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x163  

>>> 出版小語
謝謝您閱讀這啟示部落格,我們銘感於心。啟示之所以出版《最活力的老後》是因為自家編輯的父母在退休後,生活只剩行禮如儀的慣性。但某一次同事提及平常自滿於每天游泳的爸爸,竟然在一次的游泳比賽之後,人變得更謙虛而且活力滿滿,原因不在於他的父親得了哪一個名次,而是白髮蒼蒼的父親知道原來「自己可以」。

我們很高興在讀者的部落格推薦中,看到「迫不及待地看完這本書,然後決定要快快拿給老爸看!」這樣一句話,因為這也是啟示的出版初衷。您不一定要像歐佳奶奶一樣挑戰金牌,但從歐佳奶奶的身上我們確信:年老永遠不代表著不能動,熟齡之後才是真正激發潛力,沒有什麼好損失的無懼年代。祝福每一位長者都健康,不放棄挑戰自己,挑戰世界。謝謝各位。

>>> 好文分享

事實上,同樣的情節在各種項目的運動員身上都會發生。

二○一二年法國自行車選手羅伯.馬爾尚(Robert Marchand),在瑞士埃格勒以一百歲高齡打破世界紀錄,全場群眾熱烈歡呼。他在七十八歲才進競賽圈。

同樣也來自澳洲阿德雷德的馬各.貝茲(Margot Bates)一百零三歲在泳池中過關斬將,出賽年齡是八十七。九十多歲的傳奇裸足滑水選手「香蕉」喬治.布萊爾(“Banana” George Blair)第一次出賽年齡是四十六,跟其它人比起來算很早出道。

至於歐嘉,七十七才參加徑賽。如果她早出道,那才叫異數。

理論上,只要用對技巧與姿勢正確,身體一生都應耐得住操練(尤其是跑步,動作只有簡單的前後擺動,比其它需要蹬地、扭轉、有時還要出擊的項目來得簡單)。話雖如此,多數人都沒有用對技巧,而且隨著年紀大,壞習慣愈多,身體的情況就愈糟。比賽選手的情況則是過度練習,肌肉益發不平衡,四肢慢慢移位,軟骨與肌腱被過度壓迫後日漸磨損,最後不堪使用。像歐嘉這類的長青運動員能持續不懈的秘密之一,應該是在激烈的比賽後給心臟和身體各部位夠長的時間休生養息。

當然,長青運動員的秘密不僅在於身體管理,心態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年紀比較大的運動員(像是七十歲以上)參加比賽時通常是抱著興奮異常的心情,因為這對他們來說就像是開啟全新的人生外一章,充滿著期待。中年時期不得不把全副精神花在養家,到這個階段終於可以把身體用在好玩的事情上面而不是工作,當然得緊緊抓住良機。沒獎金拿不重要,不出名沒關係,廠商不贊助球鞋也不介意,光是參賽本身就值回票價了。也難怪原想一睹運動明星風采,特地來看長青田徑賽的觀眾有時希望會落空。他們看不到一九六○、七○年代的巨星,比如拉瑟.韋倫(Lasse Viréns)、法蘭克.蕭特(Frank Shorters)和羅莎.莫塔斯(Rosa Motas),這些人不都應該在長青運動賽裏繼續引領風騷,但都跑去那兒?如果他們在奧運光環褪下後維持自主練習,留在跑道上延續優異表現,適應體能變化,那麼今日的世界紀綠絕對能再往前推進,他們也會是當代的惠洛克和歐嘉。

我曾想暗中觀察我心目中的大英雄卡洛斯.洛培斯(Carlos Lopes)。這位葡萄牙籍長跑在卅七歲拿下奧運馬拉松金牌,讓所有老人同感驕傲。之後洛培斯消失在「奧運退休選手,你在何方?」的檔案中,除此之外只在《辛普森家庭》的劇情當中短暫出現(荷馬在看奧運重播時,掐指一算,發現他跟洛培斯同年,大為振奮,二話不說戴頭巾,貼胸貼,去跑春田馬拉松。瑪格:「你們看,爺爺在跑步!」莉莎說,「那不是爺啦!那是跑到脫水的爸爸。」)

「洛培斯現在在那裏?」我問了葡萄牙隊的經紀人路易。他比了一個彌勒佛的肚子。「受傷了?」我問。他搖搖頭。「那麼是錢?」他點頭,說「可能。」路易有個簡單的成本效益分析,他認為洛培斯絕對有能力重新回到運動場上叱咤風雲,不過這麼做有什麼好處?退休後的傳奇跑者仍然被視為英雄,繼續沉緬在過去美好回憶中,在沙灘上溜狗,與知名藝人交往,根本不會嚮往過去的日子。不是每個人都如此。這次比賽之前就有傳言,偉大的肯亞長跑選手亨利.羅諾(Henry Rono)可能會參加。羅諾的後奧運人生你聽了會很難過。他先變成酒鬼,最後無家可歸,整個人胖到一百公斤,連到外地的旅費也籌不出來。羅諾可能回來嗎?長跑運動界對這件事都持保留態度。「如果他狀況很差還來跑,這對長跑界的形象可是很傷的,」某個田徑部落客這麼寫著。很多人似乎認為,如果以某地最近的比賽成績訂出最低門檻的機制,硬性規定每名選手通過後才有資格參賽,也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難堪。對我來說,這個想法好像違反運動精神。但我的意見也許不夠客觀,因為這個制度可能會讓我也參加不了。

還有兩天才輪到我跑,我搭公車到市區另一端的休斯體育場,正好趕上剛剛起跑的八十至八十五歲組男子十公里馬拉松決賽。

如果你去觀賞長青徑賽,你會發現很多人跑得樣子好像從來沒學過跑步。但今天上午卻有位參賽者跑得分外優雅,以美妙的姿態跨著長而有效的步伐在跑道上疾馳。

以波士頓馬拉松的低標成績做為參賽門檻,惠洛克是歷屆選手當中與門檻差距最大的人。廿歲的頂尖肯亞選手與門檻的差距是一小時多一點點,而高齡八十歲的惠洛克成績在三小時十五分,離低標只差一小時四十五分(波士頓馬拉松將八十歲以上的入選資格訂在五小時,所以長青選手還有一項值得說嘴的成就,那就是符合波士頓標準,也許是五小時內馬拉松選手當中最資深的)。

惠洛克踩著節奏規律的步伐,迎著詭蹫多變的風向在跑道上繞了一圈又一圈,四十二分鐘跑完全程,又刷新世界紀錄二分多鐘。如果看比賽時能同時感到振奮又失落,那就是我當下的寫照。振奮是因為能目睹這般威風八面的表現,實在是千載難逢。失落的是我本來還妄想「贏」這組的冠軍。我十分確定自己沒辦法跑得比惠洛克還快。

(惠洛克的經驗也符合我的斷裂理論。他大學時期原本是傑出跑者,但工作與家庭責任佔據他的中年生活,停了卅年後才重拾運動。)

就在同時,歐嘉也拿到好成績。她的百米跑出廿七秒半,對這個成績感到滿意,雖然她自己的紀錄是廿三秒九五。前世界越野賽冠軍佐拉.芭德(Zola Budd)因為受傷退賽,打包回南非之後,歐嘉就變成比賽的勵志焦點。繼歐嘉鏈球破世界紀錄後,媒體再度以記者會來報導這位「卑詩不老傳奇」的英勇事蹟。

 

「我只想讓你分心,你就會忘掉身體的痛」

「各位選手們,預祝大家拿到好成績,比賽即將在六分半鐘之後開始」,主辦單位宣布。

我們被集合在跑道旁一處小小的等待區。選手們來回踱步,用腳尖蹭著地面,調整腰間的號碼牌,試著把心定下來。什麼樣的身材在這裏都見得到。看到幾個哥倫比亞的選手肚子比我還大,我不禁鬆了一口氣。

「你好像跑很快,」我對著一個身材高瘦,長得像電影明星提摩西.赫頓(Timothy Hutton)的人說,他卻回,「外表可是會騙人的。」

我在比賽的前廿四小時一直四處問人,依他們過去幾十年的經驗:該怎麼準備隔天的比賽?

運動員用的招數五花八門。史登龍有青春泉源操,費伊靠飲食(肉和澱粉分開吃)、歐嘉做靠牆抬腿(「讓血液流到心臟,馬上精神起來」)。不過所有的人都提醒我天氣熱的問題,當時的溫度已經超過攝氏卅七度。有個英國人在手心捏冰塊來降低核心體溫,他說「比吃類固醇有效」。

「每個人的建議都聽聽看,要不要做再說,」惠洛克說。

歐嘉說,「能來這裏參加比賽就已經值得慶祝了。」

 

 

啟示-最活力的老後-立體書 (小)  
★ 商業週刊 1407 期讀家書詹推薦 ★

歐嘉奶奶77歲才開始想要運動,到95歲打破33項世界紀錄!
她的長壽、健康與滿足的生活證明——老年,可以是很棒的時光。

《最活力的老後:95歲金牌阿嬤教你不只老得很健康,還可以有成就、有夢想!》
What Makes Olga Run?
作者:布魯斯.葛里森

博客來 http://goo.gl/6CnjPP 、誠品 http://goo.gl/Kg6fG1
金石堂 http://goo.gl/7e8QJ4   、讀書花園 http://goo.gl/odXapn
=== 全省各大實體書局,網路書店好評熱賣中 ===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85x163  
人生真的可以七十重新開始!
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專文推薦

退休之後該做什麼事?
除了「等死」之外,還能做什麼?!

當我知道這本書的主角歐嘉奶奶在退休之後還活了三十年,這讓我嚇出一身冷汗。如果我退休之後還有三十年(一個可以結婚生子、成家立業的年歲)的日子要活,這漫長的日子我要怎麼過呢?我還能做些什麼?

不過,看完歐嘉奶奶的故事,以及書中提到的許多位長者,我再度驚出一身冷汗!原來我竟然是這麼不長進,只知道退休之後只能等死,沒有別的選項。

歐嘉奶奶在六十五歲時以中學老師身分退休,到了七十七歲時突然對田徑有了興趣,她買書自修、接著聘請教練教她跑步、跳高、跳遠等等。等到她九十五歲時(也就是二○一四年),她已經是三十三項世界紀錄保持人、大小獎牌六百多面,整整放滿一個房間。她的身體年齡越來越年輕,當她九十出頭時,她的身體年齡只有五十歲!

銀髮族要如此強力運動,其中的難處只有過來人才知道(關節抗議的聲音、不聽使喚的肌肉、動不動就老蹄亂撞的心、喘個不停的肺……),因此我非常敬佩歐嘉奶奶的驚人毅力和成就,那就更別提她讓世人重新檢驗和看待老化這件事的意義。

歐嘉奶奶是天賦異稟、有非常好的遺傳嗎?

研究團隊對她做了很多的基因檢測。結果是:歐嘉奶奶有些基因是比別人好,有些基因比別人差,整體看來,她的基因和一般人沒有差別很大,或者至少這些基因上的優勢,不足以解釋她為什麼可以表現的比別人更優異!

書中引述了一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說:「我們認為在長壽的因素中,生活方式貢獻了百分之七十到七十五的比重。」這句話的大意就是:有四分之一能健康老化的人,是因為上天發給了他們優秀的遺傳牌,而其他四分之三的人則是靠自己打好手上的牌。歐嘉奶奶顯然是接近後者,因為她不止是健康老化而已,而是在老耄之年仍然活出夢想、活出成就,活出精彩絕倫。

我的二姑媽活了一百零四歲。有一次和一位醫生朋友談起此事,他恭喜我,說我也有長壽的基因,活到百歲的機率很大。我記得當時聽了之後完全沒有興奮之情,反而有極大的壓力。活到百歲,會是用什麼樣的健康狀況活著:如果臥病在床?如果老年癡呆?如果不能健康生活,那活著有什麼意義?我更害怕老後連累女兒,要她們費心照顧我!這是人生晚年的最大悲哀。

就算健康狀況許可,假設我在六十五歲退休,我這一生所有該做的事都已做過了,該經歷的事也都已經歷過了,在退休之後我竟然還要活三十五年,這叫我怎麼過呢?我岳父九十多歲時,每天在家無所事事,他常對我說:「我怎麼還不死呢?」我雖知這不是真話,但我也知道,這是對人生最後歲月的無奈及感嘆!

看了《最活力的老後》,歐嘉奶奶和書中的長者,給了我好大的福氣:不論未來如何,我在安排一些事的同時,也可以撥出一面想好的,我可以動動腦想想怎麼打我手上的這副好牌?

年少時,不論在校考試或職場表現,總是仗著自己有些小聰明,而得以順利過關、也有不小的成就,所以錯過了讀書該有的態度和品味其中的樂趣。現在,我偏愛四書五經、古籍等等,也很想將古人的典範和智慧反芻後結合我的人生歷練和他人分享。光想到這一點,我就有做不完的事了。

我也很羨慕公司那些參加鐵人三項的年輕人,有男有女,看他們散發出來的活力氣息,誰說我不可以開始鐵人三項的競賽?至少目前的我,橄欖球可是打得嚇嚇叫(也可以被撞得唉唉叫)。

書中有段簡單文字描述一個大型長青賽事結束、大夥吃完最後一餐的兩人對話:

「那麼,兩年後再見了!」某個選手一邊拉著行李,一邊對另外一個選手道別。
「沒死的話,我一定會來!」

這份全力以赴的豁達,讓我熱淚盈眶、深深震撼。希望也能觸動到你/妳,並祝福於你/妳的老後。

 

啟示-最活力的老後-立體書 (小)  
★ 商業週刊 1407 期讀家書詹推薦 ★

歐嘉奶奶77歲才開始想要運動,到95歲打破33項世界紀錄!
她的長壽、健康與滿足的生活證明——老年,可以是很棒的時光。

《最活力的老後:95歲金牌阿嬤教你不只老得很健康,還可以有成就、有夢想!》
What Makes Olga Run?
作者:布魯斯.葛里森

博客來 http://goo.gl/6CnjPP 、誠品 http://goo.gl/Kg6fG1
金石堂 http://goo.gl/7e8QJ4   、讀書花園 http://goo.gl/odXapn
=== 全省各大實體書局,網路書店好評熱賣中 ===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85x163  

「總有一天,你會知道現在的痛苦是值得的。」

老樹根的生命故事,會用年輪告訴你。如果年輪是寬的,表示那段時間環境條件佳,樹木生長旺盛。當年輪變窄,表示那段期間環境惡劣,可能發生了旱災、氣候異常寒冷,或生長資源被太過靠近的其它樹木搶走了。

假如歐嘉是樹,我們切下一片橫切面來研究(這大概是科學家唯一還沒做的事),她的年輪也同樣會把故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你。

她的年輪應該是從中間呈扇形向外大幅發散,因為她早年的生活是富足、充滿生氣,也幸福洋溢的。

歐嘉生於薩克其萬省(人口三百名)的豐達(Vonda, Saskatchewan),在加拿大的心臟地帶。官方記載如此,但實際上她家一百六十英畝的農場比較接近斯默滋(Smuts),那是一個更小、更偏僻的地方,在大草原上,草原的盡頭依傍著山腰。這塊地是加拿大政府為鼓勵東歐移民移居此地的贈予,當初這裏什麼都沒有,只有石頭和樹木。

歐嘉小時候對季節的感受很深刻,倒不是因為氣溫或日光的改變,而是因為在冬天,父母親的步調都會慢下來,比較常在家。父親瓦西爾.薩瓦格(Wasyl Shawaga)常在冬日晚間讓十一名子女圍坐在爐火旁,為他們朗讀烏克蘭經典文學作品,像是伊凡.弗蘭柯(Ivan Franco)的偵探小說,塔拉斯.謝夫成柯(Taras Shevchenko)的詩(我們將……休憩與共……/你的姐妹星/永恆,即將閃耀),有時候會念烏克蘭文聖經,但絕對、絕對沒有令他們憎惡的俄羅斯作品。
 歐嘉很確定,她那份烏克蘭精神能保存至今,正是當年那些情感深切的時光。她說「如果我生病,病到不能運動跑田徑的時候-但我絕不會輕言放棄-真到那個日子,我總還有這些經典著作能依靠。」

她的母親安娜.貝伊達(Anna Bayda)是十六世紀英勇對抗韃靼人與突厥人的哥薩克民族英雄-迪米托.貝伊達.維涅斯基王子(Dmytro Bayda Vychnetsky)的直系後代。安娜從烏克蘭搭乘「保加利亞號」蒸氣船從烏克蘭來到加拿大時,只有十二歲。她的性格跟丈夫很像,都是沉默寡言,安於禁慾的簡樸生活。歐嘉說到母親,「從來不抱怨,不管發生了什麼事。」相片中的安娜除了臉圓了點,跟歐嘉幾乎一模一樣。

歐嘉的內外祖父母跟他們一起住在農場上。她和外公米開羅(Michaylo)最親,外公過去在烏克蘭的職業是警察。歐嘉很喜歡看著外公,用鉛筆畫下他的模樣。有一天,外公把雙腳直接放在爐子裏取暖,這個景象還被歐嘉捕捉下來。他死後,遺體放在家人自製的棺材中,家裏每個人都可以安靜地陪他一段。當時沒有甲醛(福馬林),歐嘉還記得看到棺木底邊緣有一些泡泡流出來,母親只好再放個小盆子接住那些液滴。

大蕭條期間,她家的情況比大部份的人來得好;即使發生大旱,農作損失也沒那麼嚴重。(在一次家庭聚會當中,她哥哥史堤夫提到因為沒東西餵馬,只能讓牠們安樂死。然而歐嘉完全不記得有這件事,可見她的父母親把孩子照顧得很好,沒有讓他們直接感受外在不利環境的衝擊。)

歐嘉的年輪在她成長後到社會闖蕩初期,還是寬寬的。她先在煤礦公司做了短期的秘書工作,廿二歲去一所只有一間教室的鄉下小學教書,一年級到十年級的學生全包,年薪七百加幣。雖然一名老師得帶很多個學生,但這個工作讓她感到愉快。

接下來,年輪開始變窄。

在一個舞會上,她結識年輕英俊的保險業務員約翰.柯黛格(John Kotelko),擅長花言巧語的他追女人無往不利,二人很快就結婚。婚後幾周,歐嘉就發現不對勁。他除了自己以外誰都不關心,即使原先有那麼一丁點的愛意,婚後也不復存在。如果說他以前都在演戲,很明顯他婚後不想繼續裝下去了。

約翰經常徹夜不歸,在外頭獵豔。他不但酗酒,還羞辱家人,歐嘉一直忍著。大女兒娜汀在婚後第一年出生,那時情況還不算太糟,但是對娜汀來說,父親就像個陌生人,像鬼魂般不見人影。

有天晚上,喝到爛醉的約翰情緒失控,竟拿出刀子攻擊妻女。歐嘉還牢記著冰冷的刀刃緊貼在脖子上的感覺,她說,「如果我沒有逃家的話,早就死了。我的下場一定是這樣。」

一九五○年代,在加拿大保守的鄉村地區,沒有女人會離開丈夫。歐嘉聽都沒聽過有那個婦女離婚。然而,她終究在懷二女兒的那年,鼓起勇氣帶著八歲的娜汀和微薄的積蓄連夜逃出家門,搭上西行的火車。那是在一九五三年的三月。歐嘉說,「就我所知,我應該是全世界第一個單親媽媽。」

她去投靠住在卑詩省新西敏(New Westminster)的妹妹琴恩(Jean)。新新敏位於溫哥華市郊,社區的人都通勤到溫哥華上班。在這裏,歐嘉生下二女兒琳達(Lynda),也去碼頭區的木材防腐劑工廠上班。工作之餘她去上大學,取得教育學士學位。這段期間過得非常辛苦,她開始吸菸,但只允許自己一天二根。四年後,歐嘉滿卅九歲,菸說戒就戒。

此時,她的年輪很快地再度開展。三個女人,沒有男人的陪伴一點都不成問題。有一天,歐嘉決定在原地重新蓋房子。這件事很簡單,只要打通電話,就有一群壯丁帶著重型機具來上工。錯了!完全不是這樣。「她和娜汀二個人自己動手把房子拆了,拿著簡易到不行的工具,根本是徒手操作。」琳達回憶。新家落成多年後,歐嘉在一九六五年接到電話通知約翰死了,享年四十三歲,死於長期吸菸造成的肺病。

接下來數十年,歐嘉這棵樹進入生長旺盛期。在一九九○年,木紋又變窄了,

這次是娜汀生重病,一九九九年過世。心理學家曾提出「逆境理論」(Adversity Hypothesis),內容大致是說:人的恢復能力是學習而來的。困境出現後,人在面對並加以克服的過程中,就會培養出自我恢復的能力。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的心理學教授強納生.海德(Jonathan Haidt)告訴我,這個理論有溫和與極端二種版本。溫和版認為:苦難會帶領你成長。

極端版則主張,人必須受苦,才能達到發展的巔峰。他還說,「溫和版有實證研究支持,極端派是從奇聞軼事推導而來。」但不管如何,「我相信成長有一段關鍵期,約從十幾歲到卅出頭,如果那個階段沒有遭遇重大挫折或災難,你的恢復能力會變弱。我認為人遇到困難算是好事。」歐嘉生命中最煎熬的時期,就在廿幾歲到卅幾歲。

(摘錄自「第2章 逆境理論:面對壓力的生活哲學」)


啟示-最活力的老後-立體書 (小)  
★ 商業週刊 1407 期讀家書詹推薦 ★

歐嘉奶奶77歲才開始想要運動,到95歲打破33項世界紀錄!
她的長壽、健康與滿足的生活證明——老年,可以是很棒的時光。

《最活力的老後:95歲金牌阿嬤教你不只老得很健康,還可以有成就、有夢想!》
What Makes Olga Run?
作者:布魯斯.葛里森

博客來 http://goo.gl/6CnjPP 、誠品 http://goo.gl/Kg6fG1
金石堂 http://goo.gl/7e8QJ4   、讀書花園 http://goo.gl/odXapn
=== 全省各大實體書局,網路書店好評熱賣中 ===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85x163  

科學家對於活得久又活得好的人那個面向較突出深感興趣。他們重覆測量,找出特定的模式雖然有其價值,但這跟在人瑞身上尋找共同基因的意義類似,就是都想要發現一套特定的處方。不過,性格跟基因有所不同,基因改不了, 但我們可以對性格有些作為。個性有一半跟遺傳有關,剩下的會受到生命經驗所影響,是開放修改的。

 

一‧開放性

歐嘉很常說一句話,頻繁到我都想替她印一件T恤,上面就刻這幾個字:「我有什麼好損失的呢?」

有些研究發現,在開放性面向得高分的人壽命較長、有好奇心、接受度高、想像力活躍、常問假設性問題,對於新奇的事物會有挑戰感而非威脅感,也較不受傳統束縛,對權威的遵從度較低。

開放性這項特質跟自由主義者的關聯比較強,跟保守主義者的關聯較弱。歐嘉的量表填答結果被研究者歸類為「進步型」(所以說政治傾向也是長壽的預測因子囉?其實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不過自由主義者再加上開放性面向分數高的人,飲食習慣確實比較健康。可是保守主義者比較有錢,富裕跟健康的關係也很強,所以保守主義者說他們比較健康。總而言之,這實在說不清楚。)進步型對不確定的承受力頗佳,而且有這項特質,不論政治傾向為何,都跟長壽有正相關。

讓歐嘉感到自豪的,就是她即使一生泰半時間處於貧窮當中,負擔不起豪華旅行,也能行遍天下。她平常努力存錢,等待機會,時機到了就行動。有一次她透過交換教師計畫前往非洲烏干達,再外加一小段行程到泰國曼谷(這是透過同團正在做紅燈區學術研究的牧師的安排)。在曼谷行程結束後,她決定不原路線返國,而是飛其它點,包括開羅、里斯本、南安普頓,最後再回國。這樣繞行地球一圈,只多付卅七分加幣的服務費。

「你生命中還有那些想做的事?」最近我問歐嘉這個問題,結果她一時語塞,想了一下才說,「我對自己做過的事還算滿意。」這讓我想起老化學家卡爾.畢勒瑪(Karl Pillemer)曾經系統性地蒐集並整理美國老人給的建議。他發現,所謂的「快樂之鑰」對不同人有不一樣的意義,但「不快樂之鑰」確實存在,那就是後悔。歐嘉做的一切都是自己決定的,所以沒什麼後悔可言,也因此,她的待做清單是空白的,只除了一件。

「我要學彈琴,」她說。家裏有一台直立式鋼琴,本來是要讓女兒們彈的,但因為她的關係(她不想逼小孩,卻又找不到讓她們自動自發的辦法),女兒們都沒有繼續彈下去。也許她會在社區裏找個鋼琴老師,或者自學。

歐嘉的開放性分數:高

(五大性格因素量表的分數呈鐘型曲線,是常態分布。四分之一的人會在某個特定面向得到「高」分,只有百分之七的人分數是「非常高」)

 

二‧嚴謹性

嚴謹性本質上是測量目標導向的程度,代表即使過程辛苦,也持續朝著設定好的目標穩健前進,更不會投機取巧。

提出五大性格模型的柯斯塔(Costa)與馬瑞(McRae)認為,嚴謹的人「在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會加以忍受,也不放棄自己的行動計畫。」

嚴謹性面向得分高的是那些人?就是你翹課還願意借你筆記的人;當你把錢都花在買漫畫書時,他們已經在做投資組合。他們還會去撣門上方的灰塵。

長壽研究的計畫主持人傅利曼和瑪汀(Martin)的研究結果,發現嚴謹性是預測長壽的明確因子。嚴謹性可能是五種性格當中最複雜難懂的,而且在好幾個次面向上,都能看到歐嘉的身影。「重視細節」是其中一項,如果有一天歷史學家想研究歐嘉的運動記錄,不管找那個機構索取,絕對不可能像歐嘉自己的日誌那麼詳盡。她把每次參賽的項目與成績完整地記下來,時間長達十年。

她自我改正的習慣,會讓富蘭克林那些廣為傳頌的守則相形失色,那就是失敗-檢討失敗-改正。有一句話她很喜歡:「絆了一腳之後,你便能預防跌倒。」她很清楚,出一點錯可能是提醒自己注意之後的大災難,所以犯點小錯反而是好事,最重要是學到教訓。研究運動表現的科學家也認為歐嘉的策略非常有效,那就是當我們得到立即回饋,有錯馬上挑出來,對的可得到正向強化,表現會更好。這個工作教練能做,我們自己如果心態嚴謹,不必教練也能做得到。標槍好手史登龍也說,「身體就是一部電腦。每當我準備要投的那一刻,身體一定在同步統計過去丟壞的那五千次動作。」

歐嘉對於她的長青運動同儕的最高評價之一,就是稱讚他們是「誠實」的競爭對手。像是卡蘿.拉法葉堤(Carol LaFayette),歐嘉讚美她「是個誠實的跑者。」我一直追問她,那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是說她對於自己從事的運動是認真誠懇的,很投入,願意花時間訓練。」

嚴謹性的社交面經常被忽視。嚴謹的人會注意維繫他們的社會網絡,而且有非常實際的理由,因為在你碰到無預期的困難時,朋友是最好的緩衝,朋友是你放在銀行裏的存款。歐嘉至少有三個銀行可用:教會、家人,還有她的徑賽朋友。如果你在朋友圈的信譽良好,就等於持有黃金擔保的貨幣。

嚴謹的人達到他們設定的目標時會感到快樂。快樂的人也會繼續活下去。

歐嘉的嚴謹性分數:高

 

外向性

英國百歲人瑞研究的一項子計畫做了跨世代研究,對象是百歲人瑞的下一代,研究目的是找出這些人從超級長壽的父母親身上遺傳了那些特質。

這些小孩當中有很多是外向個性。

(什麼是外向個性?簡單說,如果你在離開一場朋友聚會時,比剛去的時候帶著更多的能量走出來,你就是外向的人;如果你沒有帶著更多能量離開,那你就是內向的人。)

歷史告訴我們,外向的人具有演化優勢,他們精力充沛,容易和別人建立合作關係,前進充滿挑戰的世界冒險。

證據顯示外向者活得比較久,關於其中的機制有許多人提出理論加以解釋,包括壓力荷爾蒙濃度低、身體活動程度高等。英國人瑞研究的主持人湯瑪士.皮爾斯(Thomas Perls)補充另一點,外向性程度高的人跟「會照顧自己」這個變項也有相關。

我不認為歐嘉很外向,她應該跟大部分的人相似,各種特質都有一點。有時候她覺得人太多,也會想一個人獨處(她的生活就是這麼安排的,女兒女婿住在同間房子不同層最合適她。有點像美國作家梭羅住在瓦爾登湖畔小屋那樣子,覺得太安靜的時候就去找母親共享一頓熱騰騰的晚餐。)

不過,歐嘉積極擁抱人群的樣子,我也看過好幾次。

在甘露市的錦標賽當中,歐嘉擲完五次標槍,其它選手也都離開了,她張開雙臂,以擁抱向每位裁判表示感謝,其中一個只是去收攝影機腳架,還表明「我不是裁判!」,卻不敵歐嘉的熱情,只好翻著白眼回抱了她。

最近幾年來她外向的比例大概是三分之二,其餘三分之一待在家裏。她也用慷慨行為來表現她的外向。往返荷蘭與美國的遊輪歐羅丹號船長有一天在臉書上放了一張有趣的照片,那是一臉驚訝的船長被身高只到胸前口袋的九十歲老太太抓著手,堅持送給他在芬蘭百米賽跑的金牌:這是你的!

五大性格因素量表的研究者認為歐嘉「在公開場合中表現傑出」。

歐嘉的外向性分數:高

 

隨和性

隨和性面向得分高的人朋友很多,敵人很少。他們會傾聽,不吝於表達讚美與情感(要測試是否具備這種性向,可以觀察人們如何對待毫無利害關係的人。如果還是一樣,那這樣的人隨和性分數是高的)。很多認識歐嘉的人,都喜歡她個性那份豪爽與坦率。這種性格不是裝出來的。

在德國記錄片「金色的秋天」(Autumn Gold)當中,我們看到九十四歲的義大利運動員露比卡.高布莉(Ljubica “Gabre” Gabric),她正在準備二○○九年在芬蘭拉底的世界盃長青室內田徑錦標賽。

高布莉心情很不好。她曾經是一九三六年義大利夏季奧運選手,身體還記得過去的輝煌歲月,但如今最好的表現遠不及往日,不管是跑還是跳,都做不到過去的三分之一,讓她非常挫折。

更令她煩心的是本來以為九十歲組只有她一個人,現在才聽到有個新人報名,這個人一天到晚破紀錄,在運動場上所向披靡,把對手殺得片甲不留。

鏡頭轉到歐嘉,她露出親和力十足的笑容。

高布莉在鉛球項目輸給歐嘉。特寫鏡頭下的她如洩氣的皮球般難過地站在一旁。不一會兒歐嘉入鏡,輕輕把手放在高布莉的肩膀上對她說「高布莉,你的表現真的很好!」這時高布莉似乎不知如何回應。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是嘲諷,還帶著一點炫耀,因為歐嘉的表現「更好」!

高布莉說歐嘉讓她氣得冒煙。

「高布莉,我比你年輕!」歐嘉說,「我只有九十歲,你是九十四歲。」高布莉的臉色完全僵掉了。導演揚恩.唐海文(Jan Tenhaven)說「她氣瘋了。」因為她在拍攝過程中費盡心思,絕不透露實際年齡,是唯一一個在片中不肯說自己多大的運動員,「她很怕別人覺得她很老,如果被發現她已經九十四,你也知道,人家連你過馬路都會想來扶你。」那知最後竟然被歐嘉在鏡頭前當場說穿。

就在一場社交災難即將爆發的前一刻,歐嘉使出魔術大師胡迪尼的逃脫術,成功化解危機。她對高布莉說,她要記住自己是全世界最棒的九十四歲運動家。這句話講得非常真誠,高布莉的神情馬上就不一樣了,原本高張的防禦心頓時融解,臉上甚至還出現一抹微笑。

猶太人的意第緒語中「曼須」(mensch)這個字,從字面來看指的是「人」,不過可以用來形容某人身上具備人類最難得的兩種特質,那就是仁慈與慷慨,而且會反射性地在日常生活當中表現出來。

五大性格因素量表當中,歐嘉在親和性的得分最高。這個測驗很準,她常常把「我愛你」掛在嘴邊,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令我難以忍受。每當她對著才見過面的人說出這句話,聽的人總是不知所措(不知道是不是該說同樣的話?如果不說會不會不禮貌?)。不過,最後我還是被她說服了,真的相信她是發自內心這麼說,而且也被感動了。其實這個習慣跟某個新朋友跟你說「Namaste」- 向你心中的上帝致敬 -並沒有什麼不同。

可以確定的是,並非所有的老人都是「曼須」。心理學家指出有些人的個性會隨著年齡增長變得乖戾,他們的論調是認為人一旦變得衰弱,心理也容易感到脆弱,總覺得要表現出強悍的樣子才能存活下去。作家克里斯.柯勞利(Chris Crowley)用「長了疥癬的老狐狸會對著小小威脅狂吠」來說明這個現象。不過,長青運動員的「曼須」特質十分突出,尤其是頂尖的,甚至在競爭激烈的種子運動員當中。

艾克朗大學(University of Akron)的心理學家在一九九○年代初期研究年齡介於六十六到一百零一歲的老人,這些人比他們的手足平均多活七年。研究發現,親和性是讓他們活得更久的特質,他們都有較佳的幽默感。

有一點要澄清,在令人發笑,或是好脾氣當中,歐嘉是那一種?她一定不是前者,她是後者。會逗人笑的可能很難搞、易怒,就像喜劇演員不一定都很 “nice”,跟一般人相較也不見得比較長壽。作家漢娜.荷姆斯(Hannah Holmes)在她的精彩著作《怪胎》(Quirk)當中就指出這一點。好笑的人會引發衝突,好脾氣的人會避開衝突,這對自身確實是有益的。希臘的研究也發現百歲老人會避開讓他們感到緊張或心情不佳的人。當他們發現周遭的緊張情勢升高時,就想辦法開溜。

歐嘉就是這樣。

好脾氣是個相當實際的特質,它很吃香,因為人們偏好跟好脾氣者共事。所以,心理學家瓦蘭主持的哈佛畢業生長期研究發現仁慈、慷慨與賺大錢有相關,似乎也可以理解。

歐嘉的親和性分數:非常高。

 

神經質

 

剛剛我說想替歐嘉做T恤,正面印「我有什麼好損失的呢?」,背面我打算印她常說的第二句話:「該來的跑不掉。」這句話顯示的溫和宿命論,剛好與神經質成反比。神經質的人把生活想得很複雜,擔心行星撞地球,對餐廳的上菜順序感到焦慮,也許還不裝電話答錄機,因為這樣即使根本沒人打電話,依然可以繼續猜測可能漏接了來電。神經質是五種性格中,我們唯一不會想要得高分的項目。

 

我們用扁桃腺來比喻神經質。它在面對新事物時表現逃或戰的反應有多快?(更準確的說法,是扁桃腺如何與額葉皮質溝通,如何一起決定對於新事物該有什麼感覺)。同樣一件事,神經質個性視為威脅,非神經質個性的人反而看成向世界展現優點的絕佳機會(亦即聖經雅各書當中的「恆久忍耐」)。與神經質相反的是沖浪歌王傑克.強森(Jack Johnson)型的隨和,即使海浪即將從身後打下,仍是一派輕鬆地撥弄吉它。隨和是預測健康很重要的因子。

 

神經質比懶散更具演化優勢,因為這種個性夠敏感,能察覺潛在災難,而且較少冒險,所以有這種個性不一定會活得比較短。事實上,有關神經質的壽命,到目前並無一致的證據。美國的長壽研究顯示無憂無慮、沒有野心的人,死亡風險較高,但英國人瑞研究卻做出相反結果。後者不但發現年紀很大的人個性隨和,連他們的後代也如此,神經質得分低表示他們懂得釋放壓力。

 

史丹佛大學的神經內分泌學專家薩波斯基多年在肯亞叢林做狒狒研究,他比較動物外顯行為和血液樣本內分泌分析結果,才知道狒狒的性情對健康的影響至鉅。他最近才發表這個看法,「即便是地位最高的狒狒,如果不具備特定性格,牠的生理機能可能跟地位排名廿的狒狒一樣糟。」

 

用擬人化的方式說明,最健康的狒狒,神經質的程度最低。牠們只對真正的威脅嚴肅以對,不浪費精力想像不存在的挑釁,也不關心超出牠們控制範圍的議題。當牠們因為打敗仗感到傷心難過時,會找同伴尋求支持與慰藉,一方面釋放壓力,另一方面也維繫社會聯結的強度。

 

薩波斯基發現平常不為小事煩惱的狒狒,血中糖皮質激素(壓力荷爾蒙)的濃度比神經質的同伴少一半,而且還多活二至三年。也就是說,天生冷靜的話,可以增加百分之十的壽命。

 歐嘉的神經質分數:低。

 

(摘錄自「第8章 可以長壽的個性與信念」)


啟示-最活力的老後-立體書 (小)  
★ 商業週刊 1407 期讀家書詹推薦 ★

歐嘉奶奶77歲才開始想要運動,到95歲打破33項世界紀錄!
她的長壽、健康與滿足的生活證明——老年,可以是很棒的時光。

《最活力的老後:95歲金牌阿嬤教你不只老得很健康,還可以有成就、有夢想!》
What Makes Olga Run?
作者:布魯斯.葛里森

博客來 http://goo.gl/6CnjPP 、誠品 http://goo.gl/Kg6fG1
金石堂 http://goo.gl/7e8QJ4   、讀書花園 http://goo.gl/odXapn
=== 全省各大實體書局,網路書店好評熱賣中 ===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85x163  
如果你要在95歲破33項田徑世界紀錄
江漢聲(輔仁大學校長、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會長)專文推薦

以目前全世界的人來說,幾乎是沒有人敢保證做得到的,但這是本書主角歐嘉奶奶絕無僅有的世界紀錄,我們不僅對她的傳奇故事充滿興趣,而且要去硏究她是如何做到的,讓有志仿效她的人去努力一生,或許,十年後有更多的奶奶爺爺不斷地創造新紀錄!

歐嘉奶奶的神奇秘密主要來自於運動,這也是本書作者布魯斯.葛里森的最大愛好,他年輕時是校隊田徑選手,五十歲後的更年期症候群使他不再享受運動,藉著認識歐嘉奶奶、訪問歐嘉奶奶,使他在年過五十之後還參加十公里長跑,重新開始快樂的運動生活。由於懂得運動,這本書對運動促進健康長壽有許多實證和論述,更對生活中的運動設計有許多建議,是非常難得的推廣全民運動的好書。

九十歲的人百公尺可以跑十五秒?太嚇人了!醫生可能會警告爺爺奶奶「這是危險特技不要模仿」。歐嘉奶奶確是天賦異稟,許多醫學研究中心對她的腦和神經功能做了各種測試,甚至取了肌肉組織切片來分析,奇怪的是,這老太太的神經肌肉雖然如同年輕人一樣強靭,但是她的骨質疏鬆,生理年齡還是九十多歳的老人,這表示她的運動潛能是靠訓練而來的,也就是說,長期規律的強力運動,不但使人像歐嘉奶奶一樣長壽,也很可能在自我要求之下,破世界紀錄。

是什麼動力讓歐嘉奶奶數十年如一日,始終如一,一直運動下來?這可能和她年輕時坎坷的境遇有關。歐嘉遇人不淑,嫁了一位有暴力傾向的丈夫,最後是她帶著兩個女逃離魔掌,自立更生,教書為業,並且以運動來忘懷生命的悲傷,解放生活的壓力。專心運動是她最快楽的時光,運動到流汗使她暢快,參加比賽更使她結交朋友、肯定自我,相信這種運動療效是社會上很多人需要的。

當然,我也必須說,運動固然對健康有益,但不適切的運動反而對人體有害!本書中討論到,對老人來說,什麼才是最好的運動?譬如說,對肌肉逐漸萎縮的老人而言,阻力運動要比有氧運動重要,有人可以做長時間的耐力運動,但大部分的人可能要短時間、經常性的運動比較可行。所以在未來體適能中心,必須要有專業人員為老人做客製化運動的設計。老人的運動絕對必要,它的好處不僅減緩肌肉萎縮、器官退化,更重要的是活絡大腦,只是老人身體較脆弱,運動的客製化設計更為重要。

在書中提到更重要的一點是,儘管有些人每天固定運動,但是其他時間都是「靜態生活」,類似長期坐辦公桌,這也是老化得快的原因。以前就看過一則報導說「坐愈久的人,壽命愈短」,每天百分之五的運動,救不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不動,所以作者觀察到歐嘉奶奶的生活是每天除了運動之外,大部分時間在「活動」,也就是在戶內外走動、做家事等等。所以,保持運動的定義應該是「不運動時也要多活動」,千萬不要久坐、躺在床上,這些靜態生活會使您的短時間運動白做了。

我想大部分讀者更有興趣的是歐嘉奶奶活到九十五歲那麼長壽,除了運動,是如何活那麼久的?的確,光靠運動是不夠的,但一般人所注重的飲食,在她的經驗裡倒是不重要。她隨興地吃,而她的「隨興」也就是成功運動選手的開放、樂觀、自信、外向、不神經質等人格特質,加上規律生活、睡眠,才是她長壽的最大保證。

如果您要活到九十五歲還破三十三項田徑世界紀錄,那非得看本書、寫下重點不可;那麼,或許您達不到這麼高的目標,但您絕對會喜歡上運動而且一直運動到老,也就破了您自己健康的許多記錄了;您說這值不值得?

啟示-最活力的老後-立體書 (小)  
★ 商業週刊 1407 期讀家書詹推薦 ★

歐嘉奶奶77歲才開始想要運動,到95歲打破33項世界紀錄!
她的長壽、健康與滿足的生活證明——老年,可以是很棒的時光。

《最活力的老後:95歲金牌阿嬤教你不只老得很健康,還可以有成就、有夢想!》
What Makes Olga Run?
作者:布魯斯.葛里森

博客來 http://goo.gl/6CnjPP 、誠品 http://goo.gl/Kg6fG1
金石堂 http://goo.gl/7e8QJ4   、讀書花園 http://goo.gl/odXapn
=== 全省各大實體書局,網路書店好評熱賣中 ===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N

寬恕──修復人心的關鍵能力
文/郭約瑟(本文作者為羅東聖母醫院行政副院長暨精神科醫師)

「你的書(人生)裡有的是什麼?是一個希望與救贖的故事,還是一個悲慘與怨恨的故事?」

如果是後者,那你可以闔上這本圖圖家族所著的寬恕之旅指南,繼續你的人生迷航。如果是前者,那你得預備好充滿驚訝、痛苦、感嘆、憤怒、流淚、希望與讚嘆的心境,因為這是一趟甚為顛簸、艱辛與冒險的虛擬旅程,順利的話,你會得到前往自己療癒之旅的藏寶圖,還能激起你決定冒險出發的勇氣,最終你會得到充滿愛、智慧、平安與喜樂的祝福。

至於你自己未來真實的寬恕之旅,可不是如日本京都自由行那麼愜意,只需要一本導覽手冊,就能享受愉悅、安全、刺激且可預期的行程。當然,也沒有如登上埃佛勒斯峰或橫跨撒哈拉大沙漠那般艱難,但是,還是需要萬全的準備,如完整的藏寶圖(圖圖寬恕之旅指南可以提供鳥瞰全景)、事前各種體能與心理訓練(同理心、認識共通人性、重新說故事、冥想訓練…等)、足夠的裝備(石頭與日記),還需要有經驗、愛心與耐心兼備的嚮導陪伴(可高度信任的朋友或家人、精神導師或諮商師、一個或一群有相同經驗的人),至於能否到達目的地,甚至還需要加上一點運氣(萬事互相效力),還有急不得的充分時間。

理查・羅爾神父的著作《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Falling Upward),最能傳神描述這趟旅程的經歷,為了達到目的地,你必須先往下走(falling),甚至得受盡苦楚,目的是為了培養能力,因為「折磨、痛苦與損失具有讓我們蛻變的力量。」、「寬恕之路不是一條好走的路。在這條路上,我們必須走過仇恨與憤怒的泥濘淺灘、排除萬難穿越悲傷與失落,才能學會接受,而這份接受才是寬恕的檢驗合格認證標章。」說明白,受苦當中才能培養或啟發內心天生具備的耐力、同理心、勇氣、善良、寬恕等珍貴的能力,透過這些特質,才有辦法走完後半段充滿挑戰的向上(upward)旅程。

這趟寬恕之旅,其實有兩個目的,其一就是寬恕別人;其二就是認罪、悔改,尋求被寬恕。在傷害的事實發生當下,產生了加害者與被害者,但回顧或往前追溯兩者完整的人生歷史,加害者曾經也是無數次的被害者,而被害者也可能無數次成為加害者。因此,我們都可能同時是加害者與被害者的角色,這讓寬恕的理論基礎得以成立。「我知道,如果受到一樣的壓力、置身一樣的處境,我也是能犯下一樣的獸行,就如這個美得令人心疼的星球上的任何一個人類一樣。就是這種對於自身弱點的認知,幫助我找到我對其他人的弱點與暴行的慈悲心、同理心、共通性和寬恕力。」

透過這樣的共識,除了完成個人的療癒,「從個人決定要復原、要釋放自己、要尋求和平、要開創新人生開始,寬恕是通往和諧與和平真正的出路。」,人類有了共通的遠程目標,我們透過彼此照顧來照顧我們的世界。「我們是為同伴情誼而造。我們生來是要組成人類的大家庭,共存共榮,因為我們是為彼此而造。我們不是為排斥他人或自我封閉而造,而是為互相依存而造。打破人類存在的這項根本定律,便是置我們自身於險境。我們透過彼此照顧來照顧我們的世界──事情就這麼簡單,也就這麼難。」

有太多的傷害(特別是性侵)在發生的當下,不管是受害者、或受害者的至親,都處在慌亂與驚恐的情緒當中。而有權力決定是創傷事件走向的至親,通常所做的決定都是傾向短視地保護自己或所謂「為大局著想」,忽略或犧牲受害者的情緒需求,以粉飾太平。就把所有的痛苦硬塞給受害者一人在陰暗處承受,這是加許多倍的創傷,結局通常讓受害者一輩子處在極度痛苦當中,除了低自尊、難以遏制的憤怒、悲傷、受背叛、無法信任之外,性格壓抑者會走向憂鬱症、不斷自傷、甚至自殺一途;性格外放者還會把憤怒與痛苦不斷的複製,加倍奉還給身邊任何可以接觸到的人身上,甚至成為反社會性格者。

這是種眾多世間苦難歷史的縮影,寬恕之旅讓這些傷害所造成的無盡痛苦,得到舒緩、解決、甚至昇華的可能。關鍵之鑰在於「說出來」,就是要把情緒語言化,之後得以讓自己與別人理解真實或被扭曲解讀的一面,才得以被理解、澄清或重新詮釋。「說出傷痛不是為了擺出一副受害者或犧牲品的樣子,而是為了將自己從怨恨、憤怒、羞愧或自我厭惡中釋放出來。我們若是不願碰觸痛處並學習寬恕,這些情緒便可能在心裡堆積、潰爛。」、「當我們認知到自己的故事、理解了發生的事情,就能對我們的生命及其意義有更宏觀的領悟。我們變得更有韌性、更有處理壓力的能力,而且能夠復原。」

這本書已不只是精神診療私密空間所奉為圭臬的寬恕之旅指南,它也是人類族群治療創傷、放棄仇恨、凝聚情感,朝向形成正向命運共同體的神聖經典。它不是一般空泛的寬恕理論,其中有著個人、家庭、社群、跨種族、國際之間真實成功的血淚故事,非常鼓舞人心,對人類善良的天性有著高度的啟發作用,能為文推薦此書是我個人的榮幸。



封面300dpi

戴斯蒙.圖圖向每個人展示:如何將痛苦與悲傷,
轉化為對未來的希望與信心。──曼德拉,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寬恕:為自己及世界療傷止痛的四段歷程》
The Book of Forgiving: The Fourfold Path for Healing Ourselves and Our World
作者:默福.圖圖(MPHO A. TUTU)、圖圖大主教(DESMOND M. TUTU)

博客來 http://goo.gl/jWW2SZ 、誠品 http://goo.gl/wWubrc
金石堂 http://goo.gl/540vMv   、讀書花園 http://goo.gl/QEd1Fc
=== 全省各大實體書局,網路書店熱賣中 ===

文章標籤

啟示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