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位讀者熱心參與,獲獎名單公布如下囉!

我們會將前十位讀者的願望讓單樞機於耶誕節期間親自為您代禱~另外,仍有好幾位在部落格上面留言的讀者忘了留下email(標示黃色者),因此要請您儘快將收件人資料email到ct-bwp@cite.com.tw,我們才能將獎品寄給您喔!其他得獎者我們會以您留下的mail與您聯繫確認寄送資料~

預祝大家有個美好平安的耶誕夜^^

1.單樞機主教親自代禱+第20屆金曲獎音樂家李文智得獎專輯《聖母哀悼曲》一張(10名)

FancyWeiEric Lu施文介TAKAHASHI周惠娟jerry69小D咖啡飛王淑絹Rizz L

2. 金曲獎音樂家李文智得獎專輯《聖母哀悼曲》一張(10名)

黎詠琦AyaQManfang0917掃地的梁羽萱cell王芳郁Zoe SuEddy張永棋

3. 單樞機主教傳記《活出愛》+心靈好書《等風把雲吹走》各一本(20名)

周美融張曉琪林子縈dejavu7777小韋張海張燕慈施家玲王世晨譚宜亭吳家真flow8546amanda780515謝小鴨Steve Lin林小敏、馬盈方張於凱陳佳君黃雷蒙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加國會山莊讀書會幾個月後,其他的機會就自行出現了。我其實沒注意到,而且我絕對沒有在尋找,但它就是出現了。我回到老家哥倫布市,和一個朋友鮑勃.羅區一起喝啤酒。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畢業後,我就沒有直接從啤酒桶喝酒過了,我們當時是參加聖誕晚會,現場很吵,大家尋歡作樂,而我們卻在討論很沉重、極具深意的事,特別是在討論我在華府參加的讀書會,我心裡掛念著它。就在這場聖誕晚會前不久,羅區才到華府拜訪我,我帶他一起參加查經聚會。他明白我想要的更多,我告訴他,我喜歡和不喜歡這個團體的哪些地方。

換羅區說話了。他告訴我他目前的心態狀況,他告訴我在他生命中,他在神和宗教方面所追求的事物,他也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我認識羅區很久了,他是個成功的財務管理師和投資顧問,我們遊走於相同的圈子裡。我知道他參加哥倫布市的讀書會已經好幾年了,這也正是他來造訪華府時,我邀請他參加我們讀書會的原因。我想,我們會開始討論這個話題,是因為我想要聽聽他的做法。

而我聽到的,卻是一個完全嶄新的想法。他說:「何不組一個類似我們在哥倫布市的團體?」

他一說出口,我就知道那就是我們要做的。我心想,好吧,我怎麼沒想到過?

我說:「那你已經參與的這個團體呢?」

他說:「我還有時間多參加一個。」

我說:「我們找誰來主持?」我參與過很多由貝瑞特主持的聚會,我知道不可能隨便聚集一個沒有領導人的團體,不然我們就只會原地團團轉而已。

羅區說:「我想我有個最佳人選。」

事情就是這樣發生的。就在啤酒桶旁,我們啜飲著塑膠杯中的啤酒。現在回頭看看,作為一個轉捩點,那真是毫不特殊的一刻,我想這正是因為我們團體的謙卑起點(在啤酒桶旁!),讓我們維持著單純與直接。這也是因為我們都很單純,而且直截了當──不過是幾個普通男人想要增廣見識、尋求共鳴和友誼,認為我們可以吸引其他一些可能也想要追求相同目標的人而已。我們的追尋一點都不花俏,不過就是打開啤酒桶,讓話題展開而已──這就是我們構想的來源,起始於一個聖誕晚會的想法。

回頭想想,羅區對我而言就像是希望和面對挫折時的寶庫,相對的,我也讓他源源不絕的關切有了良好的出口。我們彼此認識最少十年、十五年了,而他對我總是非常地坦誠、直接。他是個俄亥俄州的農家男孩,只會說毫無修飾的老實話。從那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他都讓我覺得是個值得共患難的傢伙。如果你和羅區交好,那他就會照顧你。有時他會對我失去耐性,但是也無所謂,因為他擁有善良的人格。他為自己的信念而戰,而且他不喜歡浪費時間。在許多方面我們都很類似。對他而言,信仰很重要,但他同時也打開心胸,隨時接受讓信仰變得*更重要*。他參與教會活動,但並不是太過活躍的那種人;他的信仰深刻,但是不會過度。在聖誕晚會中我們手握著啤酒站在那裡時,我們很清楚自己都在精神生活中找尋某些不一樣、嶄新的事物。

幾天後,剛過完新年,我就造訪羅區位於城中的辦公室。關於哥倫布市的聖經讀書會,我們有股衝勁,而且彼此都不希望這個構想在假期過後就這樣算了。我說:「你真的覺得你能找得到一個牧師?」

他說:「我想泰德.史密斯很不錯。」

我從來沒聽過這個人,於是羅區解釋他是德國村衛理公會的牧師。他說:「坐你的車去見見他吧。」

所以我們就去了。果然,史密斯在辦公室,他似乎很詫異見到我們,但是他熱烈地歡迎。我立刻就喜歡上他了。羅區介紹我們認識,並且說明我們的想法,而史密斯也深受吸引。我覺得他是個很真、很坦誠的人,是那種不會因為對方態度不真心、半吊子就因此放棄的牧師。史密斯記得羅區和我特別強調的重點──我們需要一個引領我們讀聖經,並且幫助我們將聖經中的教誨運用在這個時代的人。我喜歡巴瑞特在華府的做法,比較像是團體中的一員,而非我們的精神領袖。我想我們可以藉用那種方式,於是我告訴史密斯,我不希望一個高高在上領導我們的牧師,而是要一個和我們平起平坐的人。還有,我們對於引導這回事其實也不是很確定。沒錯,我們知道我們需要人帶領,但是我們不希望時時刻刻都被提醒。我們想要一個像在部隊時能和我們一起在糞土汙泥中邁進的領導人。幸好,這個想法頗能吸引史密斯,他也記得他接受這份任務的前提:如果聚會幾次後發現他不合適的話,我們也會坦承地告訴他。

羅區還記得,史密斯想在加入我們前先為此祈禱。他說:「讓我考慮一下。」他還真考慮了兩、三個星期!那時候我們急著想要開始,我總覺得為了「是否要引領讀書會」這麼直截了當的事情要祈禱這麼久,簡直是可笑之至,但那就是史密斯的作風。羅區和我很急著要開始,我們以為史密斯是無聊地坐在那裏慢慢考慮。這也是我對史密斯的另一番認識:他什麼事情都要仔細考慮。當他最後回覆我們,說他願意領導我們的聚會時,他堅持要邀請一個熟人加入這個團體。我和羅區並沒有意見,反正我們還沒有開始找人。無論如何,我們總是得找到足夠的人來參與,這個人選和其他一樣好。史密斯推薦一個名叫鮑伯.戴維斯(Bob Davies)的醫生。戴維斯醫生和羅區一樣都是史密斯的教區教友,只不過戴維斯醫生是以前的教友。他是史密斯以前教區的成員,兩人由此發展出緊密的友誼。總而言之,大家都同意戴維斯醫生很適合,所以我對史密斯的條件也沒意見。

我的想法是,人越多越好玩,讓我們趕快開始吧!

史密斯和戴維斯醫生加入後,我們距離目標的「八個人」已經達成一半了。在經過這麼多年後,我已經想不起來為什麼會有這個數字,總之這數字感覺很對。那也可以讓我們有點彈性,萬一某個禮拜有一、兩個人無法出席的話,這樣也分散一些,不會讓某個人霸佔整個討論,不過天曉得,我還是會嘗試這麼做就是了。而且,不管我們討論的是什麼題目,這還能保證我們會有相當不同的意見和觀點。

直到今天,史密斯回想起一九八八年一月中我們突如及來的拜訪,他都仍舊認為那是他宣教的高峰。這並不表示他對自己的會眾、或是他在講壇上傳達的美好、激勵人心的內容有任何不滿,而是他認為領導我們這群雜牌聖經讀書會是他生命中最值得驕傲的成就。當然,他以前也帶過聖經讀書會,有些歷史長久到足以跟我們平起平坐;同時他也持續地帶領各種不同規模、樣貌和持續力的其他讀書會。但是他說,我們的團體很不同,因為我們是*自主地*投入、追尋。我們不是回應釘在教堂佈告欄的傳單或是某個短訊,我們也不是史密斯為教區所發起的延伸活動。

我們是群主動的人。

史密斯說:「對唱詩班的人宣教,和對街上的行人說話很不一樣。在教會裡,我對話的對象是原本就已經傾向教義的人,他們對神職人員通常會有種真誠、根深蒂固、對權威的尊敬。但是這個團體有更多的互動,他們不會基於信仰而接受,他們有比較多的疑問,他們不認為我能知道所有的答案。我可以告訴你,他們絕對不是唱詩班。」

的確,我想我們確實不是。

(以上節錄自《星期一的心靈夥伴》第三章)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你遭受不公平待遇,心裡產生深深的挫折感;

當別人奪走你夢寐以求的機會,失落與嫉妒悄然來襲;

當你受到傷害,卻不得不和傷害你的人日日相對;

當你在物質與心靈之間失去了平衡點……

這些時刻,你該怎麼辦?

***

一群講究實際與勇氣的各界菁英,持續在隔週的星期一聚會長達二十多年。

這個聚會展示了他們的人生面面觀,並分享彼此的生活、挫折、信仰與友誼……

讓失去方向的人,找到面對未來日子的力量!

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星期一的心靈夥伴》

星期一的心靈夥伴 

TVBS主播 方念華、金曲獎音樂家 李文智、壹電視主播 李晶玉、

終身義工 孫越、知名藝人 傅娟、亞洲網壇球王 盧彥勳輔仁大學主任 嚴任吉神父

──熱誠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介紹

約翰.凱西克(John Kasich)

出生於美國賓州小鎮,是篤信上帝的郵差之子。26歲以俄亥俄州參議員身份進入政壇,30歲進入美國國會,並從此連任九任國會議員。他在任內的貢獻極多,以作風乾脆、精力旺盛而聞名,並被美國權威性新聞雜誌《新聞週刊》選為「21世紀百大人物」,與巴菲特、比爾蓋茲、賈伯斯等人並列。目前是俄亥俄新科州長。

他主持過福斯新聞頻道的節目《Heartland with John Kasich》,同時也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他的前一本著作《挺身而出:為美國魂而戰》(Stand for Something: The Battle for America's Soul)也是紐約時報暢銷書。本書是他在競選期間出版的書,他坦承,在這個時間點出書實屬意外,他的目的只是單純為了分享他與讀書會夥伴們討論信仰與人生意義的各種心得,與政治完全無關。

【內容介紹

在1987年的一個涼爽夜晚,辛苦工作了大半輩子、才剛開始準備享清福的的凱西克夫婦,正要去漢堡王喝杯咖啡放鬆一下時,在店門口被一輛酒後駕駛的車子直接撞上,並且雙雙死於這場意外。 這樁突如其來的悲劇深深改變了他們的兒子,也就是當時的俄亥俄州眾議員──約翰.凱西克。

這是《星期一心靈夥伴》書中的一段真實情節,在書中,約翰.凱西克述說了自己在一瞬間失去雙親的驚愕與悲痛,他陷入巨大的悲痛中,他也無法接受兩個終生勤儉刻苦、清心寡欲並篤信上帝的老好人,最後竟是以這樣的方式失去生命。他一直以來的堅定信仰動搖了,他無法不質疑,也無法不抱怨。他與上帝的關係受到極大挑戰,然而,這麼做只是更加深他的痛苦。後來在讀書會夥伴們的友誼扶持下,他對信仰有了新領悟,終於跨越了這個前所未有的痛苦衝擊。在此之後,他也一直藉由同樣的力量跨越各種人生逆境與阻礙。他在本書中分享自已親身經歷的一切,希望能鼓舞所有困在痛苦與低潮中的人。

讀者將會發現,移去政治成就的光環之後,凱西克的各種煩惱其實與尋常人並無二致。他出生於天主教家庭,與雙親一樣信仰堅定。然而,成人後的他與教會的關係不再密切,上教堂也變成偶爾為之的活動,雙親的死更使他與上帝漸行漸遠。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他有一群每兩週固定見面的讀書會夥伴,參與他們的對話,讓凱西克開始認真思索《聖經》的意涵,並對照自己平日的作為,重新找回了信仰。

本書是這個聖經讀書會探討信仰與自身關係的記錄,這個讀書會是由約翰.凱西克與他的老朋友共同組成,讀書會的成員每一位都是美國各界的頂尖人物,包括新科州長、知名律師、國會議案的推手、大企業高級主管、第一個破解愛滋病毒的權威醫生、美國頂級雷射科技研究學者、宗教界極具人望的牧師…等等。書中詳細描述了這群講求「現實」與「科學」的精英份子,是如何與作者結識、在何種因緣際會下被作者說動,加入這個以聖經為主題的讀書會,他們又是如何對聖經故事充滿質疑、爭論不休、再找出實証、達成共識,最後一同從聖經中找到了各種可以運用在現實生活中的聖經寓言與故事。

這個讀書會是在每隔一週的星期一舉行,書名便是由此而來。在這裡,約翰.凱西克脫下政治人物的身份,以閒話家常的方式與讀書會的夥伴們閒聊彼此遭遇過的低潮與困境。他們同時討論生活中很容易碰到的問題,再對照聖經所述,找出應對的正確心態及方法。這些問題包括:

慷慨─你如何確定自己的施善已經夠了?

正義─遭受不公平對待時,你該如何自處?

嫉妒─當別人得到你非常想要的東西時,要如何化解失落感和嫉妒心?

寬恕─受到傷害時,要如何面對那個傷害你的人?

野心─如何在滿足物欲與心靈成長間取得平衡?

他們討論這些問題的答案與意義,約翰.凱西克則將之記錄下來。他以自身的生活軼事和辛酸回憶來分享:如何在風浪中堅定自己的信念,如何從生命裡找到心靈的慰藉,如何在最痛苦的情況下重新振作,以及如何改變令人不滿的生活現況。書中以清新而直接的方式帶領讀者深入內心,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並透過友誼與信仰,找出突破低潮的力量與意志力。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說些關於我父母親──約翰及安.凱西克的事。他們都是第二代的移民者,從我有記憶以來,他們的性格中就有那種旁觀者的特質。我父親的家庭來自捷克,我母親的家庭則來自於南斯拉夫,他們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相遇,當時他們兩人都在退伍軍人管理局工作。我爸爸送了二十九年的信,我們家就在他的送信路線上,後來我母親也在郵局工作,負責分信。他們是誠實、誠懇、認真、敬畏神的人,他們有嚴格、勤勉的工作態度,他們不抽菸,他們不浪費──其實這點很好,因為他們實在也沒賺多少,但他們擁有的卻已足夠。他們從不抱怨,他們也從不覺得欠缺過什麼,他們的命運、生活中的地位,都成為他們人格的一部分,也由此塑造了我的世界觀。在我首次競選的演說中,我常說我母親寧可走一哩路,也不願意花兩毛五坐公車。我父親也一樣。然後,他們送我上大學、最後將我送入了華盛頓,我心中十分明白他們灌輸給我相同的堅定、努力工作的價值觀。

他們也在自己完全無意的狀況下,提供我另一種推進力──只不過這股力道是那樣殘忍、橫行霸道而又無比傷痛。

他們當時年近七十,健康狀況非常良好,正期待著退休生活。他們擁有退休年金、一些存款,以及明白自己終於能暫時放鬆、休息一會兒的安適感。生命很美好──雖然一直都很不錯,但這是他們終於可以蹺起二郎腿享受的時候了。天曉得他們這輩子工作的夠努力了,這一點平安和寧靜是他們應得的。

然後,一九八七年八月的一個晚上,他們在漢堡王門口停了下來。他們幾乎不吃外食,但是他們喜歡漢堡王的咖啡,所以偶爾會例外一下。他們說,這可是全鎮最划算的咖啡了,因為可以不斷地免費續杯。

但是,這一回一點都不划算。

那是個涼爽的夏夜,路面乾燥。當他們離開漢堡王的停車場時,沒有任何理由能讓他們預料到即將發生的事。但是就在那時,一名酒醉的駕駛沿著馬路直衝而來,筆直地撞上他們,我覺得他們甚至完全沒看到對方。

當時我人在華府,那些人在一、兩個小時之後才終於找到我。我父母被送往賓州醫院,那裡的醫生在子夜前聯絡上我,說我的父親已經死亡,母親則情況危急。他溫和、平鋪直敘地陳述著。老天,對這可憐的醫生而言,這一定是一通很困難的電話──因為接到這通電話對我而言絕對非常痛苦。事實上,他說第一遍的時候,我根本無法確定自己是不是聽對了,因為當你在接收這樣一個天崩地裂的噩耗時,你的心智會開始做出各式各樣奇怪的反應,直到今天我都無法確定自己當時的反應,或者我掛斷電話後所做的舉動。我知道的是我確實有走到車位,然後開車離去。其實,當時是由和我在一起的女子開車,因為我真的無法開車。在車子行駛中,我不斷地聽見那名醫生所說的話在我腦海中彈跳,說我的父親過世了,我的母親情況危急、性命垂危。

要如何處理這種事?要如何應對?真的,你到底該如何反應,該如何一歩一步地向前移動,去回應這個事件?沒有時間和強烈意圖去維繫孩提時期曾經擁有過與上帝美好關係的我,在此時此刻,只留給自己一條掙扎前行的淒惶之路。

我當然受到很大的創傷。我很愛我的父母親,他們對我極度的重要,而且他們正處於生命中那麼美好的時光,這點更是意義深厚,況且他們還深愛著彼此。多年來教堂都是我的生命線,但是近年來,我的雙親取而代之成了那條生命線。知道他們仍住在麥奇岩鎮,做他們的事、上教堂、互相照顧,那才是連結了我的童年生活與現在我所過的生活、讓我往來於華府與賓州之間的關鍵。知道我的雙親健康而快樂,給予我極大的能量和安慰,那種生活是美好的。所以,這個消息就像子彈一樣打穿了我心目中擁有的雙親的印象,我無法接受父親過世的事實──那個教導我是非觀念、教導我如何接球、如何堅守立場的男人。身為一個人,我所知道的是非和真誠,都和他所代表的是非與真誠息息相關。沒錯,他從來就不擅於口頭或情感表達,但是他的行為說明了一切。當你以送信維生時,你就已經清楚地傳達給孩子一件事:必須打拼奮鬥通過任何想像得出的艱難困境,以達成目標。這就是郵政服務的信念──「無論雨打、冰霜和下雪」──這都展現在我父親的一生當中,而現在這個醫生告訴我,他過世了。

當我抵達醫院時,我的母親仍活著,但是我一直無法跟她說話,我無法告訴她我愛她。那天早晨不久後,她就過世了,我又被子彈射中一回。我想那時我應該明白她的情況並不樂觀,但是當你即將失去一切時,就會死命地抓住仍有的。

我在醫院遇到我雙親去的新教會的年輕助理牧師。我母親很喜歡這名助理牧師,他聽到這件意外之後,就立刻趕來醫院協助我們,我因此和他相處了一會兒。他叫史都.波明,他試著安慰我,但我已太過傷痛;他試著和我說話,我也說不出話;他試著告訴我他明白我的感受,但是我根本聽不進去。

我還真的用語言攻擊他:「你怎麼可能明白我的感受?」

話一出口我就後悔了,我沒有理由用那麼嚴厲的語調對史都說話。但是他明白,他不在意,他知道我處於傷痛、暈眩和急切之中。

過了一會兒,他說:「約翰,你母親的歸處只有一個,就是和她的神在一起。」

我們一起坐在那裡,好久好久。史都看得出我極度悲痛,他明白我無處可去,但卻又不願意完全轉向他。我真的沒辦法。他其實沒有什麼話可以跟我說,因為我實在聽不下去。但是要感謝史都的是,就當連我自己都打算放棄自己的時候,他也沒有放棄我。接下來的每一天,他都嘗試著勸告我,每一天他都試著安慰我,而我每一天都抗拒著,尤其是開始的頭幾天。我對那個酒醉的駕駛太憤怒了,我太忙著詛咒讓我雙親步上悲劇的厄運,讓他們在那錯誤的一刻離開停車場。那個時候,除了我自己的悲慟之外,我什麼都無法接納。

但是他的話留下影響,讓我屹立不倒。倒不是說我有多大的力量或是信念,但是至少我沒倒下。史都一定感覺到他有帶來一些影響,因為他向我提出一項溫和的挑戰。他說:「約翰,我不認為你真的清楚自己的信念,你必須要決定你和上帝的關係位置。你現在有機會,但是隨著時間過去,這個機會會消失。你的痛苦會漸漸和緩,你會回到原有的生活中。」

當然,史都說的沒錯。他剛說出口,我就打從心底地明白。我知道我遠離了上帝,國會的工作,可說是一種非常孤獨、寂寞的存在,你被其他的一切所吞噬,而那些不過也就是雜七雜八的東西而已。不管你的辦公室有多大,或者是你在民調中領先多少個百分點,或者他們在週日早晨的談話節目中是如何評論你。但是,一直到史都用這些溫和的話語點醒我,我才意識到,原來我早已不知該如何面對未來的日子了。

史都的勸誡像個浮標,而我伸手抓住了。沒錯,沒有人能明白我的感受,但是在那些雙親剛過世的黑暗日子裡,史都仍願意嘗試提供一些微小的安慰。他和我一起撐在那裡,然後提出了一個挑戰。他知道我和教會的過去,他也知道我在年輕的時候離開了教會。他從和我母親的對話中了解這一切,當我放下防衛已經夠久的時候,我也這樣子告訴他。他說:「約翰,你現在擁有一個機會。我不知道在你的世俗生活中你所面對的是什麼,但是你雙親的死亡為你開啟了一扇窗,你必須決定自己是否願意走入那扇窗。過一陣子,那扇窗會關閉,但是現在它是開啟的、大大敞開的。過一陣子,痛苦會逐漸紓緩,你也會回到原來的生活中,但是在窗戶敞開的此時,你何不窺看一下,瞧瞧在過去這些年裡,你的生命中缺少的是什麼?」

在內心深處,我明白史都是對的。我在生活中已經遠離上帝,而我此刻已經無處可去了。

史都說:「那扇窗會關上,約翰。現在它是敞開的,但是之後會關上。雖然你現在萬分痛苦,但是這些都會成為過去;儘管現在這一切看起來如此可怖,終將會成為過去。不要白白錯失了這個機會。」

對我而言,那是個轉捩點。一週之後,等我回到華府時,我已投身展開一場幫助我決定我和上帝、以及永恆命運的旅程。我完全不清楚旅程的終點,也不清楚要如何前往,但是我明白,透過史都所說的那扇敞開的窗,我會讓上帝回到我的生命中。不是那種OK繃式的緊急救護,也不是那種暫時安撫我喪親之痛的止痛藥效果,而是一種持續不斷、滋養我生命力量的方式。

(以上節錄自《星期一的心靈夥伴》第二章)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啊,請帶我穿越苦難吧

我再也受不了這些痛苦與折磨了!

確定版正封.jpg 

幾年前,我走進了一家藝術用品店,想買一份禮物送給某人,不經意地跟店主人聊起來。我跟他談了許多關於我的事,告訴他我正開始從事寫作,我正在撰寫一本關於天堂的書,我希望將來某一天,它能夠幫助某些人。我記得我當時將天堂描述得非常有趣。但是,這個老男人臉上的笑容卻凍結了。他突然將臉別開,說:「噢……天堂……是喔。好吧。」

當時,我對於他的反應感到很驚訝,於是我說:「呃,不好意思,我說錯什麼了嗎?」

「天堂?」他氣急敗壞地說:「拜託,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天堂。而且神根本不存在。」

接下來,這個男人告訴了我,他的人生中所遭遇的一切悲慘的事,真的有很多。他的父母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過世了,他的兄弟姊妹也在很小的時候就夭折──全都死於癌症──他曾經失去許多工作,前年,他的妻子也過世了,留下他一個人孤孤單單地活著。而他唯一的兒子──一個從不開口喊他的兒子──根本是一個窩囊廢,把他的生活搞得一團糟。但到目前為止,最令他感到痛徹心扉的,是二十五年前他女兒的死。那時,她只是一個年僅八歲的小女孩。有一天,當她和她的朋友們在屋子的前院玩遊戲時,她突然暈倒,在送往醫院的救護車上,她就離開了人世間。醫生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某種心臟心律失常,但真正的死因他們也不能確定。她的死亡將這個男人徹底毀滅,他堅決且義無反顧地拔除了身上可能殘 餘的任何信仰。

我聽著這個老男人描述這所有的一切,試著想找出一些話來安慰他。但,想當然耳,我什麼話也說不出來。我告訴他,我對於他所經歷的這些傷痛感到很遺憾,但我實在不知道我還能做些什麼。於是,我只有默默地離開。

很不幸地,沒有一個既簡潔又睿智的答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人們會受苦?」你也無法不假思索地說出一個現成的答案,以減緩人們的痛苦。這就是為什麼有許多善良的人們,最後會對失去至親的朋友或家人們,說著於事無補的安慰(雖然他們可能是無心的)。他們會這麼說:「別擔心,事情會好轉的。」、「這是上天的旨意。」、「至少你還有我啊!」或者「不要再哭了,你應該站起來重新開始。」

許多人都忘了,傷痛就像是一個開放式的傷口——一個血淋淋的、皮開肉綻的傷口。我們最不想聽到的是當我們身上的外傷如何如何,為何需要包紮、傷口為何會裂開、為何我們會流血等等生理解釋;此時此刻,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找一個專業的醫生為我們止血、包紮,讓傷口慢慢痊癒。假如醫生把關於瘀傷、撕裂傷的所有細節一下子對我們吐露──在我們痛得尖叫的時候──我們的心情能因而感到比較平緩,能嗎?

很多時候,神最不會做的事,就是當我們承受苦難時,告訴我們為何我們要經歷這些。這些事或許祂會晚一點告訴我們——很可能是很久以後。然而,祂會做的,是幫助我們承受這既可怕又皮開肉綻的傷口的疼痛感,使我們得以毫髮無傷地穿過暴風雨。現在,請了解一點:不論你是什麼人,又或者你處在什麼地位,神永遠會答應這個請求:「請帶我穿越苦難吧!」

我說,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必須承受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苦難。當這些人正在經歷苦難的試煉時,神會對所有前來向祂尋求協助和安慰的人說「好」,請注意我並沒有說「神會停止你的苦難,或在第一時間阻止它的發生,或以任何方式減緩你的痛苦」。這可能會是一個最大的信心絆腳石,但我們必須昂首面對這一切:神允許了許多可怕的事情發生。祂允許讓疾病肆虐國家、讓颶風摧毀城市、讓殺人犯和強姦犯恐嚇整個社區。記住:祂還曾經允許數十萬名孩童在納粹集中營被毒氣毒死。祂說一聲「好」可能會讓你接受某種形式的痛苦——而那或許正是你最最恐懼的一種。

重點是,不論我們將會經歷怎樣的苦難,神永遠會為我們開闢一條出路。那條路並不是讓我們直接脫離那個苦難本身,而是讓我們從那個苦難所帶來的徹底晦暗的絕望之中逃脫出來。而這也是向神這麼請求的要旨——走出晦暗的絕望世界。在祂寫給格林多(哥林多)的信中,有一段著名的話,宗徒保祿(門徒保羅)是這樣描述神的:「你們所受的試探,無非是普通人所能受的試探;天主是忠信的,他決不許你們受那超過你們能力的試探,天主如加給人試探,也必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夠承擔。」

心靈作家經常採用這個段落,來說明神絕不會允許我們接受超越我們忍受極限的罪惡的考驗。但談到苦難時,它也相當適用。神永遠會給我們一個「逃生艙口」。無論我們內心有多大的風暴,祂永遠會給我們一個出口,而也因為這個出口,我們不會一直被困在那裡。當耶穌基督祈禱自己得以免除十字架上受刑的苦難時,神原可以拒絕祂的請求,但祂卻派遣了一個天使,到革責瑪尼(客西馬尼)花園安慰祂。讓天使陪著祂、安慰祂,這也更加強了祂的決心,而且也幫助祂度過當時祂所經歷的深刻情感騷動和恐懼不安。

這與神提供給我們的協助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身上既有的痛苦可能不會因為這麼祈求而消除——而我們自己總是期待著,當我們向神請求時,就能得到神的幫助和安慰,並且能因此更強化了我們的心智。

當你請求神幫助你「安然度過」,祂將會引導你到讓你傷口癒合的最佳途徑。假如你需要跟一個這樣的人說說話,也許神會把他或她送到你的面前。假如你需要遠離大家,一個人孤孤單單地靜一靜,也許神會鼓勵你的老闆在工作之餘,給你更多的休假時間。假如你需要讀一些療癒身心的書,也許神會把一本完美的書交到你的手上。有的時候,當一個人正在經歷一個特別痛苦的哀悼時期——它可能是來自小孩或者伴侶的死亡——神往往早已知道,偶爾,祂會提供一個跡象,告訴你逝去的親人現在其實是過得很好的。

不論神是否會回應這個請求,有一件事是我們可以確信的:祂將會加快這個治療的腳步,並確定你已盡你所能,運用最小的情感、心理和精神損害,來度過你所經歷的苦難。這個保證不只適用於生命中巨大的不幸災難,它對於渺小的日常活中的「厄運的打擊」也一樣起作用。你不需要等到心臟病發作、得了絕症或者車禍發生時,才能尋求神的協助。當你牙痛時,你就可以這樣請求;當一個討厭的同事在工作時不停地對你說話時,你就可以這樣請求;當你困在車陣中時,你就可以這樣請求;當你面臨各種各樣的苦難時,你都可以對神說:「神啊!請帶我穿越這一切吧!」

而祂將會如你所願。

原因是,神永遠會答應這個請求,即使你的痛苦是如此巨大,你幾乎感覺自己快死了,假使疼痛不減緩一些,你甚至想走上自殺一途——神會幫助你的。祂會過來找你,用祂的手臂將你高高舉起,帶著你走出黑暗。因此,我們所信仰的神,永遠都會在的。祂知道苦難意味著什麼,祂也知道死亡和埋葬代表什麼——祂也知道如何走出冰冷、絕望的黑暗之墳。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迎點選以下連結觀看書評

結合當代知識的哲學讀本:《我是誰》http://pots.tw/node/6442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