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魔師》專文推薦

認識驅魔必要性的一本好書

周學信(本文作者為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授)

 

雖然是多年以前的往事,但是直到今日,那些場景和聲音依然歷歷在目,迴盪在我心中。懾於發自耶穌基督之名的命令,惡魔似乎開始蜷縮,卑躬屈膝地離開了被他附身的人。接著一股無形的力量衝下樓,跑出門外,雖然目不能見,但聲音清晰可聞。這是我的父親──一位在鄉下地方的牧師──刻畫在我記憶深處的驅魔景像。他不是驅魔師,但在他的牧職中,不時會碰到需要驅魔的狀況。因此,對我而言,魔鬼是非常真實的,驅魔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從歷史的觀點來看,驅魔不符合現代人的世界觀,已經被當作落伍的老骨董了。因為附魔與驅魔之事被視為迷信,使人難以啟口,很多人對這個話題也避之唯恐不及。 但是阿摩特神父卻不這樣認為。在這本書中,他本著「專業」驅魔師的身分,以他的親身經驗明確地告訴我們,驅魔不僅是必要之事,還能使受到魔鬼侵害的人得到釋放。驅魔具有聖經和神學上的根據,普遍存在於世界各文化中。即使在科學昌明的二十一世紀,相信惡魔的真實性與驅魔的必要性,仍是至關緊要之事。

新約聖經不但明言這股非人類的邪魔力量確實存在,更一再強調耶穌戰勝他們的事實。時人相信,彌賽亞來臨時將會彰顯他擁有驅魔的力量。耶穌不但治病,也驅魔。聖經明確記載:「他用權柄吩咐污鬼,連污鬼也聽從了他。」【1】驅魔是他事工的主要部分。耶穌常常施行驅魔,並授予門徒以他的名號驅魔的力量,這種權力也給了所有信徒。耶穌所行的驅魔,已成為基督教會施行驅魔的聖經典範;耶穌的權威及其門徒以此權威制服魔鬼,已被確立為天國將臨的末世徵兆。如果耶穌是基督徒事工的典範,那麼在耶穌傳道事工中佔有如此顯著地位的驅魔工作,也應該在教會的醫治事工中受到更大的重視。

驅魔是早期基督信仰的一項主要特徵,也深受重視。早期教會對鬼附認知的發展,已超越聖經教導的提示。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認為,邪教的神祇是魔鬼的化身,他們是墮落的護守天使。愛任紐(Irenaeus)及特士良(Tertullian)都曾記載過魔鬼的真實存在以及鬼附。最早論及驅魔的著作,或許當推俄利根(Origen)的古典名著《反駁克里索》(Contra Celsum),探討了基督信仰的驅魔與魔法之間的差別。基督教史學家優西比烏(Eusebius)在他的著作《教會史》(Church History)中,引用教宗科爾乃略(Pope Cornelius)的信,首次提及「驅魔師」這個正式的職稱。這一切都顯示出驅魔在早期教會中所受到的重視。

在以拉丁文化為主的西方教會,聖奧古斯丁(Augustine)的《論幸福生活》(On the Blessed Life)一書對驅魔做了經典的定義:「外來的邪魔(污靈)侵入了靈魂,擾亂了感官,把污穢帶入某些人體內;負責為人將此污靈逐出體外的人,會為其覆手或驅魔,亦即以天主(聖名)之命令來驅趕。」【2】「沙漠教父」諸如聖安東尼(Anthony)、本都的埃瓦格里烏(Evagrius of Pontus)以及馬加略(Macarius)都遭遇過魔鬼的侵擾並與其戰鬥。他們採行了驅魔的行動,並記載了魔鬼的真實性,以及應如何與這些邪魔力量對抗。第三世紀初葉,教會會為準備領洗者驅魔,以清除邪靈對他們品德的影響,而不是針對附在他們體內的邪魔。聖希玻里的教會有專責驅魔的職務與權力,並對每一位受洗者進行驅魔。驅魔是早期基督信仰的一個明確的特徵。

阿摩特神父的大作《驅魔師》是近年來對驅魔之事最具有影響力的一本書。在英文譯本發行之前,本書已在義大利發行了十二版。這真是一個輝煌的成績,顯示了驅魔已日益被宗教的主流圈認可。感謝啟示出版社注意到這本書的重要性,將其譯成中文發行。不論是在理論或實務方面,本書都將會為這個被人忽視的課題激起廣大的迴響。

人類由於自身的敗壞,終其一生都需要面對不斷的爭鬥;不但要對抗人類的邪惡,也要面對非常真實的超自然的邪惡力量。而這場艱鉅的爭戰,需要仰賴神的力量。世人常將驅魔視為中古世紀迷信的作為或是某種類似魔法的儀式,而不將其視為戰勝邪魔、存善去惡、基督復活的力量。有些神學家及飽學之士對驅魔嗤之以鼻,將其貶斥為一個已經過時的世界觀遺骸。然而,對阿摩特神父而言,魔鬼並非憑空想像或虛構的角色,而是非常活躍頑強的。對於魔鬼我們必須嚴加防範,勇於對抗。

今日,相信驅魔與邪靈確實存在,這件事至關緊要。驅魔是正當的行為,也應該在醫療領域內佔有一席之地。在這本書中,阿摩特神父為讀者介紹了一個歷經時代考驗,用來對付魔鬼的宗教禮儀。他詳細地描述了他與魔鬼抗爭的經驗,讓所有讀者都能從基督信仰的觀點深入地看到,被許多信徒刻意忽視或完全拒絕的一面,從而使我們深思一個必須面對的信仰及內心最陰暗恐懼的問題。與世人普遍想法相反的是,驅魔不是有立即效果的應急手段(大部分好萊塢電影所呈現的都是如此)。驅魔是件重大的事,魔鬼的力量萬不可輕忽,從事驅魔的人必須嚴謹認真,確保在驅魔的開始和過程中都採取適當的措施。


本書在論述驅魔時,也全面涉及有系統的撒但信仰的問題。阿摩特神父將詛咒和巫術廣泛地定義為:呼求上主以外的任何力量來做的治療;並特別強調此類詛咒和巫術會帶來的惡果。他認為巫術也是一種撒但的形式,因此撒但信仰本身就是一種獨立的宗教。他非常強調撒但信仰以及巫術和詛咒的真實性,因而顯示出他不同於那些想要以心理現象來解釋魔鬼而傾向於超心理學的神學家。此外,阿摩特神父也堅信,即使在沒有必要驅魔的時候行了驅魔禮,也絕不會傷害到任何人。因此,如果驅魔師不確定某個狀況是否需要驅魔,寧可施行驅魔。雖然詢問當事人及其家人有助於判斷是否真的鬼附,但唯有經由驅魔禮的過程,才能確認是不是魔鬼侵擾的情況。


毫無疑問地,阿摩特神父對西方教會驅魔禮的復興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本書中,他讓人清楚地看到這個世上非常真實的魔鬼以及他的作為,因此驅魔仍然是教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書中文版的發行,非常有助於闡明並實際引導台灣以及教會事工認識驅魔的必要性,更能協助創造一個有利於帶領和施行驅魔的環境。更進一步說,驅魔禮和驅魔師似乎都能在此繼續存留。這本書可說是這位梵蒂岡首席驅魔師所寫過的關於驅魔理論與實務,最完整深入的一部。這絕對是本能引人入勝的好書,應當讓它廣為流傳。

 

【1】馬可福音1章27節。【2】《論幸福生活》3(PL 32.968)。
 

 

 

>>> 強力推薦

驅魔師梵蒂岡首席驅魔師的真實自述

作者:加俾額爾.阿摩特 (Gabriele Amorth)神父

與魔鬼交手逾160,000次的傳奇人物現身說法

哪種人最容易被魔鬼附身?

如何分辨是被附身還是心理問題?

驅魔時魔鬼會有什麼反應?如何驅魔?

如何為邪魔作祟的房屋驅魔?

 

本書以神學法典為依據,透過傳奇神父的第一手親身經驗

與受害者的見證,帶領讀者體驗這位羅馬教廷首席驅魔師的

所見所為。累積30年驅魔經驗的牧靈工作智慧!

了解「附魔」與「驅魔」的最佳經典!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驅魔師》專文推薦

驅魔:專業而複雜的靈性醫療行動

賴効忠 / 本文作者為天主教會台南教區神父、天主教輔仁大學副教授

 

我害怕撒旦嗎?是牠應該害怕我:我在世上是因著天主的聖名而行事,而牠只不過是天主的猴子! ──阿摩特神父

 

加俾額爾.阿摩特神父(Don Gabriele Pietro Amorth)是國際間極富盛名的驅魔師之一,也曾任天主教義大利羅馬教區首席驅魔師。在他尚未被授予驅魔職務前,主要研究領域是《聖母論》;但自上世紀八年代後期,則專注對身心靈受魔鬼侵擾者的服務(此二領域的匯通,形成他在寫作與工作上獨特的風格與氛圍:常在聖母瑪利亞守護下從事有關驅魔的服務)。

據稱,他一生曾舉行超過十萬人次以上各式驅魔「釋放祝福禮」。然其貢獻尚不只於此,藉其大量且重要的著作,為「驅魔學」奠定了現代研究的基礎。本書即為其約三十年前第一部自傳式驅魔學的詮釋著作。

魔鬼確實一如聖保祿宗徒所言:「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咆嘯的獅子巡遊,尋找可吞噬的人。【注】但顯然地,隨著時代進步與科技發展,越來越多人忽視魔鬼的本質與影響,甚至否定其存在,這種輕忽導致今日的魔附現象已大不同於兩千年前耶穌的時代。另一方面,則有人任意捕風捉影、道聽途說、人云亦云、以訛傳訛,造成人心惶惶,聞鬼色變。更加以大眾媒體繪聲繪影、聳動煽情的推波助瀾,更助長了魔鬼對世界人心無形的掌控。但歸根究底,魔鬼的伎倆與人們所受到的影響,古今皆然,大同小異。而人們所選擇的處理態度也多偏向於「近鬼神而遠之」的迴避心態,甚至如作者所云,即使是有能力處理、有責任面對的天主教會,亦可能如此。

就某種層面而言,附魔與驅魔既是一場神魔之戰,亦是一項極專業、極複雜的靈性醫療行動,原因是每一個魔附案件,其背後皆可能暗藏諸多身心靈交互影響的複雜元素,且隨著被附者個人特質、所附之魔的不同類別與型態以及天主聖意的參與,使得每一案件皆為獨一無二,因之變幻莫測,少有盡同。本書可貴之處在於作者以其豐富而廣泛的親身處理經驗,使人對附魔與驅魔的議題輕易即可建立一清晰而正確的概念,非常不同於坊間幾近誇大不實、譁眾取寵的作品。文中雖搜羅某些極獨特的個案,例如附魔者吞吐釘子、玻璃、線團等令人驚嚇的動作,但也因作者權威性的見證而未減其說服力。

另外,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頗有勇氣地呼籲天主教會當局應再度重視日易嚴重的魔附情況,勇敢擔負起天主所交託的天賦使命;也正因此之故,本書在寫成二、三十年後的今天,已有許多教區及信仰團體積極投入這塊以往即陌生又膽怯的領域。台灣天主教會幾乎每個教區皆已提供「釋放與祝福儀式」的驅魔服務,大部分神父們也多已擁有附魔與驅魔的基本知識。無奈,一位專業驅魔師的養成極為不易,除了需要擁有準確判別魔附現象及原因、附魔種類與輕重等專業知識外,尚需接受執行驅魔儀式的嚴謹宗教訓練,以及棄而不捨、堅持到底地陪伴案主的愛心與熱忱,更需具有高人一等的品德修為及強烈的使命感。在今天的時代,能夠達到這樣高標準條件與要求的人,著實不多。

雖然如此,阿摩特神父仍盡其一生投入如此困難而艱鉅的榮主救人事工,其個人的奉獻與犧牲,必將留芳永世,並成為所有驅魔師的典範。其所留之著作及影響,已然喚醒天主教會對於附魔的重視。期待他的在天之靈,以天使般的聖潔,伴同他所熱愛的聖母瑪利亞一起護守著世界上深陷魔擾的芸芸眾生。

 

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主禱文

 

 

 

【注】伯多祿前書58節。

 

>>> 強力推薦

驅魔師梵蒂岡首席驅魔師的真實自述

作者:加俾額爾.阿摩特 (Gabriele Amorth)神父

 

與魔鬼交手逾160,000次的傳奇人物現身說法

「光看瞳孔的位置,我就知道附身的魔鬼類型!」

 

哪種人最容易被魔鬼附身?

如何分辨是被附身還是心理問題?

驅魔時魔鬼會有什麼反應?如何驅魔?

如何為邪魔作祟的房屋驅魔?

 

本書以神學法典為依據,透過傳奇神父的第一手親身經驗

與受害者的見證,帶領讀者體驗這位羅馬教廷首席驅魔師的

所見所為。累積30年驅魔經驗的牧靈工作智慧!

了解「附魔」與「驅魔」的最佳經典!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06 洪執行長更正訊息.jpg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25x255.jpg

不再有下一個酒駕犧牲者
/ 柯文哲 專文推薦 (臺北市市長、臺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創辦人)

打開記憶,時間回到2013年五月的夜晚……

星期二晚上十一點,我還在辦公室改作業。總機轉來警局之電話,我負責的創傷醫學部曾御慈醫師因車禍被送進亞東醫院,情況危急。警方尚未聯絡到家屬,所以先通知臺大醫院。我衝出醫院搭上計程車趕到亞東醫院,嚴重頭部外傷深度昏迷,已經插管,右手右大腿骨折。電腦斷層顯示:嚴重腦挫傷併瀰漫性腦水腫、後腹腔出血。因血壓持續不穩,只好直接推進手術室進行手術止血……。開到一半時,我看到螢幕上的腦壓數值已超過70mmHg,心裡一沉,知道腦壓太高、大勢已去了。望著手術室內搶救你的醫師、護理師,手術台上躺著的你連腹部傷口都還開著。我只能在心裡說:孩子,原諒我,老師盡力了,但是我沒能把你救回來。

曾御慈醫師,32歲,臺大醫院急診後送病房主治醫師,照顧臺大醫院傷病最嚴重的病人。她是感染科醫師,也負責愛滋病人的長期照護。在這個自私功利的社會中,一個願意奉獻自己去照護社會最弱勢病人的好醫師,在過馬路時,被一個酒駕闖紅燈的人撞死!

對肇事者再多的責難又有何用,也挽不回她的生命。

但是我們還要讓這種悲劇繼續發生嗎?

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酒駕肇事不同於一般交通事故,酒駕肇事者因受酒精影響,判斷力及行動力都不正常,常是踩著油門往前衝,每每波及無辜,一場酒駕肇事,往往造成至少兩個家庭的破碎,不僅傷害無辜的人,肇事者本身也要面臨法律制裁和財務之賠償。

我認為酒駕防制,一定要用國家、政府的力量來根本解決酒駕問題。

本市在2015年7月成立跨局處酒駕防制專案小組,採三級預防架構,除加強查緝,抑制市民酒駕行為外,更希望建立「酒/駕分離」之社會規範,要喝酒就不要開車,以杜絕酒駕之發生。目前各局處通力合作,透過公部門橫向合作、與民間部門策略結盟,提升台北市民反酒駕意識。我們的經驗是:

一、初級預防:整合觀傳局、交通局、教育局、勞動局、民政局、社會局等單位,透過捷運燈箱、公車廣告、媒體報導等,經常性宣導反酒駕,並辦理校園、社區鄰里及團體宣導活動,增加市民對於酒駕防制之重視,進而提升市民反酒駕意識。

二、次級預防:透過財政局、市場處、商業處、衛生局、勞動局等相關單位,在特定場所、對特定對象進行酒駕防制倡議(如:針對餐廳及賣酒業者舉辦販酒飲酒安全課程、鼓勵餐廳提供代客叫車服務及酒後代駕資訊、推廣酒後代理駕駛服務、將酒駕防制納入工地勞動檢查項目等),並加強酒駕肇事路段之酒測臨檢,以降低酒駕發生率。

三、三級預防:對於酒駕者辦理酒駕防制講習;市立聯醫松德院區啟動酒駕公共危險罪服刑者介入計畫,針對酒駕肇事之酒癮患者提供諮商、醫療及戒斷服務。另協調地檢署發派酒駕累犯至殯儀館易服勞動役,以降低酒駕再犯率。

另外本府於2016年7月完成具體修法建議及說帖,向立法院建議修訂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等相關規定,將酒後不得駕車的行政義務範圍擴及「共同搭車者」,透過法令賦予搭車者行政義務,讓其勸阻酒後駕車之行為或拒絕搭車,以遏止酒駕之不良風氣。

雖然政府已經提高酒駕肇事的刑責,仍需有完整的事前防範措施與徹底建立喝酒不開車的風氣,才有可能真正達到防止酒駕,這是要長期的努力。

我認為,警政署應該逐月公布各縣市酒駕傷亡的統計報表,加強各縣市政府努力處理酒駕問題。

酒駕零容忍是應該追求的目標,在每一個酒駕事件裡,傷亡者與悔恨的肇事者都是無盡的悲劇。這一本美國酒駕防制運動百年史中文翻譯本的出版,希望從別的國家的經驗裡,找到讓台灣可以更好的方法。
希望有一天,不再有下一個酒駕犧牲者了……


undefined

《酒杯裡的謀殺:從飲酒文化到反酒駕運動的百年發展史》
作者:拜仁.勒那Barron H. Lerner
總審定者:臺大醫院 林子忻 醫師

酒駕受害者不憤怒嗎?媒體輿論不撻伐嗎?
為什麼反酒駕成效卻有限,我們又該往哪裡走…


柯文哲、陳為堅、陳敏香、黃俊雄
──專文推薦

王幼玲、王俊傑、呂建德、林向愷、林子忻、林 達、林睿傑、紀惠容、洪美華、范有偉、高志明、袁國慶、許立民、許以霖、許宏志、許章賢、陳曼麗、陳藹玲、陳忠鏗、陳喬琪、陳亮妤、陳昭宏、張書森、黃國昌、黃名琪、黃政勳、黃俊美、葉毓蘭、詹鼎正、楊志良、蔡素貞、蔡宏斌、謝界田、簡立建  ──諸多醫學相關讀書會 熱烈推薦

=== 全省各大實體書局、網路書店熱賣中 ===
🌸讀書花園 https://goo.gl/pYkjGg  🍀博客來 https://goo.gl/OAAhb1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o1-taaze-810x326.jpg

你我都想要活出意義並且滿足靈性,只是碰上生命瓶頸時如何找回方向?藉由前摩托羅拉亞洲區總裁 孔毅先生精彩的經驗分享,讓我們重新定位「在做什麼」、「擁有什麼」(第一)和「將成為什麼」、「你是什麼」(唯一),重回命定,成就卓越。

在我輔導的經驗當中,聽過不少人會抱怨說,對公司的貢獻那麼大,為什麼升遷卻不是他—身為某公司華裔主管的Joseph 就是一個例子。

有次碰面,Joseph 忿忿不平地告訴我說,公司所有收入都是從他管的技術產品而來,卻沒有在改組後提升他的職位,「難不成是美國人對我是華裔身分的歧視?」他不禁感到懷疑。

我同樣是華裔美國人的背景,所以希望Joseph 不要先入為主的將種族歧視當作擋箭牌,而應從更深的層次反思,試著依據過往經驗為他一步步分析說:「你想想,照你跟我說的前因後果,在公司改組之前,一定要有人:

1. 先意識到市場改變,並從中找到規律;
2. 按照新規律為公司制定新的願景和策略;
3. 同時進行必要的組織重整;
4. 進用更為合適的人才;
5. 等新市場負責人到位,將符合市場潮流的產品規格定出來之後,才會交由你的部門去執行。」

「換句話說,相較於你只需要用知識來執行確定的任務,前面五個從無到有的步驟,靠的卻是能夠從不確定中找出規律的本事。」

我想傳達給Joseph 的觀念是—解決確定狀況中的問題,靠的是知識;解決不確定狀況中的難題是要靠本事。本事的養成得要有熱情的支撐,所以要成為一名卓越的工作者,熱情和本事缺一不可。

student-849825_1920.jpg

華人世界的刻版印象:抹殺熱情和好奇心的教育方式
世界商界對華人普遍有一些刻板印象。正面印象是:聰明、工作努力、有企圖心、專業能力強;負面印象則是:只顧自己、缺乏好奇心、人際關係差、溝通能力弱、沒有商業頭腦、難以信賴。

綜合前述的這些正反面印象,加上以前接觸華人工作者的經驗,我個人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華人總給人「平均平庸」此一先入為主的形象。

1. 雖然聰明(知識有餘),但實質創新能力不足(本事不足)
2. 工作努力(為己),但只顧自己(功利)
3. 有企圖心(要更高職位),但溝通能力弱(影響力弱)
4. 有企圖心(只會做事),但人際關係差(不懂做人)
5. 專業能力強(只知片面),但沒有商業頭腦(不懂全面)
6. 專業能力強(自以為是),但難以信賴(難擔大任)
本文一開始的Joseph 就是因為專業能力強、但沒有商業頭腦的例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有很多八○和九○後的學子,明明高中的時候成績很好,上了大學之後卻無以為繼。

究其原因,其實是出在國、高中時期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加上有老師逼著念書,成績自然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但念大學就不一樣了,在沒有老師強力督促下,還要學著克服把知識轉換成本事所遇到的挫折,很多學子常常讀著讀著就迷失了,不知道自己讀書是為了什麼? 更別說要有熱情了。

我曾經聽過一個例子是,有個將近三十歲的年輕人,中學時期成績優異,就讀大學時轉了三個學院外加休學兩次,把原定四年學制的大學念成九年,最後還是沒能順利畢業,白白揮霍了大好青春。

華人學子之所以平均平庸,多少跟:(1) 急功近利的社會文化,以及(2) 灌輸知識的教育方式有關。

office-1828124_1920.jpg

關於學習,最理想的一種情況是,應該從小就讓孩子動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學習如何手腦並用。於此同時,也要學習一些素質修養的課,才會懂得如何尊重他人,以及如何成為團體中的一份子。太早背誦知識,容易造成腦筋的固化,為了升學而唸書,更是無法讓人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況且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就是要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嗎? 無怪乎,很多華人出了校園就不讀書。一個無法靜下心來好好讀書的人,只會愈來愈疏遠自己的靈魂。

所以總結來說,華人雖然工作努力,但功利文化使我們失去熱情和不顧團隊;華人之所以學不會解決難題的本事,以及實質的創新能力,原因在於:沒有在做符合本性的熱情的事,以及只求標準答案的學習而失去了好奇心。

兼具熱情和本事,方能邁向卓越
為了將前述的反思,帶入更多華人的思維當中,近來從事職場輔導,我常跟前來聽課的學員們討論,該怎麼有效結合他們個人的熱情和能力,進而在工作上有所突破。意即,如何透過做有「熱情」的事情並學會把知識變「本事」,來活出每個人的唯一獨特性,向來是我從事一對一輔導的重點。

聰明人很會運用知識,但只會解決一般性的問題,有智慧的人是懂得把知識操練成本事,藉此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難題。而仔細觀察世上那些有所作為的人,通常都是同時具備了熱情和本事這兩項條件,甚少例外。
 

undefined

第一與唯一:跨國總裁的16堂人生課
作者:孔毅

在工作中活出你的真實身分 從職場到信仰,從道理到真理,從生活到生命, 你需要智慧的橋樑。

李文機、倪文海、寇紹恩、張泰然、曹松&傅慶農 ---卓越推薦

=== 歡迎參加講座 ===
4
15日下午兩點‧台北松菸六樓‧報名送《第一與唯一》電子書 (價值252goo.gl/zpvdzX

=== 全省各大實體書局、網路書店熱賣中 ===
🌸讀書花園 goo.gl/svLjVg 🍀博客來 goo.gl/5qN6Mq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14114.jpg

克德龍溪(汲淪溪)流經耶路撒冷城與橄欖山之間。「克德龍」在希伯來文裡面的意思是憂愁或者悲痛。「革責瑪尼」(客西馬尼)的意思就是非常肥沃又富饒的山谷,也被稱為橄欖谷。

因此,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天主在這些地名後面隱藏著極深的秘密,福音書作者用心良苦地詳細記錄這些地名,就是要讓未來敬虔又勤奮的信徒能夠在聖神幫助下,瞭解其中深意,若非如此,他們只要表示他前往橄欖山就夠了。

既然我們認為宗徒(使徒)在聖神默示下所寫出的聖經沒有任何冗言贅語,而且連麻雀的生命都在天主的眷顧下,那我不得不相信福音書作者會提到這些地名,以及希伯來人會以此名稱呼它們(不論他們當初這樣稱呼的用意為何)的原因就是,天主的聖神在暗中運作(那些人並不知情),使得這些名稱裡面隱藏著極大的奧秘,而且終將揭露於世。

既然克德龍也帶有憂愁與悲痛的意思,而且它不但是福音書作者提到的那條河的名稱,也是那條河流經的介於耶路撒冷與革責瑪尼之間山谷的名稱,這些地名也就在提醒我們,只要我們還存活在世上(與宗徒一樣),猶如遠離我們的主的異鄉人,我們就必須越過富饒的橄欖山以及宜人的革責瑪尼(它不是一個殘破污穢的村落,而是充滿各種樂趣的村落),正如我說過,我們一定要先經過這個名為克德龍的山谷與河流,也就是那憂愁的山谷與悲痛的河流,讓河水洗刷以及清淨我們滿身腥臭漆黑的罪污。

但我們若為了逃避悲傷與痛苦而往反向走,把這個原本充滿痛苦與懊悔的世界,視為充滿歡笑喜悅的地方,而成為我們的樂園,那麼我們會把自己永遠隔離在真正的樂土之外,並終將溺斃在徒然的悲傷與憂愁裡面,甚至進一步帶領自己陷溺在難耐與無止境的敗壞之中。克德龍和革責瑪尼這兩個地名的寓意巧妙地把這個教訓深印在我們腦海中。

然而,聖經的話語不只具有單一意義,而是充滿了許多奧秘。這些地名恰如其分地成為基督受難的前奏,彷彿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天主從起初就選定它們要被冠上這些名稱,與基督在多年之後成就的一切相呼應,藉此表明它們彷彿在古早之前就已經被選定為他所受極大苦難的見證。既然克德龍的意思就是陰鬱幽暗,豈不正符合先知所說,基督在前往他榮耀國度的路上,要遭屈辱而死,因鞭打而身形扭曲,流血,惡意的唾面以及其他種種凌虐,正如經上所寫:「他沒有俊美,也沒有華麗。」

他越過的那條河之所以會是憂愁與悲痛的象徵並非偶然,他自己就曾明確地表示:「我的心靈憂悶得要死。」

這指的就是當時僅餘十一個依舊留在他身邊的門徒。至於第十二個門徒,他在吃下蘸餅後魔鬼就進入他心裡,接著便離開了這群門徒,此時他已不再像主的門徒一樣服事自己的主,反而成為一個處心積慮要毀滅他的叛徒。這正印證基督的話確實無誤:「不隨同我的,就是反對我。」

因為那人確實與基督為敵,當其餘門徒都跟隨他要與他一起禱告時,那人卻在那個最特別的時刻狡詐地謀害他的命。

因此,我們要跟隨著基督,並與他一起禱告呼求他的父。既然我們已經因他恩慈的良善蒙拯救,並與他一起盡情吃喝,我們就不可像猶達斯(猶大)一樣從他身旁溜走,以免下面這段先知的話語應驗在我們身上:「你遇見了盜賊,便與他同僚,與犯姦淫的人,就同流合夥。」


undefined
《基督的憂傷》
作者:湯瑪斯・摩爾


烏托邦作者湯瑪斯・摩爾被囚倫敦塔,即將走向生命終點之際,
全心默想基督的受難,寫下這本敬虔的靈修筆記。

聖功修女會靈修輔導 李純娟、興大歷史系教授 周樑楷
輔大宗教學系教授 陳德光  、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陳南州
台灣神學院教授 鄭仰恩    、天主教高雄教區主教 劉振忠
──鄭重推薦

=== 全省各大實體書局、網路書店熱賣中 ===
🌸讀書花園 goo.gl/CRIVJt    🍀博客來 goo.gl/rXr6ef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