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頭  

萊特的飛機 / 仔細地聽,謹慎地說

聽人家說話的時候,你都在做什麼、想什麼? 低頭做筆記,專心理解人家的
話語,還是急於做判斷,忙著想待會兒自己要說什麼?

許多人在聽人家說話時,看起來很專心聽,其實內心總是縈繞著各種念頭,並沒有真正把人家的話聽進去,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字句。一旦內在興起什麼想法或判斷,就立刻回應,也沒思考自己說的話是否恰當。

小機長的志向
美國知名主持人理察‧ 林克萊特,有天訪問一位小朋友未來的志向。
「你長大後想要當甚麼呀?」林克萊特問。
「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小朋友天真地回答。
「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燃料突然用完了,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林克萊特接著問。
「我會告訴所有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再掛上降落傘跳出去。」小朋友想了想,認真地說。
在場的觀眾都笑得東倒西歪,林克萊特專心注視這位小朋友,想看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沒想到,緊接著,這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林克萊特這才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勝於其他人。於是,林克萊特繼續問:
「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小朋友真摯地說。
然後,小朋友沉默了一會兒,又小聲地說了一句:
「我還要回來!」


看 到這則小故事,我非常感動,替那位小朋友感到不捨。當全場觀眾哄堂大笑時,他的內心一定覺得有點受傷吧。當下聽到這些話的大人們,可能以為他傻呼呼地,或 者以為他太自私了,怎麼可以放下乘客,自己掛降落傘逃生呢? 殊不知,這是大人的邏輯,瞭解飛機操作原理的人的邏輯,卻不是小朋友的邏輯。小朋友雖然不知道等他拿燃料回來時,飛機可能早已失事,但他救人的心意是真摯 的,他想進行的努力是偉大的。

發明飛機的是一對兄弟,他們的姓氏跟這位名主持人很像,叫做萊特。在萊特兄弟那個年代,一般航空飛行的研究 者都認為,除了物體升高外,飛行應該與平面運動相差不遠,所以飛行器的設計應該比照船舶、火車或汽車,讓它能在空中保持某一高度,就像船在水面、火車在鐵 軌上行駛一樣。像今日的飛機那樣進行側傾或翻滾的概念,對於當時這批研究者而言,似乎並不可取,甚至想都沒想過可以這樣做。有些研究者認為,飛行員駕駛的 飛行器,勢必接受風的巨大干擾,不可能利用機械控制做出迅速有效的反應。

但是,萊特兄弟的想法跟同時代的研究者不同。萊特兄弟從對鳥類的 觀察中發現,鳥類會改變牠們翅膀兩端之間的相對角度,使其身體往左或往右滾轉,以傾斜的角度飛行。同時,萊特兄弟認為,飛行應該像人們學習騎自行車一樣, 透過不斷練習,掌握利用身子傾斜來保持車身平衡的技巧,這將有助於駕駛員在遇到風的干擾時,迅速操作飛行器,使之傾斜或滾轉來平衡風力,達到飛行器前進的 穩定性。

經過許多次挫敗及多年努力,萊特兄弟終於成功仿效鳥類的翅膀,打造出有弧度的機翼,並發明瞭飛機器控制器系統,在一九○三年完成 世上首度「完全受控制,附機載外部動力,機體比空氣重,可以持續滯空不落地」的動力飛行。兩年後,他們進一步做出世上第一種實用的固定翼飛機,實現了人類 數千年來飛馳天空的夢想。

萊特兄弟的成功,在於他們沒有人云亦云,而是仔細觀察鳥類這種最善於飛行的動物,並深刻洞悉鳥類飛行的原理。這種觀察與洞悉,就是傾聽最重要的功夫。

很多事情,或者因為媒體錯誤的引導,或者因為我們自己的傲慢,疏於觀察與傾聽,只看表面,以致於輕易論斷別人的過錯,造成別人的傷害。

 

文章摘自《用心說好話
作者:陳少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自信 溝通技巧
    全站熱搜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