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LT-1.jpg

人為什麼要改變?

曾經有位剛出社會的女孩這麼問我,為什麼她不能做她自己了。

只可惜我不知道該怎麼跟她說,改變並不是為了要失去自己,而是看見不同的自己,甚至發現真正的自己,而這些除了自我本身願意去執行與感受,沒有人能為她保證什麼。

隨時間跟環境的變遷,除非你可以讓時間暫停,不然你在不知覺中還是會不斷的經歷著改變,也因此根本無須費時去想這問題。

人為什麼害怕改變?

對於未知,總是讓人期待又害怕,維持現狀讓人較容易感到安全。很可惜地,就算你努力想維持現狀,但你卻無法阻擋大自然這麼長久以來,常態性的更動與轉變,更何況這世界上還有一種事情,叫做「無常」。

我們小時候總想著,我要變成模特兒,我要變有錢,但應該沒有人會想變成一個坐在輪椅上的癱瘓者。只可惜在一夕之間,我成了一個人人都不想成為的癱瘓者,這個重大的變化帶來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創傷,心中的痛更是來自於這個沒經過我同意就執行的改變。

我瞬間陷入恐懼、迷惘與憤怒中,甚至絕望的認為,我再也無法成為心中想要的那個美好樣貌,發現我不僅害怕去適應身體突來的變化,更多的恐懼,是來自於我害怕這毫無計畫性的改變。

出門工作,會不會有人歧視我?要是我寫出自己的故事,會不會讓人笑話我?諸如此類現在看來很無聊的設想,在當時卻是阻礙我改變想法最大的理由。

有段時間,我處在絕望、卻害怕改變的狀態中。心中渴望突破這窘境的想法慢慢增強,我開始在放棄與突破中做抉擇。放棄改變,人生就這麼渾渾噩噩的過去;勇敢的往前闖一回,很可能會失敗了,但失敗了不也就是現在這個模樣嗎?我幸運的是,再也沒有什麼好失去的,但身邊還有家人的愛做支持,因此決定奮力一搏,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改變這個一蹶不振的自己。

當然這一路上的挫折連連,面對每一次的瓶頸與選擇都是那樣的小心翼翼,雖然擁有強大後盾,卻不容許自己太輕易就被擊垮。奇妙的是,當你全神貫注的往這條改變的路上前進,抬起頭來透氣時,就突然發現自己早已跟以往不同,眼前的機會開始多元起來,你再也不那麼害怕改變,甚至享受人生中「抉擇」所帶來的變化,就像是種探險一樣,期待著看見未來的風景,而更清楚人生該往哪走,該怎麼去過生活才是最愉快。

如果人生讓你重新選擇,你挑癱瘓還是健全著?

演講中同學這麼問,我笑著搖頭。

人生怎能全面讓你做選擇,但無論人生被做了怎樣的安排,你還是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我雖無法選擇癱瘓或健全著,但我可以選擇改變心態,讓自己去接受、並且用正面的態度,去迎接所有改變所帶來的挑戰,因為我深深相信,無論這環境與自身遭遇多大的變化,只要生活態度正確,依然可以在任何狀態裡,過你想過的生活,成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你總有辦法在一個令人沮喪的改變中,找到讓自己更好的動力,這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說「危機就是轉機」的道理吧。

我改變心態,讓自己不再活在悲情裡,因而得到豐富精彩的人生,或許你也可以在《超越力:好萊塢媒體大師的25條成功方程式》這本書中,解開那個猶豫不前、不願改變的莫名情緒,因而勇敢的看到真正的自己。

(本文作者為知名勵志作家、電台節目主持人)

undefined

超越力:好萊塢媒體大師的25條成功方程式

好萊塢金牌製作人菲爾博士,最擅長在混亂的情況中解決各種突發問題,
他分享扭轉一切的祕密,讓你的潛力提升到極致,並且創造出神奇的未來。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作家\電台主持人 余秀芷
牙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節目主持人 岑永康
幸福主播 張珮珊、              卡內基訓練負責人 黑幼龍
暢銷勵志作家 戴晨志、          商周\蘋果\遠見職場專欄作家 謝文憲  ──卓越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讀書花園 goo.gl/KUoHtX   博客來 goo.gl/Wt0d73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 《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作者給台灣讀者的話



>>> 其實,耶穌是魯蛇管中祥 推薦(本文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
出版社要我為這本書寫推薦序時,幾乎沒有考慮就答應了,一方面是幫作者傑弗森.貝斯齊上一本著作的中文版《耶穌比宗教大》寫序後,許多人因此不小心發現我居然是個「基督徒」,另一個理由是,這本書的書名竟然和我在主日講台常分享的題目「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一模一樣,只能說是「命中注定」,巧到一個不行。

「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為什麼?〈以賽亞書〉不就說:「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意念高你的意念。」因為三位一體的上帝總是高人一等、不可測度的呀。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你想要當個「溫拿」(
Winner),但耶穌卻是個「魯蛇」(Loser)!

如果耶穌活在現代,應該會被視作一個魯蛇吧!

會講這個題目,坦白說是有點挑釁,因為大部分的教會會講「成功」神學,不太講「苦難」神學;會告訴大家信上帝得「成功」,很少告訴會友信上帝其實也蠻多「苦難」的。這不是說信上帝不會「成功」,而是只談「成功」不談「苦難」、不談「失敗」,這不是對聖經斷章取義,恐怕就是誤讀聖經。

有個教會曾經邀了一位出了好幾本宗教暢銷書,穿著酷炫、打扮入時,頗受年輕人歡迎的傳道人講道。那是個布道的場合,這位講起道來頭頭是道、手足舞蹈、生動活潑、相當吸引人的牧者,果然不負眾望,許多人當場願意相信耶穌,因為他說,如果相信耶穌,不但讓人心得安慰,也會讓生活更豐盛,你看,我現在停在外頭的跑車、住的房子都是神賜給我的。

我不知道這位牧者有沒有騙人,因為我根本不曉得這些「財富」是不是上帝給他的。但我知道,許多信上帝的人,沒有一夕致富,也很少因此致「富」,即使真的富有了,也是心靈,未必是錢。

但我又想,如果有人真的認為信上帝可以得到物質上的富有,卻怎麼等都等不到,他一定會以為基督教是全世界最大的詐騙集團!

然而,這卻是不少教會布道常用的手法,即使不會說的這麼露骨,但至少大多會說,信耶穌能讓你面向成功。

但耶穌明明是個魯蛇──一個搞到自己灰頭土臉,只有未來,沒有當下;只有盼望,沒有慾望;只有心靈,沒有物質的魯蛇啊!

信耶穌不一定會讓你成功,反而有時會有更多苦難,但別怕,至少會知道該如何面對苦難,神還會挺你面對苦難。

高中時,有次參加學校的聲樂比賽,趕緊請來教會實習的神學院大哥幫我練唱,當時大哥除了教我發聲技巧,也跟我說:加油,得個名次,榮耀上帝。

我把這樣的勉勵開心地和另一位輔導姐姐分享,握著拳頭跟她說:「我一定要得名次來榮耀上帝!」沒想到姐姐冷冷地看著我,淡淡地說:「啊~如果沒得獎,不就讓上帝臉上無光?」

我有點傻住,望著天,心想:「對厚,這樣不就大部分的人都沒辦法榮耀上帝?」這時,我也安心許多。後來,果然沒得獎。

耶穌是個魯蛇,因為他出生在馬槽裡;耶穌是個魯蛇,因為他沒有結交達官貴人,他的朋友也大多是魯蛇;耶穌是個魯蛇,因為他的父母並不了解他;耶穌是個魯蛇,因為他被自己的學生出賣;耶穌是個魯蛇,因為他眾叛親離;耶穌是個魯蛇,因為他心裡希望上帝把釘十字架的苦杯拿走,但上帝並沒有;耶穌是個魯蛇,因為他沒犯罪,卻被判死刑;耶穌是個魯蛇,因為他釘在十字架,而且還跟罪人釘在一起。

耶穌是個魯蛇,因為所有的人都在追求成功、追求向上,但他卻逆向行駛,從天而降,挑戰權威,陪伴魯蛇,最後死於非命。

好啦,就算耶穌真是個魯蛇,也不是這本書要討論的全部,因為如果真以為耶穌只是個魯蛇,那麼又是另一種斷章取義,恐怕也是誤讀聖經了。作者要說的很簡單:認識上帝,要腳踏實地,閱讀聖經,要回到原意,別斷章取義。

最後,摘一句傑弗森.貝斯齊在書中說過的話當作結尾。他說:「很多人認為,當我們開始追隨耶穌,那就是終點了。如果是這樣,這人要的只是『婚禮』,而不是『婚姻』。」

「婚禮」是短暫、是喜悅的,「婚姻」卻是充滿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就算你信上帝是為了成功,但只有能和上帝一起面對生活中時時刻刻、點點滴滴的苦難,才是真正的成功。

跟耶穌交往,請以「婚姻」為前提。

 

undefined
《 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
It’s Not What You Think: Why Christianity Is About So Much More Than Going to Heaven When You Die
作者: 傑弗森.貝斯齊


新世代信仰代言人.蟬聯台灣基督教類暢銷榜第一名!

搖滾傳教士 朱頭皮、          聖功修女會靈修輔導 李純娟   

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陳南州、  台南神學院教授 曾昌發   
濟南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黃春生、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管中祥   
得勝者文教創辦人 劉駿豪、    台南神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蔡銘偉   
高雄新生長老教會牧師 謝懷安  ──熱烈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 全省各大實體書局、網路書店熱賣中 ===
🌸讀書花園  http://goo.gl/a4Kl68 🍀博客來 http://goo.gl/lD2Pvx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 《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作者給台灣讀者的話



>>> 精彩摘文
很多人在不知不覺間就忘了耶穌的猶太人身分,但正是他的猶太人特質塑造了福音書和其生命經驗。耶穌是猶太人,也是一位拉比(Rabi,猶太人的精神導師),說不定他還能把〈摩西五經〉(梅瑟五書)和整部希伯來聖經都倒背如流呢!別忘了,《舊約》很長、很複雜,涵蓋也很廣,甚至寫到最後,連眾人期盼許久的彌賽亞(默西亞,救世主之意)都還沒出現。然而,很多人直接從〈創世記〉跳到〈馬太福音〉(瑪竇福音),把整個以色列的故事拋諸腦後。但你知道耶穌為什麼沒出現在〈創世記〉第四章,反而到〈馬太福音〉第一章才出現嗎?──因為耶穌是整篇故事的高潮,不是引子。

如果你要談論耶穌的福音或故事,卻對以色列的故事隻字不提,那就不是真正的福音,至少不能說是完整的福音。

那麼,你的人生又是什麼樣的故事?情節如何? 主角是誰? 目標是什麼?

無論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我們心中都自有答案。對很多現代人來說,故事情節就是人生沒有意義,所以能享受人生時就該及時享受。主角當然就是自己。目標則是享樂,得到的利益越多越好,能不勞而獲更好,而痛苦則是能免則免。我念大學時,這基本上就是身邊每個朋友的人生故事。

另一些人的人生故事則是朝烏托邦前進。他們想要從原始宗教、哲學和信念出發,一步步把世界變得更美好。可惜他們不曉得,史上最「先進」的二十一世紀,同時也是最血腥的世紀—看來哲學和信念的啟蒙作用,並不足以實現完美的烏托邦世界。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故事、最好的故事?

真相是,在基督宗教裡可以找到古往今來最了不起的一個故事,但我們沒有把它說出來。

基督徒講這個故事時,往往在聖經開頭的〈創世記〉頭三章那裡,就不知怎地突然來個大轉向,而忽略了整篇〈創世記〉所深刻蘊含的美與詩意、節奏和力量。

「起初……」

很不錯的開始,對嗎? 不是要告訴你一些數據、理論和教條,而是給你講一個故事。

jesus-1473781_640.jpg

◆一開頭就是罪

基督徒往往錯過了聖經開頭的篇章。要不是為了從中拿出對付進化論的武器,有些基督徒根本連〈創世記〉第一、二章都不讀—他們那本功能主義至上的聖經,是從〈創世記〉第三章開始,他們想要傳播耶穌的好消息時,更一定是從這裡起步。

這種傳教模式從「福音手環」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它有六種顏色,一步一步引導你看「美國版」福音故事(我說「美國版」是因為它把福音「還原」為西方現代抽象真理,耶穌對這種福音故事一定感到很陌生)。

這些手環的問題在於,它們大部分從黑色開始。也許你從來沒見過,手環的顏色搭配次序通常是這樣:

黑色代表罪
紅色代表血
藍色代表洗禮
白色代表潔淨
綠色代表成長
黃色代表天堂

這手環我以往也會戴,還會像工廠作業員一樣,依照一套標準程序向別人講大道

理。坦白說,這六個順序有點怪怪的。我認為這種版本的福音正是一大「元凶」,令今天的基督宗教言行扭曲、營養不良、受人譴責,缺乏治癒和釋放心靈的能力。

最大的問題就是,它從黑色開始。福音手環的故事,一開頭就是罪。這就像把房子蓋在爛泥上一樣。我們要告訴別人耶穌有多美好,卻劈頭就跟他們說:「你們罪孽深重、卑劣不堪,簡直是可怕極了。」我們要跟人傳遞「好消息」時,卻是從駭人聽聞的壞消息講起:「嗨,我是傑夫,可以跟你聊一兩句嗎? 你是個罪人!」

或許有人會反問:「這樣講有什麼問題? 這不是真相嗎?」

沒錯,這是真相,我們都墮落了,可是儘管這是真的,也不表示神的故事要從這裡開始。

故事一開頭就是罪,就像你在讀《納尼亞傳奇》(Chronicles of Narnia)時,一開場艾德蒙就已經被白女巫抓住,什麼險都不用探了;或是當你翻開《野獸冒險樂園》(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第一頁就看見主角馬克斯在森林裡跟野獸在一起,你根本不曉得這是一場夢中的心靈旅程! 故事怎樣開頭,會讓你對故事的看法完全改觀。

故事都有行進,有起伏,有頭有尾。翻閱百科全書或詞典,你可以翻到全書任何地方查找資訊,而閱讀一個故事,卻要循著敘事脈絡,循序漸進。

因此,如果〈創世記〉並不是從第三章開始,為什麼我們的故事要從這裡講起?

我要指出的是:黑色就是〈創世記〉第三章。它代表人類故事的轉捩點,在這裡,我們向神的權威下挑戰書,這樣的行為我們一直到現在都還在做。

這就像是說:「你不是神,我才是。你不懂什麼是對錯,我才懂。我知道你創造了我肺裡呼吸著的氧氣,我靠它才能活著。不過你還是靠邊站好了,現在換我當家作主。」

如果故事從罪開始,我們的心靈和情感都會赤裸裸地毫無保護,羞愧、罪疚和責備會扭曲我們的存在意義,萬事萬物也會脫離原本的運行軌道。我們會知道有什麼不對勁了,有哪裡出了差錯。

不,那絕不是故事的起頭。

稍微讀一下古代猶太思想,便可知道〈創世記〉頭兩章對猶太人和耶穌思想的影響至關重要。這兩章把他們的一神觀念具體呈現出來。一神信仰從古至今都是猶太思想的支柱:只有一位神統管一切受造物,截然有別於古代以色列地區其他社會的多神信仰,像是信仰太陽神、月神和莊稼之神。

〈創世記〉頭幾章的敘述美麗優雅極了。神創造了秩序與美善,從混沌中塑造出意義。在神的手指碰觸受造物之前,只有「空虛混沌」(tohu va bohu)。然後神開始創作,一切美善於焉誕生。

那是多麼震撼與宏偉的場面啊! 就算你看過一個畫家在畫室作畫,或一個木匠把一塊上好木材做成美侖美奐的成品,對於神創造萬物這一幕,你也頂多只能想像一下而已。

神的創作沒停下來:動物、星辰、花朵、海洋和大地,然後是創造的巔峰:祂造了男人和女人──以祂自己的形象。祂讓他們在花園裡沉思、培育、管理,帶領他們到園中栽培得井井有條之處,吩咐他們把同樣的理想與美好帶到每一個角落。

這就叫故事了! 一開頭就是喜悅、歡欣,還有奧秘。愛與意志、婚姻與親密關係,一次送上。

然後問題來了:為什麼不從這裡開始? 為什麼不講這個故事?

你是〈創世記〉第一章的基督徒,還是〈創世記〉第三章的基督徒?

你要你的人生從「平安」開始,還是從「罪」開始?

 

undefined
《 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
It’s Not What You Think: Why Christianity Is About So Much More Than Going to Heaven When You Die
作者: 傑弗森.貝斯齊


新世代信仰代言人.蟬聯台灣基督教類暢銷榜第一名!

搖滾傳教士 朱頭皮、          聖功修女會靈修輔導 李純娟   

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陳南州、  台南神學院教授 曾昌發   
濟南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黃春生、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管中祥   
得勝者文教創辦人 劉駿豪、    台南神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蔡銘偉   
高雄新生長老教會牧師 謝懷安  ──熱烈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 全省各大實體書局、網路書店熱賣中 ===
🌸讀書花園  http://goo.gl/a4Kl68 🍀博客來 http://goo.gl/lD2Pvx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 《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作者給台灣讀者的話


>>>
復活基督宗教的第一步李純娟 推薦(本文作者為聖功修女會靈修輔導
傑弗森.貝斯齊的前作
《耶穌比宗教大》叫我想起了一個故事。一九七五年台灣退出聯合國之後,整個社會瀰漫著一股被出賣、被遺棄的委屈和鬱卒的氣息。記得有一次和朋友坐在自強號火車上憂國憂民。閒聊中我突發奇想地問身邊朋友:「如果有一天,我們必須在國家和教會兩者中選一,那你會做何選擇?」只聽見朋友一聲好長的「嗯……」之後無解,沒有下文!

我在此赤誠地向她表明自己的心聲。我會選擇「國家」,理由是如果沒有國家,就沒有思想、言論的自由,什麼都身不由己,宗教信仰更不用說了!但如果沒有組織機構性的「教會」, 我仍然可以有信仰,可以相信神,可以跟隨耶穌。跟隨耶穌是生活中超越教規信理的經驗和實踐的課題。這本《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更肯定了當年三十出頭的我的想法。

本書的可愛與珍貴之處,在於作者厚的信仰經驗,跟隨耶穌對他而言,涵蓋了深遠歷史的傳承和今日廣厚的各個生活層面。他真情地省思今天基督宗教的失血現象,且不加修飾地說出其原因。他說:「我們總是用自己的形象去塑造耶穌,而不是讓耶穌的形象來塑造我們。我們把不喜歡的部分通通拿掉,再加上我們認為『正確』的部分,讓他成了一個刻板僵化的角色人物。」他又觀察到:「我們的福音怎麼看來不像耶穌的福音?」他省思:「如果基督徒除了死後上天堂之外,還有更好的應許呢?例如神現在就讓我們身在天堂?」

為復活基督宗教的生命,傑夫呼籲每一位基督徒要徹底悔改,並做一個抉擇,是要做〈創世紀〉第一、第二章的基督徒,或是第三章的基督徒。〈創世紀〉第一、第二章是個充滿神的「愛」和祝福的起始,在那裡充滿著和諧、平安、喜悅和奧秘。第三章以後則是邪惡與衝突,是一個「罪」的開端。

傑夫說,神明明是按自己的肖像造了人,這是我們人生故事的立足點,教會卻喜歡一個「罪」的起始,教導人們「一開頭就是罪」。他說這就像把房子蓋在爛泥上。我們要給人傳遞耶穌的好消息,卻一開口就是駭人聽聞的壞消息:「你是個罪人!」這才是基督宗教欲振乏力的真正「元凶」。

他還提出「基督宗教若要重新起步,就要從福音開始」,而且要把耶穌和他的福音放在耶穌的文化脈絡裡去理解和領會。從第二章到第九章,傑夫教導讀者如何在今天的家庭、社會和世界裡,用耶穌的文化脈絡去理解耶穌和他的福音。例如「聖殿」這個名詞,我們現代人用我們的文化是不易理解的,更無法領會其中深邃的奧秘,一定要先認識公元一世紀的人們對聖殿的情感和重視才行。對當時的猶太人而言,「聖殿」是敬拜神的地方,是天堂與俗世的交接點,「進入聖殿,就進入了人類與神相交的神聖空間」,這意味著「神要與人同住」。作者篤定地宣稱聖經的神並不是「讓人得救」的神, 而是「要與人同住」的神。

曾經有位神父說,他每到一個修道院,只要看修道院的聖堂(聖殿)和餐廳,就知道這個修道團體的修道境界。很有趣的是,傑夫在第二章談了「聖殿」,在最後一章談了「聖餐」。對猶太人而言,「餐桌」含有深刻的神聖意義。耶穌與門徒相處了三年之久,臨別前他沒做最後的宣講或布道,卻是與他們共進晚餐,一起吃頓飯。耶穌把他的死和這一頓飯連在一起,可見餐桌和吃飯不但很重要,更深具意義:和好、彼此服務、一起、一家人、共融、合一……。

「聖餐」對今天的手機族能有所啟發嗎?我們的家庭晚餐,或者和朋友、同事的餐敘能有聖餐的功用嗎?或許這是復活基督宗教的第一步,從你我開始,不要再浪費我們吃飯的神聖時刻。
 

undefined
《 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
It’s Not What You Think: Why Christianity Is About So Much More Than Going to Heaven When You Die
作者: 傑弗森.貝斯齊


新世代信仰代言人.蟬聯台灣基督教類暢銷榜第一名!

搖滾傳教士 朱頭皮、          聖功修女會靈修輔導 李純娟   

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陳南州、  台南神學院教授 曾昌發   
濟南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黃春生、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管中祥   
得勝者文教創辦人 劉駿豪、    台南神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蔡銘偉   
高雄新生長老教會牧師 謝懷安  ──熱烈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 全省各大實體書局、網路書店熱賣中 ===
🌸讀書花園  http://goo.gl/a4Kl68 🍀博客來 http://goo.gl/lD2Pvx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bible-641636_640.jpg

讀過聖經的人一定都知道,聖經中最吸引人的就是耶穌講過的比喻,最經典的當然就是「浪子回頭」的比喻了,比喻之所以吸引人,除了淺顯易懂之外,最特別的就是充滿了「故事性」。人人都喜歡聽故事,好的故事不分男女老幼,人人百聽不厭、越聽越有味,如果可以將看聖經變成是聽故事,那就再好不過了!

「聖經人物誌」是作者以聖經中四百個不同人物的故事,舊約三百三十八個人物故事,新約六十二個人物故事,以講故事的方式引領讀者來認識聖經,這些人物故事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摩西(梅瑟)、大衛王(達味)、和保羅(保祿)等,也有令大家很驚奇的賽特(他是亞當和夏娃的第三個兒子),和蓋斯柏(他是從東方來尋找耶穌聖
嬰的三名占星學博士之一);每一個人物故事都依循年代順序一一鋪陳,幫助讀者在聽故事的同時,不需要刻意強記聖經中各個時代所發生事件的歷史背景,也能同時瞭解猶太人的歷史。

作者在介紹這400個人物故事時,提供了許多很實際、也很詳細的補充資料,這些資料不但豐富了故事的內容,也讓故事有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有了畫面的故事就不再只是死板板的文字,反能帶領人走進故事中,尤其是在主日學的教學中,老師可藉著這些生動的畫面引領兒童親自進入故事,更深地瞭解每一個故事人物的喜怒哀樂,從中學習隱藏在故事中的人生意涵。這些資料的特點可簡單說明如下:


一、每一個故事人物的名字加註了希伯來語的意涵
由於文化上的差異,在讀聖經時因不瞭解聖經人物名字的本意,常造成記憶上的困擾,作者很貼心地在每個故事人物的名字加註了其希伯來語的意涵,例如:
舊約中的摩西(梅瑟)希伯來語是「引領出」、大衛(達味)希伯來語是「英雄」,新約中的馬大(瑪爾大)希伯來語是「女主人」、拉撒路(拉匝祿)希伯來語是「神所救助」,藉著希伯來語意涵的說明來記憶聖經人物的名字,不再是一件硬梆梆的事,反成了輕鬆、且有助於記取故事重點的一個指標。

二、為每一個故事人物加註了特寫
四百個故事人物要一一記得並不容易,為幫助記憶、也增添故事的獨特性,作者細心地為每個故事人物加註了特寫,例如:舊約中的約瑟(若瑟):從奴隸晉升到埃及宰相出人頭地;約書亞(若蘇厄):召喚奇蹟的軍事天才;新約中的約翰(若翰):偉大的施洗者;馬提亞(瑪弟亞):新的使徒。透過這簡單的人物特寫,可以幫助讀者立即瞭解這位故事人物的生命軌跡,也從中更認識這位人物的生命典範。


三、故事人物包羅萬象:好人、壞人、男人、女人
不一定好人的故事才值得學習,壞人的故事更值得我們借鏡;生命中也不一定每個故事都是圓滿的結局,一時貪念所做的錯誤選擇常造成人生不可彌補的缺憾,所以不同題材的故事都值得講給孩子聽,學習不同面向的省思。作者選用了約書亞書(若蘇厄書)中兩位小人物作了絕佳的對比,一位是幫助以色列人奪取耶利哥城的妓女喇合(辣哈布)的故事,她不因個人職業因素貶低自己,反而勇敢機警地多次冒生命危險幫助以色列人;反觀另一位故事人物亞甘(阿甘),卻因個人貪念暗中偷藏了不可佔有的敵軍戰敗所遺留的物品,不但造成以色列人慘敗,最後也全家喪亡

四、別出心裁的「聖經小百科」
穿插在故事中、不經意地會出現作者特別添加的小甜點──「聖經小百科」,小百科雖不是應有盡有,但也無其不有,例如:「所羅門(撒羅滿)王的魔法書」、「耶穌下冥府」,有了這些小甜點,更豐富了本書的可讀性。

藉由本書四百個人物的精彩故事,能夠引領每一位讀者,更深刻地體會到讀聖經的樂趣,並從中領悟許多受益無窮的人生哲理。

undefined
《聖經人物誌:400位聖經名人故事集》
聖書人名録―旧約・新約の物語別人物ガイド
作者: 草野巧

挪亞方舟和大洪水事件是怎麼來的?
摩西領導以色列人出紅海碰上哪些困境?
為什麼大衛王撂倒巨人之後可以稱王?
大力士參孫為什麼兩度被他的女人出賣?
耶穌和十二門徒的最後晚餐究竟是什麼情況?
為什麼是抹大拉的馬利亞見證耶穌的復活?

本書依照時代順序介紹舊約和新約中四百位重要人物,
他們的信仰、絕望、愛情、背叛……許多情節比小說還精采。
透過這些人物的串連,提供另類解讀聖經的途徑。


=== 全省各大實體書局、網路書店熱賣中 ===
🌸讀書花園  http://goo.gl/de6qBI 🍀博客來 http://goo.gl/YRFjf5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 《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作者給台灣讀者的話



>>> 以新眼光讀聖經、認識耶穌陳南州 推薦(本文作者為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玉山神學院退休教授)
基督教是怎樣的宗教?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的內容是甚麼?基督教信仰的中心人物──耶穌──是誰?他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傑弗森貝斯齊繼《耶穌比宗教大》一書之後,又寫了《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這本跟一般解說基督信仰的著作不太一樣的宗教書籍。

作者貝斯齊自謙地說他不是神學家,其實,任何人只要對信仰作省思,都可說是在作神學,因為神學就是信仰的省思。就這個意義來說,竭夫是神學家,甚至是一位不錯的神學家,因為他省思後的見解可以比美一些出名的神學家的觀點。

貝斯齊認為聖經是上帝的故事,很多神學家也有這種見解;譬如說,曾任美國加州柏克萊太平洋神學院(Pacific School of Religion, Berkeley)教授的台灣人神學家宋泉盛(Choan-Seng Song)寫過很多故事神學的書籍,他幾年前寫了《太初有故事,而非有文本》(In the Beginning Were Stories, Not TextsCascade Books, 2011暫譯)這本書,他在書中一再強調,我們的聖經緣起於信仰的故事,從故事的角度來讀聖經,會更認識聖經見證的上帝。許多學者也都同意,聖經本質上是上帝愛世人的故事,是上帝成為一個人──耶穌──向世人彰顯他的愛的故事。

美國著名的倫理神學家豪爾沃斯(Stanley Hauerwas)也說,教會應該是由耶穌的故事所形塑的社群,而教會最重要的任務,是作一個能夠從聖經中聆聽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故事,又以忠於此一故事的方式來生活的社群。換句話說,基督教會基本上是一個故事性又回顧耶穌故事的社群。貝斯齊真的是位有見解的神學家。

貝斯齊在這本新書中敘述他對基督信仰一些元素的見解,而且是非常新穎的見解,如自我、他人、生活、創傷、聖殿、安息日、敬拜、上帝國、聖餐等。他之所以會有這些新的體認,就如他所說的「只要我們進入耶穌的世界,看見耶穌的真實樣貌,聖經就會恢復它原本的色彩」,又說「你怎樣看聖經,就怎樣理解上帝」。基督教是經典的宗教,人們怎樣理解聖經,就會有怎樣的上帝觀和人生觀。

那麼貝斯齊怎麼理解聖經?讀者閱讀本書時不難發現,貝斯齊一再以他自己的生命經驗(包括他觀察一些美國教會的心得)來解讀聖經,然後又從這種解經而來的信息來看自己和世界。貝斯齊這樣的讀經法,讓我想起亞洲基督教協會(Christian Conference of Asia, CCA)在一九九六年左右開始在亞洲各地教會推展的讀經運動「新眼光讀經」(Reading the Bible with New Eyes)。這個讀經運動的特點,在於除了關注聖經寫作的歷史、社會背景,也強調讀者要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和社會處境來詮釋聖經,也就是讓聖經的故事與讀者的生命經歷和社會處境相遇、對話,藉此來洞察體會上帝今日所要啟示的信息。

在這樣的讀經中,我們重新發現聖經中耶穌基督的福音是上帝國的福音──上帝要在這世界實現他美善旨意的福音,是一個跟人在現實世界之生活息息相關的福音,然後,我們可以從耶穌上帝國福音的觀點來重新詮釋聖經,讓聖經成為上帝今日的話語。貝斯齊的做法跟新眼光讀經運動可說是不謀而合。

貝斯齊這本書不斷強調「不一樣」。他似乎有意向出入傳統教會的基督徒挑戰: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上帝的國度跟你想的不一樣!對貝斯齊來說,有些基督徒信守教條,卻沒有真正了解聖經,因此失去信仰該有的生命力。這也是哈佛大學教授哈維.考克斯(Harvey Cox)在《信仰的未來》(啟示出版,2016)一書中所描述的基督宗教的現象。

此外,貝斯齊似乎也有意對自認為了解基督教而排斥信仰的人提出挑戰: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貝斯齊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有一附題,直譯是「為甚麼基督教絕不只是死後上天堂」。在貝斯齊著書的美國社會中,或許有些人以為基督信仰是關於死後上天堂的宗教而鄙視、拒絕基督教。人們可能自以為已經參加教會、了解聖經和耶穌,卻沒有享受和實踐耶穌所傳揚的福音,人們也可能看見基督教會的一些缺失,而自認為已經看透基督教,卻也因此遠離可貴、有意義的信仰。貝斯齊邀請讀者以新眼光親近耶穌,重新認識基督教。換句話說,他邀請讀者以開放的心靈來認識他的信仰──基督信仰。

其實,信仰團體在傳承、擴展的過程中,為了傳揚和教導他們的信仰,形成一個組織,進而制訂信條、禮拜的儀式等等,這都無可厚非。人們無法忍受的是這些組織僵化了,信條成為口號,儀禮流為形式,使得信仰失去生命和活力。宗教團體要致力的,是如何在組織和運動、信條和信仰、儀禮和敬虔心靈的呈現之間,保持著創造性的緊張關係。信條、禮儀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信仰,不應該讓它成為心靈的束縛,也不該拿它來批判別人是否合乎正統。或許有些教會人士
會說,貝斯齊的見解沒全然符合所有的基要信條,其實,他對聖經的解釋我也沒照單全收,但我認為他絕對是一個信仰基督的人。讀者若能以這樣的了解與心態來閱讀這本書,就更能從中獲益。

在變遷社會中,人們似乎棄絕僵化、空洞、教條式的宗教,轉向追尋靈性。貝斯齊這本書給我們一個啟示,我們可以用新眼光來讀聖經,進入聖經中上帝創造和拯救的故事,來認識耶穌。作者雖對一些基督教會有所批評,但,我們依舊可以在許多基督教會中尋獲讓人充滿生機的真正靈性。

 

undefined
《 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
It’s Not What You Think: Why Christianity Is About So Much More Than Going to Heaven When You Die
作者: 傑弗森.貝斯齊


新世代信仰代言人.蟬聯台灣基督教類暢銷榜第一名!

搖滾傳教士 朱頭皮、          聖功修女會靈修輔導 李純娟   

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陳南州、  台南神學院教授 曾昌發   
濟南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黃春生、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管中祥   
得勝者文教創辦人 劉駿豪、    台南神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蔡銘偉   
高雄新生長老教會牧師 謝懷安  ──熱烈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 全省各大實體書局、網路書店熱賣中 ===
🌸讀書花園  http://goo.gl/a4Kl68 🍀博客來 http://goo.gl/lD2Pvx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