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的教養原則

 

關於孩子的教養,《聖經》提供了許多非常中肯的建議和教誨。正如《聖經》告訴我們的,由於孩子一出生即帶有原罪,因此適當的教養十分重要。誰都不需要教孩子如何使壞,他們自然就會行為不良。在任何情境下,由於人性使然,孩子都傾向做錯事, 而不是做對的事;做有利自己的事,而不是利他的事。若要將孩子扶養成品格良好的人,以確保孩子能夠永遠做出正確的行為,則長輩就必須對孩子示範其正面影響,這是很重要的。而尊重他人及自己,就是正確行為的方式。以下十條來自《聖經》的管教原則,加上支持這些原則的《聖經》經文,對於了解養兒育女的正確管教原則絕對非常重要。

 

原則一:愛之深,責之切

上主管教他所愛的人,正像父親管教他的嬌兒。──〈箴言〉第三章第十二節

一九七○年代時,我曾是第一個教養學者,主張一個家庭的運作方式必須像個仁慈(benevolent)的獨裁政權(dictatorship)。我的用意是要傳達一件事:恰當的教養是由強而有力的愛與領導所構成,兩者份量相當。仁慈這個英文字的拉丁文字根意思是「為了⋯⋯好」,而獨裁者(dictator)這個英文字的字根則是命令、指揮(dictate),只是用權威方式說話的意思。我認為這個詞正好捕捉到好的教養的精髓,但我很快發現, 許多人,尤其是教育兒童及工作中必須與兒童相處的專業人士,只聽過「獨裁政權」, 卻不明白它的字源由來。因此造成盲目的反對,大聲咆哮和粗野無禮的行為也伴隨而來。我試圖為自己辯解卻徒勞無功,在這過程中我逐漸了解,這些人認為光用愛就足夠培養出一個有用的孩子。無論我用什麼詞來代替權威的領導,這些理想主義者都會嚇到抽筋。

一個人說他愛另一個人,沒問題,很好,但一門愛的專業如果缺乏行動的證明,那就毫無意義可言。就父母之愛來說,適當的教養正是這樣的一種證明。《聖經》說,信守原則正是父母喜愛子女的表現。父母愈是喜愛子女,他們的管教就會愈有效力,就會愈喜愛子女。《聖經》上也說,恰當地管教子女的父母是在做神的工作。不用說,沒有什麼別的工作可以給人帶來更大的滿足感了。

 

原則二:沒人喜歡懲罰,但它對被懲罰的人會帶來好處

我們受管教的時候,會悶悶不樂;可是後來,那些因受管教而經歷過鍛鍊的人能夠結出平安的果子,過著正直的生活。──〈希伯來書〉第十二章第十一節

〈希伯來書〉的作者說沒有管教會討人喜歡時,他指的是懲治性的管教,基本上說的是,如果懲罰對那個被懲罰的人來說不痛不癢,那麼懲罰就不會有效果了。

兩代以前,當孩子為非作歹時,父母會毫不猶豫地讓他們吃到苦頭。但後現代心理學式教養卻強調保護孩子自尊的必要性,因此造成一個教養上的難題:父母(一)嘗試要在懲罰孩子犯錯的同時(二)避免造成孩子的心靈受創。這兩種努力根本是相互抵消的。結果是孩子的反社會行為愈來愈不受控制(而且愈演愈烈),父母們嘗試管教時愈來愈挫折, 心理健康專業者的生活則愈過愈舒服。

 

原則三:適當的懲罰是必經之路

因為主管教他所愛的每一個人,鞭打他所收納的每一個兒子。──〈希伯來書〉第十二章第六節

一九七○年代中,我為了成為合格的「正向教養」(Positive Parenting)指導員而修了一門課。當時我的長子七歲,而我才剛開始醒悟—我在研究所時學到的大部分知識都是毫無用處的。

在這個為期一週的課程開始後兩天,我明白這門課所教的「管教」根本不是什麼管教,而是談話、說理跟解釋。我問教授這門課的心理學家,為何在他的講課和上課資料中,懲罰這個詞明顯消失了。他回答說懲罰會降低自尊,並且讓行為問題變得更糟糕。「懲罰犯錯不是種表達關愛的方式。」他說。好吧,不過《聖經》說適當的管教包括懲罰,運用得當會是種愛的表示。你要相信誰的說法呢?

 

原則四:真正的孩子必須接受管教

如果你們不像其他的兒子接受管教的話,你們就不是真兒子,而是私生的。──〈希伯來書〉第十二章第八節

這是什麼意思? 如果一個孩子沒被管教,他就不是父母真正的孩子嗎? 這是很嚴重的一句話。意思是說,沒好好管教孩子的父母是犯了兒童疏忽罪 child neglect)。而最近這些年,美國法院時常因父母疏於照顧兒童而裁判中止親權。事實上,〈希伯來書〉 的作者想說的正好和法院認定的一樣:無論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表現,父母疏忽兒童都是不當的行為。他們沒有向孩子確認他是自己真正的孩子。正如一個成熟的成人是透過自己的信仰,證明(確認)他是上帝真正的信徒一樣,一個孩子透過父母的適當管教,也能證明他有資格成為社會的一員(一個有用的公民)。

 

原則五:服從的孩子使父母常樂

管教兒子,他會使你終生平安喜樂。──〈箴言〉第二十九章第十七節

每個人都認識一些父母,他們的孩子非常不聽話、沒禮貌⋯⋯。他們有寧靜的生活可過嗎? 他們會以擁有孩子為樂嗎? 上面這兩個問題,當然都只是修辭性的疑問。能夠滿意自己身為父母的角色並樂在其中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對人恭敬、有禮貌而且服從長輩。反之亦然,有個不變的定律是,那些持續處在壓力、憤怒和憂慮下的父母一定有行為不佳的孩子。這類父母們深信孩子的犯錯造成他們的壓力,但這種信念只是在否認事實。

真正的問題是他們沒有給孩子適當的管教。《聖經》清楚地告訴我們,如果要讓孩子為父母帶來平安而非混亂,就要給孩子適當的管教。換句話說,無論父母給孩子帶來的是平安還是混亂,都要看他的父母怎麼做。教養出「好孩子」不是在擲宇宙骰子,結果好壞全憑「運氣」—某些父母就是這麼認為。但行為良好的孩子不是偶然,他們是父母教出來的。

 

原則六:孩子要聽父母的話

作兒女的,你們要事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歡的。──〈歌羅西書〉第三章第二十節

神希望和人建立關係,但人和神的關係需要自律。而由於適當管教孩子的父母就會教出自律的孩子,這孩子於是擁有了成為神國永久子民所需的美德。難怪聽話的孩子是上帝所喜歡的。因為這正是祂唯一希望的!

 

原則七:服從將為孩子帶來福氣

年輕人哪,要聽從你父親的訓誨,不可忘記你母親的教導。他們的教導,像戴上華冠,更顯出你的品格;像帶上項鍊,使你更俊美。──〈箴言〉第一章第八至九節

當做父母的說:「我真希望孩子聽我的話!」(我們都聽過為人父母的這麼說)時, 他的願望是不會實現的。首先,孩子不會答應大人的願望。其次,因為那個父母希望孩子為了他的好處而聽話,好減輕他的挫折、壓力,讓他內心平靜。但《聖經》卻清楚表示,儘管父母因為孩子表現良好而喜悅,但行為良好的福氣主要還是會回到孩子自己身上;好禮貌就像好的珠寶,總是為「穿戴」上它們的人增光。

 

原則八:最聽話的孩子是最快樂、最自重的孩子

拒絕接受管教等於傷害自己;聽從規勸便是求取智慧。──〈箴言〉第十五章第三十二節

最快樂的父母總似乎有最聽話的孩子,而最聽話的孩子是最快樂的。服從的人身旁總是散發著快樂的氣息,大部分原因是,聽從正當權威不僅表示一個人尊敬權威者,還表示他是個自重的人。

不服從的人不管在哪裡總是很難快樂。他們忿忿不平、鬱鬱寡歡,他們是「鄙視自己」的不滿現狀者。不尊重權威的人也缺乏自重。

加州大學的戴安娜.鮑倫(Diana Baumrind)博士所做的研究,證實了服從與快樂間的關係。在一項為期三十年的教養成效研究中,鮑倫博士發現,在適應量表上取得高分的孩子,比較可能擁有遵守傳統教養模式的父母。就管教來看,當孩子做錯事時,這些父母會毫不猶豫地懲罰他們,甚至體罰。(雖然說體罰只是偶一為之,不是慣例)。

 

原則九:就永恆的意義來說,缺乏管教會導致死亡

脾氣急躁的人讓他自食惡果;你要幫他,對他反而有損。──〈箴言〉第十九章第十八節

管教帶來希望。沒有保證,只有希望。適當管教可以讓一個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 但是否持續下去或能否迷途知返,全都得看他自己。父母的適當管教只是讓孩子擁有更好的自制力而已,他得堅持走在通往永生的窄路上,與它相反的那條路則是通往死亡。父母們! 把希望的禮物送給你的孩子!

 

原則十:教養是通往永生之道

他們的訓誨是亮光;他們的管教指示人生的道路。──〈箴言〉第六章第二十三節

耶穌曾做過一項大膽的聲明,祂說祂是「道路、真理、生命」(〈約翰福音〉第十四章第六節)。透過耶穌,我們被賦予永恆的生命。而在〈箴言〉中,我們則被告知兩件事:教養是通往生命的道路,缺乏教養最終會導致死亡。這正是管教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不僅對我們的此世關係重大,而且對彼世也一樣重要。一個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最偉大禮物,就是適當的教養。阿們!

 

 

本文摘自《聖經的教養智慧:教出有教養和自律的小孩》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聖經的教養智慧:教出有教養和自律的小孩》

前言 回望旅途

 

根基若崩潰了,義人能做什麼?

──〈詩篇〉第十一章第三節

 

幾年前曾有個年輕的母親跟我說,她拒絕接受「我的」子女教養哲學。搜遍當代子女教養文獻之後,她決定「依戀教養」(attachment parenting)最適合她。適合她? 這是種後現代說法(這種定見認為客觀真理並不存在,每件事都是相對的),就像滾石樂團在或許是最「後現代」的一首歌詞中所寫到的:「我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自由。」但正如我向這位母親指出的,如何養育一個孩子,關鍵不在他的父母,而是孩子自己。(如果你認為我的這個聲明太過獨斷,我建議你繼續讀下去)。持平地說,心理界社群只會眾口同聲地說他們關心孩童的教養,至於怎麼做,在各執一詞的喋喋不休當中,各派人馬均互不相讓地宣稱自己的觀點最優。選擇只聽某一種說法,或許是保持神智清醒的唯一辦法。

人們可能會問:約翰.羅斯門的子女教養之道有什麼特別之處?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屬於約翰.羅斯門的方式並不存在。本書中所描述的教養之道均直接來自於《聖經》。我是神的使者,而且是個有時會自相矛盾的使者。

我有北卡羅萊納州心理學委員會所發的執業執照。它的意思是「我是心理學家」。但不像擁有這類執照的大部分人士,我對於這門曾經高貴的專業在一九六○年代末期後的走向感到相當困擾,當時的美國心理學會被世俗的革新主義者劫持,而專注在推展人文主義意識形態更甚於提升人類處境。

若干年前我就了解,即使妥善地隱藏在科學客觀主義的偽裝底下,一九六○年代後的心理學實際上已是一種世俗宗教,人們不但把它當成信仰,而且深信不疑。一九八○ 年代初期我就逐漸喪失了這種虛妄的信仰,但也要直到七年前才拋下了最後一點殘存的信仰,將自己的生命交托給主耶穌基督。

我絕對相信,現代心理學對美國家庭的影響壞處大於好處。請注意,我所指的不是美國心理學會所熱中肯定、甚至大力推廣的各式各樣另類「家庭」,而是由一對異性戀父母和他們親生或領養的孩子所組成的家庭。養兒育女曾經是件簡單明瞭、沒有任何想像空間的事情,但如今卻變得如此困難、高度耗費心力並且問題重重,唯一的原因就是超過一代以上的時間以來,美國的父母們不再向自己的長輩們請教如何教養子女,而是讓心理保健專家告訴他們該怎麼做。除了少數且知名的人士之外—如詹姆士.道伯森(James Dobson)博士、凱文.列門(Kevin Leman)及少數其他人—心理學界所給的建議都很糟。一九六○年代中期以來,新的「子女教養」方式開始取代傳統以《聖經》智慧為基礎的育兒觀念,這時美國兒童的心理健康就開始步入向下沉淪的漩渦,直到目前還看不到盡頭。但孩子們不是唯一受專業建議荼毒的人。養兒育女一度是簡單明瞭、常識範圍之內的事,現在卻使女人倍感壓力,成為終其一生要做的事情當中最有壓力的一件。我曾與全美各地的母親談話,當我提到養育子女比在一家大公司裡管理一堆人還要更讓人焦慮時,她們全都同意我的看法。這不是上帝對我們的期望,上帝的期望也絕不是現代心理學那一套。

從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這位現代心理學之父起,心理健康專業就忙著支解觀念,再也看不見事情的全貌。當我告訴人們,佛洛伊德的理論沒有一個得到過證實時,每個人都十分訝異;事實上,這些理論大多已被證明不足採信。結論是,這些理論全是他捏造的。佛洛伊德確信自己擁有對人生的定奪能力—也就是說,他相信自己擁有獨一無二的洞見,可以看穿心靈的運作,他的任何想法都是對的, 所有其他人都必須知道他那偉大的腦袋到底在想什麼。說他對任何事的看法有錯,對他而言根本是難以想像的事。經過這些年,心理學理論推陳出新,經歷了許多變化,雖然理論不同了,說的卻還是同一套老掉牙的故事。自從佛洛伊德開始,心理學史就成為失敗的診斷、理論與療法的輪替:多重人格、恢復記憶療法、精神分析理論與治療、完形治療、遊戲治療等等。佛洛伊德也把心理學專業推向了無神論。他認為宗教是種精神官能症,而今天的心理學專業圈中,也的確有不少人抱持同樣的看法。我敢冒昧地說,臨床心理學者,作為一個團體,他們對神的敬意低於任何其他單一的專業團體。再一次強調,並不是所有的心理學者都如此,但這確實是屬於主流的特質,而約翰.羅斯門、詹姆士.道伯森和凱文.列門並非主流的一員。

我對我的專業的不滿和某種觀點有關。這種觀點認為,只需上過研究所,就有能力替一個在個人生活或團體生活中感到困擾的人諮商。優越的諮商能力來自聖靈(Holy Spirit),而聖靈並沒有特別偏好擁有博士頭銜的人。我的理髮師也是位虔誠信徒,我從他那裡得到過最好的諮商,更勝於我從任何人那裡所得到的。每當我設法解決個人困擾時,我就安排時間去理髮。

心理學主張,每個人根本上都是完好的,但基督宗教的教義卻認為,儘管人類是根據上帝的形象所造,但因為背叛神使得整個世界墮落沉淪。

心理學的核心教義是種免責的教義,它認為,基本上人是後天教養的產物;因此個人的罪行是心理衝突的反應,而這心理衝突是由父母的不當行為所引發(也就是人性本善,但因為父母而變糟,而父母則是因為祖父母而變糟,依此類推)。根據心理學的看法,一個人如果有長期的說謊習慣,那是因為他在童年時期,被迫感到自己有責任保護某些屬於家庭的秘密,例如父親的酗酒毛病或是母親與隔壁鄰人的定期幽會;他如果無法長久待在一個工作上,那是因為他的父親受到他的成就威脅,因此追求成就便等於背叛自己的父親;他如果有三段失敗的婚姻,那是因為他打從心底相信,沒有任何女人是可以信任的,就像他的母親⋯⋯。基督宗教的教義則主張,我們是唯一該為自己的罪行負起全責的人,也只有接受這份責任,我們才能夠獲得寬恕。

 

有一個嬰兒為我們而生! 有一個兒子將賜給我們……他將被稱為:「奇妙的導師」「全能的上帝」「永恆的父親」「和平的君王」。

──〈以賽亞書〉第九章第六節

 

心理學認為,人可以透過治療過程而得到「拯救」,而這治療過程乃是以另一個人為媒介;心理學也認為,只需掌握一個人因父母而產生的墮落行為,就能使他得到釋放。基督宗教的教義則認為,人只能透過對耶穌基督的信仰而得到救贖,耶穌基督就是真理,只有祂的真理能夠讓人自由。

因此,我不是一個基督徒心理學家,而是個擁有心理執業執照的基督徒。我相信耶穌基督是唯一的奇妙導師。只有透過祂,一個破碎的人才能真正重回完整。

我是在一九九○年代開始理解心理學是一種世俗的宗教,當時我的執照許可委員會控訴我「專業上行為失當」。而這裡的行為失當,指的是我在一個報紙專欄中的言論—我認為一個在某個場合中受到非家庭成員性侵害的十八個月大嬰兒「不可能記得這件事」。這個言論,把全美國的心理學家、臨床社工、婚姻及家庭治療師給氣瘋了。當時,心理健康專業界中最賺錢的一個流派是「恢復記憶療法」,這個療法是依據一個不具經驗效力的觀念,也就是認為在一個適當的治療情境中,人們可以恢復他們的創傷記憶,甚至是發生在嬰兒期的早期記憶。因為這件事,我被控告違反專業倫理。但事實上,我不過是指出國王沒穿衣服而已。

在我遭受審判的過程中,我開始警覺到我的心理專業是種意識形態;也因為它是種意識形態,心理專家並不太在乎真相。如果客觀的研究發現與流行的臨床觀點相牴觸,研究發現就會被忽略,甚至受到嘲弄。舉例來說,關於記憶的研究證實了我的立場—大約三歲前,人不會形成可信的、長期的記憶,而這個原則同時適用創傷事件與日常事件的記憶;但這個發現並未受到重視。我的言論威脅到了臨床心理學所築起的紙牌屋,所以我得走人。雖然最後我的律師勝訴了,但當事情告一段落時,我了解這場磨難背後的意義,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毫無疑問,我的心理學專業有如建築在沙地上的房子,沒有一個穩固不變的基礎。這個真相從此釋放了我。

但我還有另一個障礙需要克服。當時我是個文化意義上的基督徒。我上教堂,我在教會的理事會和各種教會委員會中服務,我也捐錢給教會,但這些全都是假的。我不過是戴上一個正人君子的面具,這個面具讓我無須面對自己的罪愆和需要,但我需要被寬恕、需要透過神子與神建立真正的關係—即便當時我的本堂牧師告訴我,相信處女生子、道成肉身、基督復活並不是成為一個好基督徒的必要條件。他說我可以自由地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真正重要的是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做了多少善行。我充分享受了這份自由,大量閱讀關於「歷史基督」(historical Jesus)方面的書籍,這種方式逐漸幫助我瞭解神人關係。

當時我的姊姊安(Ann)和姊夫麥可(Michael)都曾試著想和我分享主,但我卻堅稱福音書中的矛盾太多,耶穌的故事不可能是真的,我甚至不斷列舉其中的一些矛盾。而他們卻耐心地聽我說,並幫我指出,單憑有四個人以些許不同的方式敘述同一個故事這點,並無法證明故事不是真的。我反駁他們,如果就像他們宣稱的一樣,耶穌的故事是真的,那麼哪一個福音書中才是正版? 一個人怎麼可能一臉坦率、毫無保留地宣稱真相可以有四種不同形式? 我的姊夫惱怒地告訴我,我的想法「太邏輯了」。我則回答他,上帝賜給我們可以邏輯地思考的心靈,如果要我接納耶穌是我的主、是我的救主, 那麼就得尊重邏輯的思考方式。

數年後,透過了李.史卓貝爾(Lee Strobel)所著的《耶穌的真相》(The Case of Christ)一書,我終於接受了主。當史卓貝爾決定運用他在調查報導方面的訓練,深入探索福音書的真相時,他仍是個無神論者。然而讓他自己也大感驚訝的是,他的研究工作並沒能強化他的無神信仰,最後他承認,自己無法否認福音書作者—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報導的正確性。他感到別無選擇,只能承認、屈服於邏輯所帶領他來到的真相面前。史卓貝爾為我完成了我該做的知識性探索。讀完︽耶穌的真相︾這本書後,我終於承認、屈服了。

現在,我想請求讀者容許我稍微回溯一下這段旅程。在我終於大徹大悟的前十年, 我十分享受自己身為全美頂尖子女教養專家的名聲。我是出過八本子女教養書的暢銷作家,每星期均為全國性的報紙專欄撰寫文章,而且還是這個領域中最忙碌的公眾演說家。而時不時地,在某個演說的場合中,都會有個牧師趨前來告訴我,不管我是否知道,但我關於兒女與父母責任的談話完全符合《聖經》的教誨。我總會禮貌地聽他們說,不怎麼真心地回應,同時眼角不斷搜尋最近的逃生出口。耶穌基督的真誠信徒們, 總是教我緊張不已。

 

(看更多: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6270)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忍過關鍵的18分鐘,就能開啟逆轉新出路!
郭醫師教您,避開情緒風暴,雲淡風輕,從容面對所有事~

---以下書摘自郭約瑟醫師,精彩著作《沙漠玫瑰花正開》《讓此生,成為世界的祝福》
 
 

關鍵的18分鐘
 
「治療時間快結束了,最後告訴你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當一個人面對實際或想像的危機時,會出現強烈的負面情緒,整個大腦功能,包括理性腦區,都會很快被負向情緒記憶中樞所掌控,這是為了快速啟動反射性的求生機制。接下來,大量的腎上腺素會被分泌到血液之中,大約維持十八分鐘左右,引發全身自律神經、內分泌以及免疫系統的反應來對抗危機 。
 
「剛剛我們所提到的情緒來來去去,正常情況下,只要能忍過關鍵的十八分鐘,我們感受得到的強烈情緒也會消失,剛好是腎上腺素作用持續的時間。如果把心中混亂的思緒比喻成一杯混濁的水,只要等待十八分鐘,這杯水就會回復清澈狀態。但是,如果啟動了屢慮思的行動模式,壓力賀爾蒙分泌的濃度就會更高、更久,癱瘓理性大腦的時間也會更長。長期下來,最終會造成心血管、大腦情緒中樞、記憶區、免疫系統⋯⋯等功能的退化,形成各種嚴重的身心疾病。」
 
全醫師在初次的療程中,像演講一樣,說了一堆專業知識,目的是要為後續的靜觀訓練療程做基礎的準備,順便教導小倩如何有效控制過度衝動的傷害性情緒與行為。
 
只是內容似乎稍顯艱澀,讓小倩一時招架不住。不過,心理治療師的慣例,都會提供治療錄音,可以讓患者帶回去仔細再聽。有問題之處,在日後的療程可以再討論,這是相當貼心的地方。
 
「反正我只需要聽懂重點,忍過關鍵的十八分鐘,或許對我就很夠用了。」
 
小倩說的完全切中要點。結束這一節療程,全醫師送走小倩之後,做了彙整記錄,之後畫上一個笑臉。
 
 

*************
 

18分鐘的原理
 
簡單說一下神經科學原理。當外界刺激傳到情緒記憶庫杏仁核時,受制於情緒記憶中感官知覺的相似連結,在毫秒內會發出警示,結果可能產生莫名的恐懼、暴怒與敵意,反應期約在十秒鐘之後衰退,但增加的腎上腺素會維持十八分鐘左右,影響其他自律神經與內分泌系統則可長達三至四小時。
 
陷入重複思考流程(rumination)的焦慮或憂鬱症患者,會持續不斷刺激杏仁核,以至於後續的神經內分泌反應期因而拉得更長,甚至難以收拾。女性在重複思考流程部分的特徵較男性明顯,如果無法得到有效控制,自律神經與內分泌系統,會因此受到更長期且慢性化的傷害。
 
破壞性情緒對會生理功能造成長期性的傷害,波及到自律神經及內分泌系統所管轄的全身器官,包括心血管、呼吸、胃腸、皮膚、神經肌肉系統等,即所謂心身症,意即過度壓力所導致的長期心理困擾,會間接造成身體疾病,或是惡化病情。
 
當理性駕馭不了負向情緒,甚至扭曲的思考產生負向情緒時,這種種破壞性情緒會釋放不當的強烈訊息,造成自律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不成比例或過當的動員,進而積勞成疾。
 
緩解技巧
 
這也是現代人常態性處於高度壓力狀態的危機所在,所以情緒折磨在所難免。只有提升痛苦緩解的能力,才能及早緩解或平息杏仁核風暴;常見的緩解技(Mckay M. et al.)可分為以下五類:
 

  • 靜觀:靜觀技巧可以沉澱負向的思緒,降低大腦對杏仁核的持續性干擾;

 

  • 放鬆訓練:針對神經肌肉系統的想像式放鬆,可從周邊神經系統的放鬆提供杏仁核舒緩的回饋;

 

  • 轉移注意力:減少從外界或大腦內部對杏仁核的負向刺激;

 

  • 舒緩五官知覺:對已啟動的杏仁核後續效應,進行有效的降溫作用;

 
五、自我安慰:啟動幸福腦區的活力,來緩衝與平衡內在負向非理性信念,減少對杏仁核的持續刺激。
 
如果能勤練這些技巧,面對受苦情境時便有更多的防備能力,不至於驚慌失措,也就比較不怕吃苦了。
 

常見轉移注意力的好方法,包括離開刺激事件現場、從事園藝活動、攝影、登山等等,藉大自然開闊心胸施展療癒力量;把注意力轉移到中性的人或動物身上,拜訪或電訪幽默的朋友,逗逗可愛的小動物,讓溫順忠實的寵物釋放撫慰和緩的力量;做一些不費力的整理工作或家事、洗把臉、伸伸懶腰、數算1到10;再來就是翻閱自己曾經用心編輯的剪報、集郵;喚醒美好旅遊記憶的紀念品或相片;翻閱過去所書寫的幸福日誌等等,只要是能改變感受都可以
 
「奈德老師,我想到能有效安撫五官知覺的方法,包括芳香療法、按摩、泡溫泉、拜訪山水美景、看喜劇或笑話大全、聽古典音樂,甚至發揮想像力前往過去幸福記憶的美好場景,重新找回幸福感受。」

 
 *************


靜觀的步驟   
 
「我先簡單教你靜觀的基本步驟,學成之後你可以常常練習,好好體會處在其中的妙處。
 
第一步,
先學習觀察你的呼吸先進行腹式呼吸法,慢慢深深吸氣、停幾秒鐘後再慢慢呼氣,三到五次之後放輕鬆自然呼吸,並且試著將注意力集中在你的鼻尖,在呼吸之間,感受空氣流動的節奏。這段呼吸訓練的重點,是要你學習專注在呼吸的當下。」
阿魯深吸氣之後,觀察自己的腹部是否突起。
 
第二步,將注意力聚焦於心中不斷浮現的思想、情緒、知覺。你會發覺,在你的心中有無數的念頭在鑽動,這些內容包括近期外在事件、過去的記憶與未來的期待,甚至潛意識的奇妙幻想也會趁機跑出來,進行錯綜複雜的交流。但你要學習完全不管它們,只是靜默地當一個觀察者,專注觀察當下的經驗。你只是觀察,不要隨任何念頭起舞
 
如同老師所言,阿魯萬念鑽動,想起自己一生的起伏,悲慘的遭遇,妻子傷心憤怒的舉動,孩子的叛逆,老闆陰狠的嘴臉。
 
第三步,學習全然接納腦中出現的所有內容,保持不做任何分析、評價或判斷的狀態。」
 
這些念頭都帶著強烈的負向情緒,要不評價還真困難。
 
第四步,容許這些令你分心的情緒、想法和論斷飄過而不陷入其中,任它們來來去去、上上下下,簡單說,就是放下(let it go)、不執著。」
 
阿魯發現自己很容易就被這些負面的念頭帶著走,而且總是浮現憂鬱、悲傷的情緒。
 
第五步,即使一時分心、被念頭帶走,甚至湧出慾望、厭惡、困倦、浮躁、懷疑與論斷,也以這些思緒為師,並寬恕自己,從容自在地重回到第一步驟的專注呼吸,讓自己的專注力重新集中在當下。
 
 
 *************
 

呼吸訓練
 
「請大家舒服地坐在質地適當的椅子上,挺直腰桿,不要靠背,雙腿微開,雙手輕輕擺放在腿上,掌心朝上。眼睛可以輕輕閉上,或是自然地聚焦在前方的地板上。」
 
賈老師以眼神看著大家是否都有確實跟上。
 
「請大家開始覺察身體與坐墊接觸的感受,些微的壓迫感或麻麻的感覺,就只是單純的覺察
 
「接下來,覺察自然呼吸過程中,腹部的起伏。吸氣時,覺察腹部的輕微擴張,有種伸展的感覺;吐氣時,覺察肚子的氣似乎被釋放出來,那種微微放鬆的感覺;當然,你也可以改成去注意呼吸過程中,空氣經過鼻腔的感覺,就看個人對感受的靈敏度。」
 
 

賈老師站起來,來回巡視,看著學員的動作,做了些微的調整與指導,之後再開始下一步的指示。
 
「照著自然的步調,不需要刻意去控制呼吸的節奏。」
 
學員們都能放鬆步調,只有小倩,她腦中無數的念頭竄出,甚至還有些煩躁、坐立不安,賈老師注意到了,刻意走到小倩的身旁,輕觸她的左肩,溫和地進行下一步指示。
 
當專注力飄走時,不需要特別在意,那是很正常的現象,只需要和緩地將專注力再度帶回到腹部的呼吸知覺,記得把呼吸當作是一個重新連結到此時此地的思緒定錨點。
 
經賈老師這麼一碰,以及溫和言語的引導,小倩的思緒的確有些和緩下來。過去這段時間,只要有異性稍微碰觸到她的身體,她就會反射性感到強烈的嫌惡反應。但是在當下被碰觸這一刻,她並未出現類似的反應,而且清楚覺察這只是一位溫和的指導老師,對學生非常單純的關懷而已。
 
這訓練過程,需要好好地善待自己,不要讓指責、批判的習性,輕易地把你的注意力給帶走,藉此來培養更好的耐性,並接納、喜愛自己真實的體驗。
 
賈老師讓這個訓練過程持續了一段時間,看著大家都逐漸掌握到了要點之後,出聲讓大家從短暫的平靜當中回神過來,因為治療時間也剛好結束了。
 
「這週的家庭作業,請大家每天至少撥出十八分鐘左右,有耐性地做一次這樣的呼吸訓練,下週我們再來進行後續的課程。」
 
十八分鐘,似曾相識,是負面情緒引發腎上腺素分泌持續的時間,讓人能躲過情緒風暴的關鍵十八分鐘。
 
雖然小倩還沒辦法完全掌握呼吸訓練的要訣,但從今天整個課程中所得到豐富的靜觀知識,以及不同於以往對異性碰觸的過激反應,心裡覺得踏實許多。
 
與學員們互道再見之後,小倩踩著輕盈的步伐,離開團體治療室。
 
 
 

▌▌
強力推薦 郭約瑟醫生精彩作品▌▌
 
《沙漠玫瑰花正開》
修復傷痕、尋回真我,一段擁抱幸福的療癒旅程   
 

羅東聖母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
《靈醫會之光》總編輯 郭約瑟 最新溫情力作


 

為所有心靈受傷的人療傷止痛的一本書
專業精神科醫師郭約瑟帶你找回自己、重新被愛
 
這是一個關於兩個受困於過去創傷的破碎心靈,
在不同契機下,分別遇見了帶來轉機的心理治療師,
一個偶然,讓兩段探索與療癒之旅有了交會點,
生命從此轉變,讓愛重新啟動的故事。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林靜如(律師娘、作家)、林式穀(台北醫學大學精神醫學副教授)、瑪那熊(諮商心理師)、賴佩霞(魅麗雜誌創辦人)——溫情推薦
 郭約瑟 著│定價330元  >>>看更多試閱
 

 
《讓此生,成為世界的祝福》
12堂心靈祕境的重生旅程

 
這是一部能協助你逆轉人生、並完整調和身心靈健康的經典著作!
 
隨著劇中人經歷12堂心靈祕境的珍貴課程,
將會習得各領域貼切實用的心理學技巧,領悟書中所探討的靈性實相,
陪伴讀者由內至外,一一檢視並整合失序或失調的身心功能、
價值觀、人際關係與大自然資源的使用觀念。

 
郭約瑟 著│定價330元 >>>看更多試閱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叮叮噹
聖誕節的腳步近了,
又到了每年弟兄姊妹們最期待的節日~~
我們也逐漸感受這一個寒冬裡溫暖的歡慶氣氛
保守平安的心,展望未來,買些好書當作禮物送給自己和朋友吧!
今年冬天,就讓我們一起沉浸在書香裡,好好分享這些基督的愛的故事與溫暖吧!
 

2017啟示出版‧歡慶聖誕‧優惠佳音方案:
聖誕節,一起挑本書吧!
10本精選推薦書單,不限本數,一律75折優惠!!
今年僅此一檔!機會難得!
趕快打開附件訂購單,為自己,也為別人帶份超棒的耶誕禮物吧!
或電讀者服務專線:(02)2500-7718 詢問。
或將此份聖誕優惠佳音轉寄給其他更多朋友知道!報佳音!

 
 

   聖經人物誌:400位聖經名人故事集



挪亞方舟和大洪水事件是怎麼來的?
摩西領導以色列人出紅海碰上哪些困境?
為什麼大衛王撂倒巨人之後可以稱王?
大力士參孫為什麼兩度被他的女人出賣?
耶穌和十二門徒的最後晚餐究竟是什麼情況?
為什麼是抹大拉的馬利亞見證耶穌的復活?
 
本書依照時代順序介紹舊約和新約中四百位重要人物
他們的信仰、絕望、愛情、背叛……許多情節比小說還精采。
透過這些人物的串連,提供另類解讀聖經的途徑。
 

 

基督宗教簡明史


在一九九九至二○○○年的學年期間,牛津大學針對基督宗教創教兩千年,並展望新的千年之始,邀請了許多專家學者來牛津演講,但未要求主講人根據任何特定綱要發表演說,只希望他們能以深入淺出、非專家也能聽得津津有味的方式,闡述他們專精的那個時代中與基督宗教相關的歷史事件,以及這些事件對基督宗教可能的影響
 
每次前來聽講的人數都以百計,其中包括學者、學生,以及許多關注這類議題的社會大眾,每次演講之後都湧進如潮佳評,於是牛津大學決定以書籍形式呈現這一系列演講,成果即是這本《(牛津版)基督宗教簡明史》。
 
>>看更多內文連載
 
 


有趣的聖經故事



輕鬆瞭解聖經內容的最佳導覽書!
只要兩小時,你將發現讀聖經原來這麼簡單!
★想在短時間內掌握聖經概括,本書是最棒的選擇!
 
本書透過一個個著名的故事,簡單解說聖經的世界。內容含括了舊約與新約,從人類與宇宙萬物的誕生,一直描述到耶穌降生及其生平事蹟、祂所傳講的福音,以及基督宗教傳播全世界的經過。作者特別網羅了所有對後世有深遠影響的動人畫面,整理出聖經內容的重點,每章不但有淺顯易懂的開頭引導與高潮迭起的情節,還配以地圖、人物特寫、重大事件整理、各類分析索引來輔助說明,此外穿插了作者與審訂者談論東西方宗教與風土民情等各種觀點,這些詳盡的補充資料不但豐富了故事的內容,也讓讀者更能融會貫通。
 
 


耶穌的生命智慧


三十四則耶穌的比喻、三十四則用故事而不是口角說服人的實例。
對生命感到困惑時,耶穌的比喻可以讓你換換腦子,讓生命充滿新鮮的氧氣。
 
本書作者穆宏志教授,也是個說故事高手。他重新詮釋耶穌說過的故事,添上更多對當時背景環境和細節的描寫,強調比喻是耶穌邀請人行動而不是嘴巴愛說教。他甚至用現代人的角度,再重寫新的故事。
 
本書減低當今讀者進入兩千年前猶太文化的障礙,去除了對比喻故事背景的陌生,一步步進入耶穌想要闡釋的生命境界。
 
 


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


蟬聯台灣基督教類暢銷榜第一名,全球3000萬人熱烈討論!
新世代信仰代言人.《耶穌比宗教大》作者帶你重回耶穌懷抱

「信我者得永生、不信就下地獄」耶穌沒這樣說!
「信耶穌就是為了死後上天堂」絕對不只這樣!
聽聽耶穌怎麼說,成為耶穌真正的跟隨者。
 
2012年,23歲的傑夫寫了一首熱情而強烈的詩〈為何我討厭宗教卻熱愛耶穌〉,他和朋友把這首詩拍成影片,上傳到YouTube,沒想到短短48小時內就吸引了700萬人點閱,至今已超過3000萬人觀看!影片引起的共鳴和回響出乎意外地熱烈,喜愛寫作的傑夫以此主題寫成《耶穌比宗教大》一書,一推出便迅速攻佔各大暢銷榜,再次引發各界熱議。
 
之後,傑夫在YouTube上持續推出探討信仰的影片,吸引了以網路為主的年輕世代。經過兩年構思,傑夫再次精彩出擊,對耶穌、宗教和生活提出許多疑問和詮釋,展現新世代的精神探索方向。
 
>>看更多內文連載
 

 

聽狄更斯講耶穌(名家插畫,繁體中文版首度面世)


狄更斯家族私藏100年的傳家寶,繁體中文版首度面世!
 
英國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以諄諄善誘的父愛,
為兒女書寫耶穌的故事,傳達愛、仁慈與寬恕的美德。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在1849年時,為自己的孩子寫了一本耶穌生平的故事書,之後的每一年聖誕節,狄更斯都會親自為孩子們朗讀這本書,直到他離世。狄更斯去世前立下遺囑要求:在他的孩子全部過世之前,不得公開這份手稿。
 
在這份手稿中,狄更斯將他高超的寫作手法暫時放在一旁,純粹從一位父親的角度,以親切的語調、質樸的文字,向孩子娓娓述說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字裡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女諄諄善誘的關愛與期盼。
 
每年聖誕節,朗讀這份手稿的傳統在家族裡秘密地流傳著,外人從不得見;這份珍貴的傳家之寶,成為眾多出版商與讀者可望而不可即的夢幻之作。
 
>>看更多內文連載
 

 

耶穌憑什麼:為什麼認識耶穌就能改變生命?


攻佔《紐約時報》、Amazon暢銷榜,授權全球10餘種語言
概念活動獲得1,500,000人熱烈回應,掀起網路鄉民討論熱潮
繼《耶穌比宗教大》之後,不能錯過的超人氣信仰見證

對你來說,耶穌是___?
你填入的答案,將改變你的一生!

2010年,史密斯牧師突發奇想,在城市教會舉辦了一個名為「耶穌是___」的活動。他邀請大眾填空,想藉此讓大家多認識耶穌,並思考這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意義。想不到各方反應出乎意料熱烈,超過150萬人次瀏覽網站,填空的答案更是多到目不暇給;不但吸引各界媒體報導,活動網站甚至數次被駭客攻擊。

之後,史密斯牧師便以「耶穌是___」的概念寫成本書。
 
>>看更多內文連載
 
 


耶穌比宗教大:我熱愛耶穌,為什麼卻討厭宗教?


如果宗教這麼偉大,為什麼它引發了這麼多戰爭?
它能蓋巨型教堂,為什麼卻無法餵養窮人?
你追隨的是真實的耶穌,還是被發明出來的耶穌?
如果你曾對宗教抱有懷疑、不解,甚至失望,
把宗教說的先放一邊,聽聽耶穌是怎麼說的!

一二年,當時二十三歲的傑夫寫了一首熱情而強烈的詩〈為何我討厭宗教卻熱愛耶穌〉,他和朋友把這首詩拍成影片,上傳到YouTube,沒想到短短48小時之內竟然吸引了七百萬個人點閱,一年的點閱人數更高達兩千三百萬以上!影片引起的共鳴和回響不計其數,不分教徒和非教徒,從無神論者到各方宗教領袖都認真關注和討論,傑夫也從此一頭闖進文化交談與人生思辨的領域。
 
>>看更多內文連載
 

 

開啟你的靈性力量


 強力攻佔紐約時報、AMAZON暢銷榜
 認識靈性世界的最佳入門書

 無論你相信與否,靈性世界都真實存在,
 它與每個人切身相關,更時時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本書帶你認識那個肉眼看不見的隱形世界,
 使用我們身上的「靈界感應器」,
 用全新的眼界,圓滿並豐富你的生命。
 
>>看更多內文連載
 
 


改變生命的10種祈禱


這十種請求,神一定會答應你!
這本書告訴你,某些祈禱神「永遠會」回應你。這是一份貴重的心靈禮物,很少人發現的禮物。很多人困在向上天祈求的迷思中,他們經常沮喪地問:「我如此掏心掏肺地向上天祈求,為何祂總是不回應?」「為何祂不治好母親的癌症?」「為何祂不幫助我跨越工作上的瓶頸?」「為何祂不送我一個男朋友或丈夫,好讓我熬過寂寞?」
神之所以選擇「拒絕」我們的祈禱,是因為那些祈禱是我們「想要的」,卻不是我們「需要的」。
安東尼.戴斯特法諾知道這個奧祕的解答,
改變生命的10種祈禱,
將帶領你找出「神永遠會允諾的祈禱」。
 
>>看更多內文連載
 


因為機會真的很難得,所以再溫馨提醒一次~~~J
 

10本精選推薦書單,不限本數,一律75折優惠!!
今年僅此一檔!機會難得!聖誕節,趕快挑本書吧!
趕快打開文末附件訂購單,為自己,也為別人帶份超棒的耶誕禮物!
或電讀者服務專線:(02)2500-7718 詢問。
或將此份聖誕優惠佳音轉寄給其他更多朋友知道!報佳音!

 訂購單下載:https://www.dropbox.com/s/hxb2wutiy20jwgc/%E5%95%9F%E7%A4%BA%E5%87%BA%E7%89%88%E3%80%902017%E8%80%B6%E8%AA%95%E7%B2%BE%E9%81%B8%E6%8E%A8%E8%96%A6%E5%A5%BD%E6%9B%B8%E3%80%91%E5%84%AA%E6%83%A0%E8%A8%82%E8%B3%BC%E5%96%AE-20180131%E6%AD%A2.doc?dl=0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觀,找到人生的出路│台北醫學大學精神醫學副教授 林式穀 專文推薦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醫學部主任、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精神醫學兼任副教授)
 
這是一齣令人迴盪的連續劇,也是一首時代的青春悲喜曲。劇中四位主角各司其職,在時空交錯與冰火共源的情結下,作者鋪陳現代心理治療如何引領他們,從悽慘憂傷與困惑混沌中,走向平安與喜樂的結局。鮮明的角色在文字的描述下,活靈活現地要讀者共同與他們一起經歷這場冰火交鋒的心靈歷程。
 
人的一生就是一場對抗,抗拒引誘與貪婪,抗拒凌虐與蹂躪,抗拒安全與快樂,抗拒成長與幸福。在心靈療癒的過程中,治療者同時也是被治療者,患者同時也是導師,於悠悠漫長的心理治療旅途,尋求生命的出口,成長自己。沒有必定的結果,卻也沒有命定的必然。沒有走過幽暗與冰冷,無法體會陽光的明亮與溫煦。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朵尚未綻放的花朵,在尋求自我、肯定自我,漫漫人生旅程中,燦爛的展現出來。
 
賽局理論告訴我們,靜觀其變再變,謀定而後動,這是作者希翼讀者經歷這段旅程後,能夠達到如此境界。任何時代的智者,也都是經歷困頓苦難之後,才能說出發人深省的話語。我們幽幽平凡眾生,每個人都有自已的課題與磨練,如何在如此短暫的生命周期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發揮上天賦予的本能與才幹,也驗證是否有所福報。
 
既來之,則安之,人生幻滅無常,命運之神的眷顧無法強求,自我追尋與成長,端乎一心。如果你幸運能細讀此書,在過程中靜靜回想自己的過去,不管是豐功偉績或是乖背違離,慢慢地學習、領悟,讓自己有機會成為自己的心靈導師。藉由書中所提的靜觀,好好的管理自已的情緒,開發自己的視野,馴服自己脫韁的原我,乃至於超脫自己原始的欲求,智慧灑地邁向超我,找到人生的出路。
 
郭約瑟醫師學養豐富之外,人生的歷練更是超乎常人。這樣起伏情節與專業知識交錯的一本故事書,出自他的手中,好像也是命定的。與他亦師亦友,能夠推薦寫序,也倍感光榮與快樂。
 
 

找回感受關愛的能力│作家 林靜如(律師娘)專文推薦
 
(本文作者為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媽媽經專欄作家、Mamibuy 駐站作家、今周刊電子媒體專欄作家)
       
 

現代的人不缺創傷,常常在自己的寂寞裡舔血,走得出來的人,重新找回自己的幸福快樂;走不出來的人,可能不是持續傷害自己,就是持續傷害身邊的人。
 
自我療癒說來輕巧,但如果沒有外在力量的介入,往往只能在舊有的思想圈裡打轉。
 
外在力量不見得是人,可以是宗教、可以是一本書、可以是一句話,不論是什麼樣的形式,重要的是打破原有的慣性,製造新的思維與思想格局。
 
這本書裏的男女主角,在某個契機下,分別遇見了改變自己人生的心理治療師,各自展開一段探索自我的療癒之旅。然後,意外相遇,從此生命有所不同。
 
就跟這兩位主角一樣,每個人都要在某個階段,遇到難以承受的失去。遺憾的是,從事法律工作幾年來,看過上千個案例,願意去尋求心理治療的人卻寥寥可數。或許是傳統的觀念裡,把心理治療當作精神疾病的醫治,總覺得去做心理治療是不是就代表自己生病了。
 
其實,不管需要心理治療的人算不算生病,但是既然感冒會看耳鼻喉科醫生,扭傷會找物理治療師,為什麼多數的人卻不願意為心理的創傷尋求專業的治療呢?我猜想,是不願意這麼血淋淋的面對自己的脆弱吧!
 
我自己的母親也曾經遭受嚴重的精神創傷,當時負責照顧她的我,在兩年的時間裡,仔細地研究了她的成因、病發歷程,並全程陪伴她走過。雖不是專業的心理治療師,但我相信,除了尋求醫學的治療之外,創傷還是需要醫學之外的傾聽、觀察與支持,有趣的地方在於,人的創傷往往來自於人,於是治癒的過程,卻也缺不了人。
 
我們通常因為失去關愛而陷入心理混亂中,因為再度能感受關愛而有了療癒的機會。我自己喜歡透過創作與書寫,找回自己感受關愛的能力,其實身邊的愛都還在,只是你失去了洞察。
 
一杯沁涼的飲料、一餐美味的料理、一句經典的名言,只要在適當的時候出現,就會有機會讓我們遇見新的契機。前提是,你願意嘗試去體會,然後妳會發現多走出去一步,你就看到多一道陽光。
 
我想,沒有人可以徹底體會另一個人的痛苦,但我們可以試著去理解,處在相同的情境可能會需要的幫助。
 
就像書裡說的,傷者需要誠摯的接納與高度的尊重,這何嘗不是一場對生命意義的冒險呢?
 
饒恕並非是忘記創傷,相反的是,我們透過審視自己的脆弱,找到下一次不受傷的方法,勇敢地再接受挑戰,你的茁壯,也會因而提升,心靈也能因而得到自由。
 
「最近過得好不好?」記得時時惦記著自己,了解自己的獨特。生活中,難免感到冰冷,你得先擁抱自已,覺察自己心理當下的樣貌,才有機會洗滌自己的心靈,重新感受溫度,這就是療癒的旅程。
 
最終,我們還是要透過真實,才能得到救贖。
 
 
 

▌▌
強力推薦 郭約瑟醫生精彩作品▌▌
 
《沙漠玫瑰花正開》
修復傷痕、尋回真我,一段擁抱幸福的療癒旅程   
 

羅東聖母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
《靈醫會之光》總編輯 郭約瑟 最新溫情力作


 

為所有心靈受傷的人療傷止痛的一本書
專業精神科醫師郭約瑟帶你找回自己、重新被愛
 
這是一本關於兩個受困於過去創傷的破碎心靈,
在不同契機下,分別遇見了帶來轉機的心理治療師,
一個偶然,讓兩段探索與療癒之旅有了交會點,生命從此轉變,讓愛重新啟動的故事。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林靜如(律師娘、作家)、林式穀(台北醫學大學精神醫學副教授)、瑪那熊(諮商心理師)、賴佩霞(魅麗雜誌創辦人)——溫情推薦

 郭約瑟 著│定價330元  
>>>看更多試閱
 
 
 

《讓此生,成為世界的祝福》
12堂心靈祕境的重生旅程

 

這是一部能協助你逆轉人生、並完整調和身心靈健康的經典著作!
 
讀者隨著劇中人阿魯經歷12堂心靈祕境的珍貴課程,
將會習得各領域貼切實用的心理學技巧,領悟書中所探討的靈性實相,
陪伴讀者由內至外,一一檢視並整合失序或失調的身心功能、
價值觀、人際關係與大自然資源的使用觀念。
 
郭約瑟 著│定價330
>>>看更多試閱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東聖母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靈醫會之光》總編輯 郭約瑟 最新溫情力作

《沙漠玫瑰花正開》
修復傷痕、尋回真我,一段擁抱幸福的療癒旅程
 
為所有心靈受傷的人療傷止痛的一本書
專業精神科醫師帶你找回自己、重新被愛
 

人生有如拼圖,我們手上只有一片片圖塊,卻不知最後能拼出什麼。
當手中握滿全是漆黑的圖塊時,更難以想像未來的遠景。
心理治療的過程就是重整生命的碎片,等待機會完成圓滿的人生拼圖。
最終你會發現,原來那些漆黑的圖塊,竟是美麗圖像構成中最關鍵的部分。
 
兩個受困於過去創傷的破碎心靈,
在不同契機下,分別遇見了帶來轉機的心理治療師,
一個偶然,讓兩段探索與療癒之旅有了交會點,生命從此不同……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林靜如(律師娘、作家)、林式穀(台北醫學大學精神醫學副教授)、瑪那熊(諮商心理師)、賴佩霞(魅麗雜誌創辦人)——溫情推薦

>>>看更多

 
作者簡介
郭約瑟
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研究所碩士(EMBA)、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中心社區精神醫學研究;曾任台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前羅東聖母醫院行政副院長,現任羅東聖母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醫管中心副主任、《靈醫會之光》總編輯
 
著有:《解開現代人的心結》《走出憂鬱王國》、《原來,幸福離我那麼近》、《下一個轉彎處,遇見微笑》、《讓此生,成為世界的祝福:12堂心靈祕境的重生旅程》。

 
>>>諮商心理師 瑪那熊 專文推薦:
 
《沙漠玫瑰花正開》這本書,以小說形式讓讀者用輕鬆簡單的角度進入心理諮商世界:書中兩位主角「小倩」與「翰陽」有著獨特背景、過往、創傷及心結,影響了此刻的生活。角色雖是作者虛構,但我們多少能在他們身上,看到部分與自己相似的地方;隨著故事的開展,彷彿逐漸能同理、瞭解主角們的難處與心情。
 
透過故事中心理治療的對話進程,我們像是陪著主角走過療癒旅程,在迎向終點時,驀然發現埋藏自己心中深處的某塊傷口,彷彿也得到了照顧。
 
我會推薦您閱讀本書的速度放緩,別急著想知道「後續發展」,而是試著想像兩位主角遭遇的困境,並練習感受他們的情緒變化、覺察頓悟,相信更能從故事得到力量,將主角的成長也轉為自身的前進。
 
這本書對於想瞭解心理諮商歷程的讀者,也是極有幫助。「心理諮商到底在做什麼?」、「只是兩邊在聊天而已嗎?」、「心理師都在想些什麼呢?」」「為什麼心理師在諮商中說這些話?」等好奇、疑問,都能透過作者精心設計的對話來得到解答,除了看到治療模式與經過(如基本的晤談對話,或是冥想),也能幫我們瞭解心理師的思考與評估,以後設的角度對心理治療有更深一層認識。因此,此書也很適合正在從事諮商或輔導工作的新手、老手,從中得到學習並融入自身的治療模式裡。這是一本結合心理治療內涵的小說,同時具有自助手冊性質,讓我們在閱讀故事時也得到協助。
 
 

>>>《沙漠玫瑰花正開》內容試閱:
 
如果我不為自己,那麼誰來為我?
如果我單為自己,那麼我是誰?
又如果不是此刻,那麼在何時?
──猶太公案

又來到靜觀訓練的治療室,小倩帶著滿心期待,希望能有更多的收穫,學到更多
自我療癒的技巧。

進到室內,發現牆上有一幅新的掛圖,上面有一段精彩文字,標題為「珍愛自我
宣言」,內容讓小倩深思:

我就是我,獨一無二。
從我而來的,完全屬我,都是個人的選擇。
我擁有完整的自己,所有的感受與言行,無論得失成敗,夢幻、盼望或恐懼。
擁有一切的我,更懂親密地認識、愛自己,友善地對待自己,以不侵犯他人權益為前提,盡其所能為自己做最好的打算。
即使心中依然存在迷惑與未知,也會友善地關愛自己,勇敢探索、認清更深層的自我。
無論視聽、言行與思受,都能日益精進,呈現一致且真實的自我。
我有很棒的生存能力,能建立親密關係、貢獻社會、明察規則與意義。
我擁有我自己,並能自由展現。
我就是我,其實,我真的還不錯。
──維琴尼亞.薩提爾

一回神,發現原本排成圓圈的椅子都已被挪開,每個人依老師的指示,隔著較為寬鬆的距離、同樣圍著圈圈坐了下來。賈老師請大家先進行五分鐘的呼吸訓練,讓自己的思緒稍微平靜下來。

「你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賈老師問了一個簡單、但必須思考的問題。

「我討厭自己,總是如此脆弱!」

「我非常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而我的表現總是讓人失望。」

「我總是在討好別人,希望別人能對我好一些。」

「從小,我就一直被欺負、鄙視,這世界應該沒有人會真心愛我。」

「我會這麼勤奮上進,都是為了符合父母的期待,但無論我獲得什麼樣的成就,似乎都得不到他們的肯定。不幸失敗的時候,他們會露出鄙視的眼神,還會請出一些親友的名號,說他們是如何地有成就,而你卻……

「我呢,廢材一塊! 經過各階段人生關卡的認證,所以才會出現在這裡。」

賈老師並不回應,只是用眼神依序掃過學員,似乎要讓每位學員都能說說對自己的看法。

「除了設計工作之外,我一無是處,如今才會落得孤家寡人一個。」

小倩也發表了看法。
 

>>>看更多試閱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