最好的建議就是放鬆。如果遇上一個令人生氣和挫敗的熟悉場景,別再像從前那樣反應。儘管做再多一開始就沒效的做法,也是枉然。就一點一滴地交託給上帝、靈、靈魂吧!靜待宇宙的想法出現一旦投身其中,你會對此靈修所能展現的巨大力量驚訝不已。

 一旦明白你的欲望和上帝的欲望再也不分彼此,宇宙會跟你合作。

4. 凡祈求的,就得著。

此教導的應用:一切願望的實現都出自內心。

這可能算是耶穌其中一項最奢侈的允諾。我們都祈求過,卻未得著。想知道耶穌的確切意思,我們得回答幾個問題──是誰在祈求?祈求的結果是什麼?誰會聽到這個祈求?對多數人而言,這種祈求來自自我意識,但情欲竄流啊!祈求最後成了耳邊風或是只在兒童時期記得、如今卻印象模糊的上帝那裡,最後到底由誰接到也不知道。

意思就是,祈求和得著之間的連結中斷了。沒錯,一定是這樣,因為在每天的覺知裡,世界跟我們是分隔的,而且打散成數百萬個獨立事件。然而,在更深的覺性裡,一切又是統合在一塊兒。你祈求某樣東西時,總有回應。

靈修――學習用新的方式祈求,期許每個願望都有回應。看看波斯詩人魯米(Rumi)的態度:「反求諸己。」施與受的機制在你心裡。因此,下次你要祈求什麼、或單純地渴望什麼時,經歷以下步驟:

清楚地向自己表達想要的結果。

做完祈求後,就抽離祈求。

對結果採取持平的態度。

不管宇宙給予什麼回應,都敞開心眼以對。

明白回應會不時出現。

這種情況下,「回應」不是上帝的肯定或否定答覆。沒有判官決定你值不值得,那些感知都出自於分離。耶穌告訴他的信眾上帝看到和知道一切時,他在描繪自我和遍布宇宙的智慧之間的親密關係。既然你無法置身宇宙智慧之外,向上帝禱告就是一種循環,一個回饋的環運行其間。

對禱告採取新態度的目的,不在於你能獲取過去所沒有的。一如屬靈道路的各個面向,其目的則在於克服分離。耶穌所經歷的統合狀態,每個思想都帶來上帝的回應;信眾所經歷的分離狀態,許多思想似乎都得不到任何迴響,這代表溝通不良。若要恢復原功能,需要擁有全新的自我感受。耶穌不斷傳講:「你在神裡,神也在你裡頭。」漸漸地,我們可開始經歷這段真理,而其中最好的方式是,觀察我們的禱告是如何獲得回應的。變化的方式往往微乎其微,但真的有變。比方說,你禱告,祈求病體康復,以下的任何一項都有可能發生:

你自然痊癒。

你目前接受的醫療有效。

你的狀況顯現進步的跡象比平時稍快,或副作用及殘留的傷口變少、變小了。

你對自己的復原變得更具信心。

你對生病的恐懼和憂慮開始減緩。

平靜感降臨。

你獲得接納。

這些回應有些內在,有些外在,藉由對這些回應保持開放和警醒的態度,你跳脫「上帝治癒我了」和「上帝未治癒我」的二分法。每個禱告是永恆旅程的一小部分。自我意識的心智處在二元性裡,它習慣期待「是」或「否」的答案。現實裡,行程裡有無數的細微事件,每個單一事件都彼此連結。因此,你祈求任何東西時,願望的回應都根據有脈絡可循的情況,內藏自我、過去、現在、未來等每個面向。

這麼說來,禱告的豐富加倍。它讓你迎向存在和喘息的宇宙,宇宙可確實回應最為不足道思想。更重要的是,禱告顯示了與神的親密關係不僅可能,還是最自然的過活方式。所有的願望實現都發自內在,因為每個事件的起始和終止都在靈魂層面。

5. 免了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此教導的應用:苦難根植於虛幻。只要尋求真實事物,就可超越苦難。

在這個主禱文的片斷經節裡,耶穌碰觸到他的其中一個主要目標,就是讓眾人信靠一個寬恕的神。在標準的基督教信仰裡,耶穌原諒世界的罪孽,帶來與神的誓約,這個誓約基於對罪惡的寬恕,而非天譴。你需要捫心自問,這是否是你所經歷的。你覺得過去所犯的錯誤能一筆勾消,逃出良心的責備嗎?你已經原諒過去那些對不起你的人了嗎?

這裡的教導真的是關於如何終止苦難嗎?罪在基督教的原型裡是苦難的原因。如果罪無法獲得開釋,苦難也就無法釋放,除非你意識到自己已獲得原諒。寬恕的信息得到達你這裡,這就需要移除阻礙:內疚、憤怒、怨恨、缺乏自我價值感,以及孤立。如果這些障礙移除了,就會經歷如同耶穌所允諾的神聖的寬宥。你無須套用宗教的架構;寬宥可從靈魂、潛意識或精神的角度闡釋,就看你從哪個層面出發。

靈修――內疚是一種痛苦形式,痛苦的根源是虛幻。耶穌不斷強調他的聽眾並不真正認識他,也不知他來自何方。他們陷入了對上帝和人類的幻覺裡。想寬宥自己或別人,就要朝現實方向邁進。就如同耶穌所描繪的,真實的事物是上帝的愛和赦免,以及祂的孩子在世上的無限價值。

你需要想辦法增強這個現實。信奉「將心比心」的為人處事準則,對自己的生活心存感恩,找尋欣賞別人的方法,這一切都會開啟淨化心中潛藏的罪惡感和怨恨的過程。讓那些負面情緒出來,因為你不會希望遮遮掩掩的。當你真正感覺到的東西不再折磨你,也就是寬宥似乎漸漸進駐你心之時。

如果過去有什麼事讓你覺得特別罪惡,一邊靜坐,一邊經歷以下步驟:

讓內疚之處顯現。看到它出現的場景,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它。

花一些時間釋放罪惡感。如果需要大哭一場,就深呼吸,要是覺得全身繃緊,就躺下,總之跟著自己的直覺走,但別沉迷於內疚裡。告訴自己這些情感正漸漸離去,並祈求讓負面情緒獲得昇華。

如果正直接面對心中的罪惡感時,就告訴自己目前所經歷的一切意象、感受不過是記憶。因此,它們不是當下的現實。別殫精竭慮想攆走它們,因為你會白費工夫。情感的依附會造成記憶滯留,但源自過去的種種情緒並不真實,它們是把黑暗投射在當下的陰影。

表達你想放開這些不真實事物的意願。要求過往的感受和堵塞的能量從此消散,回歸源頭。靜待聆聽一個回應!內疚,就像任何堵塞的能量,稍不留意,就會在心中愈來愈大聲、愈來愈強烈,有如一個微晶片,不斷重複相同的訊息。別以為這種增強等於證實自己不是什麼好,你的行為一輩子也不會獲得原諒。增強不過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所以,就給予關注吧!這麼做時,也表達你的同情和理解!

一路行走至此,你已經在寬宥點上了,已經看出痛苦是過去未釋放的能量堆積出的殘留物。寬宥實際上就是一種釋放,不是什麼道德勇氣或超容忍行為。最好的比喻就是淨化。如同讓混濁的水逐漸清澈,你的目標是移除視線上的薄霧,好看清楚自己的真實身分:一個得以擺脫不安的靈魂。別期待一下子就移除掉所有的陰霾。這是一個過程,只要有必要就需一再重複,而且要明白這個過程絕對有效。如果你面對了過去痛苦所留下的陰影和鬼魂,現今遭受的痛苦也會消散,給持久的寬宥創造一席之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